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疫情讓大家的娛樂生活變的極為匱乏之時,終於在2021到來之前,大批娛樂綜藝、電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在經歷了長達一年的冷靜和思考後,也給了這個本身快節奏的行業一定的緩衝期,綜藝節目也開始不斷的在尋找創新。
這也是為何最近正在熱播的綜藝《潮流合伙人2》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這個由愛奇藝自製的綜藝,用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打破直播的貨架模式,將綜藝與帶貨融合,玩出了超乎直播帶貨的想像力:節目開播後三天內,小程序註冊粉絲數較播前上漲97.5%,成交量較播前上漲115%,成交總額較播前上漲99%。
1、內容創新玩出花、這到底是綜藝還是紀錄片?
在討論《潮流合伙人》是怎麼融合綜藝和帶貨之前,先來看一個小小的場景:
上周五,《潮流合伙人2》的FOURTRY家族迎來了第一個挑戰,需要為體驗店首次線下活動做準備。在主理人陳偉霆的帶領下,合伙人歐陽娜娜、範丞丞、THE9-劉雨昕、周揚青從確定主題開始,親力親為完成選品上新,共同裝置了「成都麻辣」主題的FOURTRY SPACE。中國元素潮流單品、創新麻辣咖啡、極具格調質感的布置風格,迅速引爆全網熱議。
從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鏈路:多元化的明星組合,諸如陳偉霆、歐陽娜娜都是「潮流」的代表,都貼有濃重的「潮」標籤,其中周揚青還具備多年電商經營的經驗;從主題到選品,所有過程都在呈現在鏡頭前,完整記錄。
說到底,這也是一個眾明星從無到有建立一家潮流店的「紀錄片」。
在這樣的設計中,我們看到了與眾不同的三個亮點。
1、「養成系」
過去多年,TFboys的成功讓所有人看到養成系明星的想像空間能有多大。粉絲們全程見證、陪伴著偶像們的成長,無與倫比的參與感帶來了超強的情感黏合。
《潮流合伙人》一定程度來說,也是在用這樣的玩法和用戶互動,讓用戶見證一家潮流店如何從無到有拔地而起,在建造的過程中,明星店主們進行了怎樣的辯論、和解、共創,最終讓潮流店落地,包括選品、選模特、拍照、上架、運營,所有細節一目了然。
有觀眾向我們表示:「我對潮貨其實沒啥興趣,但這個綜藝太有意思了,看完了會對怎樣開一家店都有了全新的認知」。
2、優質內容支撐創新
而他身邊對時尚頗感興趣的朋友,「全部入坑了,裡面關於時尚的講解、潮流的認知,知識點非常多,簡直是教科書級的綜藝」。
優質內容是一切的基礎,吸引流量、製造話題、引導轉化。在優質內容的基礎上,《潮流合伙人》實現了過去很多節目無法跨越的兩個點:
明星們用自己專業、獨到的時尚知識充分獲取了用戶的信任,而這對於帶貨至關重要,眾所周知,在帶貨能力上,KOL相比KOC轉化率差遠了,核心區別就在於KOC的專業知識充分獲得粉絲的信任,這也是為何明星帶貨效果總是差於網紅;用戶幾乎沉浸在整個時尚店鋪養成系場景中,對節目內容和效果感同身受,這種沉浸式體驗更能激發用戶的購物慾。一個例子足以說明沉浸式購物的重要性:線上下單線下提貨是當前的熱門玩法,原因就是線下提供的沉浸式服務能提升更多的連帶率,用戶到店後可能會帶來更多的連帶銷售。3、開拓潮流產業商業模式
再好的玩法也需要好產品,在選品上,小眾國潮品牌是《潮流合伙人》的主要圈定範圍。包括,古良吉吉、kvk、UOOYAA烏丫、BABAMA、RANDOMEVENT。
這一選擇非常聰明,如今新國貨是大勢所趨,在國貨大行其道的當下,國產品牌一改往日低價、土氣的特點,逐漸養成了優質、潮流的用戶心智。這一點,看看李寧的轉型就知道了。
在這股新國貨浪潮上,無數過去不為人知的小眾品牌紛紛成名,還有無數踩著浪尖誕生的國貨品牌扶搖直上,一眾名單裡有剛剛登陸紐交所的完美日記、把一根雪糕賣出66元「天價」的鐘薛高等等。
