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跟朋友出去放飛自我,最終落腳點都在吃喝玩樂一條龍,還攜帶涼爽空調的綜合性商場。
然後,不在前些日子差點被騙了。事情是這樣的……
無論是哪裡的商場,你都可以發現場內至少有1個商品特賣會,標有的折扣力度之大,讓愛佔小便宜的不在心之所向,興衝衝地跑去一家champion特賣會。
先來說說champion的價格。不同的款價格不一樣,一般來說女款及合作款是400+起,遇到打折會便宜很多,像最近雙十一搞預售貨送,折後到手價200+就能有一件。(當然這個價格買不到衛衣)
(圖文無關)
言歸正傳,不在進去特賣會的帳篷(姑且叫帳篷吧)後,發現價格著實令人欣喜!比如T恤品類的價格大概在40元到70元左右,抱著不可思議的神情,不在拿了一件T恤上手摸了摸……emmm,怎麼說呢,手感比淘寶40一件的還要糟糕。
在好友」這些什麼特賣會,通常都是A貨」的絮絮叨叨下,不在終於還是清醒了,花40能買到championT恤?NO!NO!NO!
原以為這些套路,是商場特賣會的慣常操作,沒想到昨天就有一條新聞,來了個大起底!
(以下新聞內容來源於:央視財經)
報導稱:前不久,江蘇常州警方就摧毀了一個利用在商場舉辦特賣會形式,打著「工廠直銷」的幌子,進行售假服飾的團夥,並查獲了大批「冠軍」「耐克」「阿迪達斯」等假冒品牌的服飾。
民警揭露其中的貓膩:嫌疑人會把合格證和服裝一起打包,發到相應的商場裡,然後由商場導購在每天銷售之前,將合格證貼到商標牌後面。而正規的則是在出廠前就由廠家貼上了,從這個細節就可以看出,嫌疑人對自己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是主觀明知的。
嫌疑人在全國各大商場租賃臨時攤位,進行所謂快閃店、特賣會的形式,打出的廣告就是工廠直營店,標價標的都是正品價格,但是以2到5折這樣的噓頭,從而達到欺騙消費者的目的。
早些年,確實存在著很多品牌企業苦於庫存壓力,動輒將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貨值的庫存便宜銷售給中間商,再由中間商轉賣到外地批發市場銷售。
不過這幾年,很多品牌企業意識到這種清庫存的方式難以控制銷售渠道,因為品牌服裝一旦過於便宜地外流,就很可能淪為路邊貨,這對企業品牌將是致命的打擊。不排除有工廠產品外流的現象。
當然,特賣會也有正品,一般是品牌企業為了要清理工廠庫存而發起的品牌特賣會,或者工廠折扣店直接銷售。
那這些真真假假的,怎麼分辨?
專業的驗貨,不在也不懂,網上有資料,看過也會忘。所以2點建議看一下:
看價格。正品即便再打折,折扣也不可能打到2—5折,畢竟商家是利益導向的,不賺錢的商家叫慈善家!所以一般看到大折扣,或者「大甩賣」之類的字眼,就繞路吧。看商場。商場挑選品牌的同時,品牌也在挑選商場。部分經營規模較小、區位條件不利的商場,無法引入較為高端的國際品牌。這意味,那些商場的特賣會商品,可能是不知名品牌,可能是大牌A貨。看票據。一些正規商場銷售產品,一般統一由商場收款,並且出具商場的統一票據。如果直接向商家付款時,商家拒絕提供小票、發票等,那這商品我們就不要了吧。看面料。這是個不太靠譜的建議,就是不在開頭提過的,手摸面料發現質量不太行的。畢竟衣服是買來穿的,面料的舒適度可以排第一位。在服飾上,一部分光靠質量就可以判斷真假。當然只是一部分,萬一別人很認真地在作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