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豫園獨具韻味的老街裡,時常讓人有種時空穿梭之感。這裡有國際化的商鋪,也有琳琅滿目的老字號;老建築外表古舊,內裡卻承載著新穎的內涵。上海的復古與現代,就在兩眼一瞬間。
自2018年開始,豫園商城主動應對城市更新趨勢,啟動老街更新改造與品牌升級工作。圍繞「豫園故裡、豫園漫步、空中豫園」三大主題,豫園不斷優化遊覽動線,嘗試向市民開放高區景觀空間,對文昌路、九曲橋廣場核心區域進行了空間升級與品牌煥新,傳統文化與城市精神在這裡得到了更年輕的詮釋。
城市更新帶動老街「復甦」
今年國慶期間,豫園老街實現了舊貌換新顏。縱深100米的豫園老街分布著25家精品店鋪,既有王大隆、麗雲閣、上海手錶等老字號,也有兔子威廉的英式茶屋、三生有信豫園郵局概念店、戴敦邦傳統藝術展等快閃店,國內第一家面向公眾的可口可樂品牌衍生品商店也開設在此。
南北延伸的文昌路,是一條穿越豫園商城核心區域的「大動脈」。豫園對文昌路的改造,除了進行以文化為主的整體規劃升級以外,還引入了更多能承載海派文化基因的優質商戶。
文昌路8號的「銀杏樹下的守藝人」就是這樣一個傳承文化的空間。城市藝匠在這裡開設了一個個創意手工作坊,將創意手工藝融入日常的「文房器飾食」,為遊人打造一個「實演體驗場」。在生活主題展區,還通過精巧別致的民間藝術商品組合展示,讓人們感受到傳統文化歷久彌新的魅力。
11月,豫園商城推出了國風拍攝活動,在華寶樓二樓引入了「華裳九州·豫園國風」快閃店。這裡不僅集結了一眾知名漢服品牌,出售各種朝代的華服美飾、鞋履香膏,還提供漢服租賃、漢服妝造及拍攝服務。店內專門設置了漢服打卡拍照體驗區,充滿詩情畫意的畫屏,雅趣橫生的文玩字畫,布置精美,讓人輕鬆拍出滿滿古韻的國風寫真照。
一家三口到豫園,拍攝一張國風全家福;網紅博主現身老街,教大家如何拍攝好看的漢服照。印象中衣袂翩翩的國風美少年,從漫畫裡走進現實……「豫園很適合拍照,隨便一處,拍出來就是大片。」市民羅小姐穿著一身漢服,陳小姐則是旗袍裝扮,她們說在豫園老街尋找到了老上海的感覺。
去年夏天,華寶樓還做過一次嘗試,將三樓的空間變成了「魔道祖師」快閃店,讓「魔道祖師」粉絲們在此沉浸式地體驗多個經典IP場景,與古裝少年一同參與遊戲互動體驗。
豫園老街、文昌路、華寶樓等空間的更新改造和內涵創新,為上海城市更新中的歷史園林建築活化提供了一個範本。
激發歷史文化資源的生命力
今年7月,豫園升級夜市活動,打造了一個沉浸式國潮主題街區「食玩校場」。「食玩校場」的名字源於豫園的歷史。豫園的舊校場路一帶曾是明代駐兵演武之地,「校場」這個名字留有400多年前的記憶。到了清代,豫園地區因廟會而逐漸聚成街市。命名為「食玩校場」,既是對歷史的追溯,又符合當下國潮流行的趨勢。
將悠久歷史與當下豫園的特色結合在一起,豫園的三大明清式街區廣場、街巷,以及高空區域都被賦予了新的主題。在飛簷翹角的明清建築群之下,露天酒吧、沉浸式演出等時下年輕人熱衷的新玩法悉數出現在豫園。一位來此休閒的市民說:「豫園過去更像一個旅遊景點,現在變成一個可以坐下來的體驗式街區。」
如何高質量地激活古典園林建築群落等文化遺產資源?專家認為,保護是基礎,傳承是方向,利用是動能。豫園花園在1982年即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後多年來一直是上海文化旅遊勝地和舉辦節慶活動的重要場所。
古典園林與古代建築是珍貴的文化寶庫,在保護以外,更需要對它們所承載的文化進行深入挖掘與現代化闡釋,推動傳統文化與時代要素的對接,豫園的更新改造提供了一個案例。通過國潮文化的新業態,讓更多年輕人認知傳統文化,熱愛傳統文化,自覺傳承與創新傳統文化。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沒有消費與利用,文化遺產資源會走向沉寂。而在植根傳統文化的前提下,與當下潮流融合,營造出高顏值、可激發人們自我表達和情感共鳴的「新場景」,賦予傳統空間特定的文化價值和意義,能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要。
未來,豫園還將繼續從IP引進、升級改造、擁抱國潮三個維度持續打造豫園升級版的城市文化名片。「希望豫園不僅是上海人接待全球朋友的文化會客廳,更是廣大年輕人體驗國潮,擁抱文化復興的打卡地。」徐曉亮說。
與此同時,豫園地區新一輪城市更新和史上最大規模商業改造也在加緊推進。目前,豫園商城二期正在規劃設計中,豫園還將與位於十六鋪的BFC外灘金融中心聯動,一張「大豫園文化片區」的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豫園的改變,折射著上海的改變;豫園的更新,折射著上海這座城市的更新。作為上海的城市之根、文化之源,豫園在深入挖掘文化底蘊、促進文化發展、激發文化消費活力的道路上,蛻變還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