北大老丁聊教育|說說大學「少年班」

2020-12-16 北大老丁

就研究高考報考來說,少年班是一個小眾話題,但卻是一個有深刻教育學意蘊的問題,特別是結合我國當前的「教育生態」來談,更是「一言難盡」。

假如您發現自己的孩子符合條件可以報考中國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或東南大學的少年班,準備報名,這時,孩子所在的高中學校(如果上了高中)很可能會出面勸阻你:何不再學一兩年,然後上北大、清華?

他們很可能會「苦口婆心」地勸你。

沒辦法,考上北大、清華的「顯示度」太高,高中學校一般都不會忽視這種可能——僅是「可能」,我的高中同桌,兩口子就被這種「可能」說服,沒有讓孩子報考中科大,最後16歲高三參加高考上了南開數學系。南開數學當然也很好,甚至可以說很理想。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個例:高二可以進科大少年班,專業任選,但是沒去,想第二年衝刺清北,最後去了蘇州大學。

2018年開始,北大清華也開始招「少年班」(僅數學專業,先是清華放風出來要招,北大馬上跟進)。我認為這是好事——起碼高中學校沒有了「再學一兩年上更好學校」這一勸阻理由。

要而言之,還是「模式」問題,一種特殊教育的「模式」問題:即是否需要、是否允許這樣一種教育模式存在。

(註:一提到「特殊教育」,很多人首先聯想到的會是殘障兒童教育。實際上「超常兒童」教育也屬於特殊教育範疇——這時我們對「特殊教育」的定義是:給因各種原因其教育潛能無法實現的兒童的教育。)

2020年5月6日,24歲的中科大10級少年班畢業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曹原,與其博導背靠背連發兩篇Nature文章,介紹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繼兩年前使石墨烯實現超導(這是「諾貝爾獎級」成果)之後,再度引起轟動。也使中科大少年班又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天才少年一天兩登Nature#

我只是跳過了中學裡面一些無聊的東西」——這是2018年曹原接受《Nature》採訪時說的(表示自己並不特別)。

我相信很多人都感受過這種「無聊」。我就感受過。三十年前我一上高三,就被這種無聊困擾,因為我知道我已經達到了某種「飽和」狀態,但沒辦法,還是得「刷題」,保持不同科目相同投入時間的「邊際產出」(就是分數變化幅度)不變,同時保持「競技狀態」。

這種無聊是不是應該避免、可以避免?

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曹原的存在就能證明,中科大少年班那麼多英才:莊小威、尹希、洛利群、張亞勤……都能證明(不要一提少年班就拿寧鉑幹政謝彥波說事。首先我不認為他們是「失敗者」;他們可能有「問題」,這些問題也可能與他們上少年班有關,但很難說他們按部就班就不會出這些問題)。我上研究生的時候有一個老鄉是北大物理系的博士生,比我還小兩歲。因為他就沒上過小學,上學就直接上了初中。我身邊14、15、16,中學小學跳過級,最後考上北大清華的多的是。

我們的教育,為什麼要有這麼多的「窠臼」?為什麼不能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更多的自由?

少年班的模式,當然可以有,還有跳級、轉科、轉系,真正的「彈性學制」,等等,無疑都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就以大學轉係為例,假定完全放開轉系,所有人都轉去了計算機、金融,我相信一屆下來,起碼四分之一的人會因學不下去轉回自己原來的系或其他系,剩下的四分之三,有至少一半的人畢業找不到合意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的又至少有一半會在半年、一年(最多三年)後跳槽、轉行。一個培養周期下來,就會回到一個新的「平衡狀態」,而且我相信這個新的格局,與「原點」(就是當前的分布)不會相差太大。

最後再說回到我那個小友,即我高中同桌的兒子。這個孩子是一個數學天才,高二就獨自證明了一個小猜想。他從小喜歡跟我交往,現在的微信朋友圈也屏蔽了父母(這很常見),但和我保持日常交流,有事都跟我商量。一上高三我根據他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狀態就給他定位了南開大學數學系,最終2018年高考以吉林省理科最低分被南開大學數學系錄取,現在是南開數學系本級專業最拔尖的學生(沒有之一),他在我能看到的2018-19學年總結中提到,在整個高三期間他主要的時間都在用來學數學,在最「瘋狂」的高三下半學期,他每天用於學習數學的時間也超過6小時。

幸好,他還能靠考分上南開數學系,這其實還算理想,但他浪費了起碼一年的時間。這個可以不算大的問題,更大的問題是:

我們的教育,到底能給他這類孩子多少機會?

斯民教育帶您回顧往期精彩文章

「強基計劃」招生啟動!別慌,北大教授四句話教你怎麼辦!