毫無疑問,這股勢會帶動更多優質品牌的誕生和發展,也在不斷吸引更多用戶在國貨中挖掘新的好品牌。而國產潮品牌是新國貨崛起大潮中的一個分支,深耕好這個領域,前景廣袤。《中國潮流消費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潮流成交規模2017年起達2000億美元。同時,《2019中國潮流消費發展白皮書》顯示潮牌消費規模達350-380億美元,目前90後、95後與00後成為潮流市場的主力軍,消費規模佔到總體規模的80%,年輕人群潮流消費增長趨勢明顯。
而愛奇藝創新開拓潮流產業商業模式,以綜藝IP孵化潮流品牌,構建潮流消費商業路徑生態閉環,打造以綜藝內容帶動潮流消費的全新商業模式。
事實上,具備以上三點優勢的綜藝並不少。去年大火的《中餐廳》就是典型案例,同樣是養成系綜藝,明星主角們從選品到開店到運營,整個鏈路完整記錄呈現在觀眾的面前,但其對於「帶貨」的範疇還停留在硬廣+軟廣的層面,比如純甄小蠻腰無數次植入在場景裡,讓不少人吐槽「太硬了」。當我們帶著《潮流合伙人》玩法的理解來看《中餐廳》,林大廚使用的調料、中餐廳裡的餐具擺設等等,都可以成為被帶的貨。
但這種創新最終沒有誕生在「前輩」的手中,而是被《潮流合伙人》玩出來了。
2、從面到體、綜藝打開多維內容場景
縱觀《中餐廳》們我們會發現,一沒有帶貨的思路,二沒有轉化承接的工具。前面我們已經剖析了《潮流合伙人》的帶貨思路,在轉化承載工具上,其找到了最「潮流」的方式:微信小程序。
「FOURTRY」微信小程序是整個節目中負責的轉化的大本營,同時通過微信小程序,也成功打通了線上和線下,完成了從內容到帶貨、線上到線下的雙維完整閉環。
提起內容+帶貨,很多人會認為:這不就是直播嗎?但本質上,直播和綜藝有著天壤之別。
綜藝內容+帶貨,是對內容場景的多維度展開,相比於直播「平面、貨架示的展示」,綜藝過程對商品的展現是立體和多維的,用戶能夠360度地了解商品並創造故事;而在直播帶貨風行、越來越以低價作為競爭力的當下,直播間更趨近於傳統的「電視購物」,真正應該追求的品質帶貨尚未真正到來,看看剛剛深陷假貨風波的辛巴們就知道了。《潮流合伙人》以綜藝內容+小程序轉化的形式,將商品的賣點進行了更多角度的包裝,不再只靠主播的一張嘴。
舉個簡單的例子。和其他綜藝節目的小程序不同,「FOURTRY」小程序完全誕生於《潮流合伙人2》的內容中,觀眾全程見證了其從選品、選模特到拍攝、修圖、上架、運營的全部過程。小程序作為兩小時節目後的成果,用戶對齊本身就帶著一種不同的情感,這種綜藝節目的內容全場景包圍,讓用戶能夠逐步感知「FOURTRY」小程序。
而小程序裡,每一件商品背後都帶著一個故事,不同於直播貨架式「展示」,最終,綜藝對商品內容進行了更多維度的延展。
在節目中,明星助理人們也會邀請觀看用戶使用「微信搜一搜」功能,搜索「潮流合伙人」關鍵詞即可入店選購同款,沒有「限時折扣」「優惠券」的綁架,這將帶來更多的長尾效應。
小程序的價值當然還有連接線上線下。線下體驗店開幕時,每個商品貨架旁都擺放了一臺手機,用戶可以在小程序中瀏覽商品價格、觀看模特上身圖並直接在小程序中下單。
事實上,由明星運營的線下體驗店作為綜藝的延伸,更多代表著時尚場景的延伸,幫助用戶感受、體驗商品,甚至潮牌體驗店的大部分商品並沒有價格標籤,而小程序的快捷屬性既能夠保證用戶體驗,完美的匹配了用戶需求,更重要的是通過小程序,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流量,都能夠沉澱下來,成為品牌的數位化資產。
這背後體現的,不僅是愛奇藝對綜藝內容製作的能力,更展示了它的創新能力,用一種內容思路包裹了帶貨的全場景,同時達到良好的綜藝效應。讓傳統的品牌硬廣完成了真正的銷量轉化。也正是這種創新能力,讓我們看到了愛奇藝在逐步提升的貨幣化能力,對比愛優騰三家,當其他選手仍然依靠著「砸ip搶用戶」、「套娃會員」等方式貨幣化時,愛奇藝已經找到了一種全新的姿勢,對流媒體們來說,也充滿了無限的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