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一向被認為是教育大省、生源大省。按照山東省教育廳公布的2019年山東省普通高校畢業生(以下簡稱「畢業生」)數據,2019年山東省高校畢業生總計61.45萬人。其中,非師範類畢業生57.14萬人,涵蓋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專科(高職)四個學歷層次,分布於全省143所高校和3所研究生培養單位。
按生源地統計,山東省高校畢業生來自全國3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其中山東籍非師範類畢業生46.30萬人,佔畢業生總數的81.03%。藉助已公開信息,我們看看山東省內高校學生生源地如何。首先是看看省內生源地:
2019年山東省高校畢業生生源來源地
從上圖可以看出,濰坊、臨沂、濟南、菏澤、濟寧、青島、泰安、煙臺等市生源較多,生源比例都超過5%。這些城市都是人口大市,其常住人口都在500萬以上,故生源排名在省內居前不足為奇;特別是濟南、青島,山東省內大部分高校都位於兩市,除了政策照顧外,其駐地高校往往會預留一些走讀生名額,故生源較較多不在話下。
上圖中山東省內生源排名靠後的城市,大體上也與城市常住人口成正比。濱州、棗莊常住人口相對多點,也不超過400萬,日照、東營、威海,更是只有200多萬的常住人口。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聊城這座城市,其擁有600餘萬常住人口,按理說要比570多萬人口的德州市有更多的生源,而實際上卻落後德州不少。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聊城經濟相對落後,其人均GDP在省內墊底,過多的人口加上孱弱的經濟,制約了聊城教育進一步發展;二是,雖擁有一所以城市命名的聊城大學,卻並未享受到多好的高校資源。聊城大學屬於省屬高校,其招生政策並不太偏向於聊城市。再加上聊城大學自升格為大學以來,歷年來分數線在山東省內二本高校偏中上遊,報考難度較高。
2019年山東省省外畢業生共10.84萬人,佔畢業生總數的18.97%。那我們藉助下表,再來看看選擇在山東高校就讀省外生源如何。
2019年山東省省外畢業生來源地
從上表可知,除港澳臺地區學生因不參加全國高考,無人直接報考山東高校外,其餘全國各省都有學生選擇在山東就讀高校。
前十名外省學生來源地中,山西、河南、甘肅、安徽、河北的學生選擇山東高校相對較多,按比例折算,生源人數都超過8000人。除了河北、江蘇、黑龍江,前十名中的外省來源地都屬於中西部省區,足見經濟相對發達的山東對這些省區學生的吸引力。
河北、江蘇雖屬於東部沿海省份,因與山東直接接壤,其考生傾向於選擇在山東讀大學較易理解。
黑龍江屬於東北地區,近代因「闖關東」等和山東淵源頗深,加之山東氣候相對溫暖,成為黑龍江考生的重要選擇地;還有,本部位於哈爾濱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在山東威海設有分校,這也是黑龍江學生選擇山東的另一重要原因。
外省市生源地中,廣東、天津、北京、福建、上海在國內屬於經濟發達地區,其學生更傾向於留在省內或前往同樣發達的地區就讀,較少選擇山東,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