北大老丁聊教育|這樣的教育模式令人後怕:由孫楊媽媽想到的

北大老丁聊教育|國際不打小孩日有感

北大老丁聊教育|碩士研究生該不該擴招?

北大老丁聊就業|2019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述評

相關焦點

  • 「懶得考北大清華」而考入科大少年班的女孩冼奇琪不是自大是自信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公布了今年的少年班考生錄取名單,其中就有這位女孩。這位女孩名叫冼奇琪,來自於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年僅16歲的高二女生她就以663分的高考分數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冼奇琪確實沒有機會考北大清華,因為她不會經歷高三,不需要參加全國高考。
  • 「懶得考北大清華」,16歲「狂妄」女孩冼奇琪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懶得考北大清華」,16歲「狂妄」女孩冼奇琪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前不久,網絡上被一個16歲女孩的豪言壯語刷屏了,她說:「其實我也想過高三考北大清華,但就是懶得去考。」不明就裡的人,一聽這話,一定會說這是個口出狂言、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人。其實不然,這個16歲女孩不是狂妄,而是說出自己的心裡話。
  • 16歲少女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曾經直言自己懶得考清華北大
    文/高校教育攻略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十多年的寒窗苦讀,只為了一個高考,因為只有在高考裡面嶄露頭角才可以考上一所好大學,「清華北大」一直都是所有莘莘學子們的畢生夢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到底有多強大?光是這所學校就已經足夠強悍了,而眾所周知,少年班這一類的班級裡面招收的都是「天下奇才」,相信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招收的學生一定都是「鳳毛麟角」的學霸。
  • 中科大少年班公布48名新生名單,「因為懶,就沒考清華北大」
    8月12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其官網上公布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0級少年班考生錄取名單》。今年,中科大的少年班共錄取48名學生,其中10名女生、38名男生。中科大的少年班是怎樣的存在?在公眾心目中,少年班的學生幾乎等同於「少年天才」。2018年,時任中國科大少年班學院院長的陳暘接受採訪時談到,「少年班招收的不是『偏才』『怪才』」。
  • 揭秘中國科大少年班
    首批經半年預科學習的21位學生和67位參加過1978年秋季高考招收的少年大學生,合併成一個班,開始了中國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超常教育實踐。在當時高考中斷十多年的形勢下,少年班給正規高等教育的恢復發展和人才意識的喚醒,產生了「衝擊波」式的推動作用。1985年教育部決定,在北大、清華、北師大、吉林大學、西安交大等12所重點高校開辦少年班,擴大試點。
  • 13歲少年考上東南大學,少年班最小僅11歲,天賦還要有專注力
    今年5月,南京大學「00後博士生」宋文清引起各方關注,這位當時僅13歲就考取東南大學少年班的才女,畢業於山東泰安二中,小學只讀了兩年,8歲開始上初一,13歲讀大學,22歲將博士畢業。此前有報導,西安交通大學年齡最小12歲的同學被少年班錄取,而中科大少年班歷史上錄取年齡最小的謝彥波只有11歲,三年級讀初中數學,四年級攻高中數學,15歲考上研究生,18歲攻讀博士,速度之快年齡之小,令人震驚。以上是目前全國三所開設有少年班的高校,讓部分天才少年早日走進高校。
  • 13歲少年考上東南大學,少年班最小僅11歲,天賦還要有專注力
    13歲就考取東南大學少年班的才女,畢業於山東泰安二中,小學只讀了兩年,8歲開始上初一,13歲讀大學,22歲將博士畢業。,而中科大少年班歷史上錄取年齡最小的謝彥波只有11歲,三年級讀初中數學,四年級攻高中數學,15歲考上研究生,18歲攻讀博士,速度之快年齡之小,令人震驚。
  • 「我就是懶得考清華北大」16歲女生高二考上中科大少年班!
    據介紹,中科大被譽為中國科學家的搖籃、中國版的「麻省理工」,2020年少年班是第四十四期學生。早在1978年,中科大創建了少年班,專門為國家挑選和培養超常少年。想過考清華北大,但就是懶據了解,少年班對年齡有一定要求。
  • 截流北大,碾壓少年班!
    今天,青桐老師就給大家細數數學領軍人才給現有教育制度帶來的種種衝擊、突破以及對考生和家長有哪些利好消息!!「選清華還是選北大」每年學霸這種凡爾賽的話題總是熱度不斷。都是國內頂尖高校,本來去哪個都是人生巔峰了,但這次清華的數學領軍計劃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初三考生如果入圍,可以不用高考直接進大學讀書,對家長和考生來說誘惑不小,對於每年和清華」神仙打架「的北大來說衝擊可是絕大的!目前國內少年班招生高校主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南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數學領軍政策一出,很多人都說:這不就是少年班嘛!
