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書的尺寸怎麼又變了?」要開學了,小學生林林的奶奶領到了新書後愁上眉梢———根據上學期書本規格預先準備的書套又用不上了。「為什麼現在的學生教材尺寸總是說變就變呢?」接到家長來電後記者展開調查,發現確實有些教材大小「神秘莫測」。
「有些課本大小一直在變。」家住長寧區的林林奶奶告訴記者,因為每年開學前都有一個包書紙購買高潮,好的書套常常很快就脫銷,因此她通常習慣在8月中旬就提前採購好包書套。根據上學期的經驗,林林奶奶發現,語文書及配套綜合練習、科技書及配套作業本以及勞技書的尺寸特別大,於是她今年提前備貨。但領到新書後,奶奶卻失望地發現,新學期這幾套課本「瘦身」了。「小的書套準備得不夠,大書套又閒置沒用。」事實上,遭遇這般困惑的家長絕非少數。記者登錄一些育兒論壇後發現,這幾天關於包書的話題引起很多家長的討論。一位五年級學生的家長說,她仔細統計了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所有的課本,發現一條規律,上學期的書大小相差不多,都是16開左右,而下學期一般總有幾本書要「變身」,尺寸比大16開還要大點。
記者與網上那位五年級家長聯繫後,得到了一份課本尺寸目錄。循著這份目錄,記者找到了部分「巨型兒」教材。例如三年級第二學期的《語文》、《科學與技術》、九年義務教育課本拓展型課程教材《語文綜合練習》、《美術》等教材,尺寸是21×29.5釐米,比其他教材整整大出一大截。又如四年級第二學期,上述教材也有這個問題。研究發現,《語文》、《科技》教材有的學期是18.7×25.8,有的學期卻莫名「增肥」。最奇怪的是《勞技》課本,保持了三年的正常尺寸後,到了四年級下學期卻突然變得超大。
記者詢問了一些小學老師,他們表示,這種現象確實存在,也經常有家長來投訴。至於為何這樣,老師也搞不清楚。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記者隨意翻開一本超大的《語文綜合學習》,發現基本每頁都排得很空,有的一頁只有22個字外加一張圖片,剩下了大量的留白。又如《科技》書,不僅單頁排版顯得空蕩蕩,而且上下左右邊欄空白至少有5釐米。「現在的教材排版日益商業化,有的書看起來像時尚雜誌或暢銷小說。」部分家長認為,如此排版毫無必要,超大「身材」的課本不僅造成紙張浪費,也增加了購書成本。
據悉,由新聞出版總署2009年修訂的《中小學教科書幅面尺寸及版面通用標準》中明確規定,義務教育(1~9年級)教科書的幅面尺寸應採用A5和B5規格。舊版《標準》中的「美術等特殊課程確實有對圖和表的需要可用A4(21×29.7釐米)」已廢除。 記者 李蓓
(責任編輯:new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