  • 中科大少年班40年:不再只招天才,從超常教育轉向精英教育
    今年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的兩位浙江學子王哲(左)和張浩然。前不久,13歲女孩陳舒音考上浙江大學的新聞,讓超常教育的爭議再起。9月15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布2018年少年班招生辦法,面向全國招收2002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的優秀高二(含)以下學生。
  • 那個說「不錄取我是北大的損失」的中科大少年班畢業生,現在……
    如果沒上少年班,江勇認為當時自己極有可能成為一名「不良少年」。 1986年,北大少年班到江勇所在縣城招生,15歲的江勇決定「要進少年班」。找到北大招生老師,在說了「不錄取我是北大的損失,因為我很聰明」後,他給老師留下了狂妄的印象,就沒了下文。
  • 北大老丁聊教育|考研國家線公布,複試面試環節如何自我介紹
    我工作的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實際是「教育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只有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都需要面試。加上求職新教師、科研助理招聘等,多年來我每年都要參加幾十場面試,多的時候上百場。我僅從我個人作為面試老師的經驗出發來講點看法。
  • 一個哈佛博士經歷的少年班教育:什麼才是一生的財富
    從北京八中超常教育實驗班(俗稱少年班)畢業二十多年之後回頭來看我所經歷的超常教育,它完全不是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嚴厲刻板,我們在一種開放而多元的環境裡,滋生出了持久的自我驅動力,是我們人生中取之不盡的財富。
  • 《父母愛情》:老丁對安傑心心念念,是因為愛嗎?
    在老丁看來,聊得到一塊是夫妻之間幸福的保證。老丁是個有文化的人,平時就喜歡讀讀書,寫寫字。但他的第一任妻子王秀娥是在父母包辦的情況下娶的,她大字不識,更談不上和老丁談論詩詞歌賦。這讓老丁很不舒服。而這種不舒服,老丁在江德福遇上安傑後表現得更加明顯。
  • 清華大學開啟「少年班」難道是為了「搶生源」?
    據悉知,招收高中學生是高校少年班的「專利」。想不到清華大學也加入了這行列。網友:考頂尖大學又多了一個「神秘」捷徑。清華大學首次推出開設「丘成桐數學英才班」的消息刷爆朋友圈,引起行業各界的熱議問題來了為什麼頂尖高校也要進行「自主招生」?
  • 16歲廣東女孩考入中科大少年班,曾揚言「懶得考清華北大」?
    高考能夠順利被心儀的大學和專業錄取,是很多學子寒窗苦讀12年的目標和夢想。同時,高考對我們的人生來說,也是一道分水嶺,標誌著從幼稚走向成熟、從管束走向自由、從少年走向成年。不過,在每年的高考中,都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尚未成年,年齡也未達到高三學生的平均水平,往往只有14-16歲左右,卻有著超乎常人的頭腦和智商,以小小年級參加高考就能獲得名校的錄取——這便是少年班的天才少年們。
  • 平行線教育106名學子圓夢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
    2019年,平行線學員共有106名學員被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錄取,佔被錄取總人數的68.83% 。 據悉,全國約有3083人參加今年西交大少年班選拔考試初試,進入複試的有529人,而最終全國只有154人從複試中脫穎而出,進入少年班就讀,這其中有106人為平行線學員。
  • 西安交大的少年班,值得去麼?
    這兩天,浙江很多地方的初中紛紛貼出喜報:祝賀XXX同學考入西安交通大學少年班!
  • 除了中科大少年班,全國還有2所大學開設少年班,你知道嗎?
    引言少年班,是中國大學教育系統中一種特殊的存在,於1978年誕生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的建議下,中國多所高校曾一度招收少年大學生,後由於種種原因大多停止招生。其中,202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南大學分別招收新生48人、234人、10人。中科大少年班少年班以中科大的為代表,開班最早,門檻也是最高的!截至2019年,中科大少年班畢業4000多人,其中90%到國內外教育科研機構繼續深造,留在科教界的佔比18.5%。
  • 清華大學的丘成桐數學英才班,讓中科大少年班感受到了壓力和威脅
    提到少年班,很多人仿佛回到了三十年前,的確,三十年前時候,全國幾乎所有的重點大學都有少年班,和當年的特異功能一樣,大家都迷信中國有很多天才,必須早挖掘,早培養。1978年,高考恢復招生,美籍科學家李政道建議中國早挖掘培養年少天才,所有國內高校一窩蜂的都開始少年班招生,包括幾乎所有的全國重點大學,比如清華北大,中科大,華中科大等,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少年班學院不過時過境遷,少年班培養模式明顯是一個很失敗的模式,而且嚴重地擾亂了高考招生,所以國內各個大學包括清華北大都停止了少年班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