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矛盾論》,有4大明顯好處,能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2020-12-25 寒牛出欄

為什麼要讀《矛盾論》?

很多人誤認為,《矛盾論》是革命理論著作,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我又不是人民公僕,讀它有什麼用?

這樣認識就很片面。

沒有認真閱讀過《矛盾論》,更不懂學習哲學的重要性。

《矛盾論》是經過歷史反覆檢驗的經典,教我們怎樣觀察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運動,怎樣應對錯綜複雜的形式局面,怎樣根據辯證邏輯分析去解決各種矛盾。

集認識論、邏輯學、方法論為一體,能快速打開我們的思維鏈。

通俗地講,它能讓我們眼睛變得更光亮,腦子變得更清醒,身段變得更靈活。

這篇文章,我們分四個部分來敘述。

①《矛盾論》是科學的認識論;

②《矛盾論》能提高解決複雜問題能力;

③《矛盾論》是學習毛主席思想的重要基礎;

④《矛盾論》是修齊治平的傳家寶。

一、《矛盾論》是科學的認識論

大多數人,都存在認識誤區。

習慣把《實踐論》看成認識論著作,又把《矛盾論》當成辯證法著作。

這樣分類沒有錯,但是不夠全面與精準。

因為《實踐論》主要講認識論,但裡面也有大量辯證法;《矛盾論》主要講辯證法,但裡面也有大量認識論。

《實踐論》從唯物論的角度,總結了認識運動的總規律「實踐→認識→實踐」。

《矛盾論》從辯證法視角,揭示了人類認識的矛盾運動的規律「特殊→一般→特殊」。

一句話,《矛盾論》是妥妥的認識論著作,並且是《實踐論》的延續。

我們結合文章來加以分析。

1、在人類的認識史中,從來就有關於宇宙發展法則的兩種見解,一種是形上學的見解,一種是辯證法的見解,形成了互相對立的兩種宇宙觀。

所謂宇宙觀,就是世界觀,即人們對世界總的根本的看法。

由於人們的生長環境不同,學習知識不同,社會地位不同,為此大家認識問題的角度就不同,形成的世界觀也不盡相同。

在人類認識的歷史中,總體來講存在兩種不同的認識論,一種是形上學的觀點,另一種是辯證法的觀點。

毛主席不兜圈子,一針見血地講到,形上學這種認識論是錯誤的。

那麼,形上學具體錯在哪裡呢?

錯在用孤立的觀點看世界,錯在用靜止的觀點看世界,錯在用片面的觀點看世界。

我們先來看《矛盾論》原文:

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和永遠不變化的。如果說有變化,也只是數量的增減和場所的變更。認為一種事物永遠只能反覆地產生為同樣的事物,而不能變化為另一種不同的事物。不能解釋事物的質的多樣性,不能解釋一種質變為他種質的現象。

我們來逐句解釋。

第一句,批判形上學,用孤立的觀點看問題。

孤立地看世界,

往往把世界一切事物,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永遠互不聯繫,永遠不會變化。

缺乏聯繫的觀點,缺乏發展的思維,缺乏整體的概念。

比如美國制裁華為事件。

很多人認為這事和我沒有關係,我既沒有在華為公司上班,也沒有使用華為手機。

孤立地認為美國制裁華為,不會損害自己的利益。

沒有看到美國制裁華為背後的邏輯,目的是打壓中國科技公司,維護美國世界科技霸權。

美國打壓中國科技公司,遏制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會搶走中國高端就業崗位。

進而影響中國產業升級,事關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及國民收入提高,這就同每個中國人都有關了。

第二句,批判形上學,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靜止地看世界,往往認為事物是簡單地重複,沒有性質的變化,不可能變化為另一種不同的事物。

比如很多勢利眼,看見有權或有錢人就點頭哈腰,想法設法地巴結對方;看見無權或窮人就愛理不理,一副看不起人的樣子。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凡是以地位財富待人的勢利眼,都是在用靜止的觀點看人,認為有錢人一直會有錢,窮人一直會窮下去。

勢利眼都是形上學,表面上看很精明,很務實,很有手段,實際上缺少智慧、缺少認識論、缺少辯證思維。

只知道靜止地看世界,沒有看到事物永遠處於運動的狀態,富的會變窮,窮的會變富。

第三句,批判形上學,用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片面地看世界,看不到事物的質,具有多樣性;

看不到事物的質,在一定條件下,會能變成另一種的質。

比如野生的黃梔子,可以用來入藥,是外治扭挫傷痛的重要藥材,因為它具有止血消腫的功效;可以用來觀賞,是園林綠化的重要品種,因為它葉子翠綠美觀;可以用來做天然染料,因為它含有大量黃色素。

一個黃梔子,在不同的使用場景下,具有三種完全不同的屬性,也就是三種完全不同的質。因此不能片面地看黃梔子,否則就會低估它的價值。

總而言之,形上學的觀點是錯誤的認識論,錯在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錯在把一切事物看成是孤立的,沒有看到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錯在一個個地研究事物,缺少整體意識和系統思維。

那麼,什麼樣的觀點才是正確與科學呢?

偉人認為,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看世界才是正確與科學的。

2、和形上學的宇宙觀相反,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主張從事物的內部、從一事物對他事物的關係去研究事物的發展,即把事物的發展看做是事物內部的必然的自己的運動,而每一事物的運動都和它的周圍其他事物互相聯繫著和互相影響著。

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同形上學的觀點剛好相反。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一個整體,萬事萬物之間相互聯繫和相互影響,主張用聯繫與發展的觀點看世界,強調從事物內部與外部兩個維度來分析問題。

並認為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是推動事物運動和發展的根本原因;事物外部的其他各種因素,是推動事物運動和發展的第二原因。

偉人進一步指出,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是引發事物質變的根本原因,而外部因素最多只會引發事物數量的增減變化,不會引發性質上的根本變化。

以唐朝歷史發展為例。

安史之亂之前,唐朝文治武功,四海賓服,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

到了唐朝末年,朝廷內部黨爭不斷,外部藩鎮傭兵割據,社會嚴重分裂,階級矛盾激化,最終引發了農民起義,中央政權在多股力量擠兌下土崩瓦解。

唐朝鼎盛時期和衰落時期,地理和氣候差不多,並沒有發生性質上的改變,但是國家綜合實力卻非常懸殊。

這裡面,社會內部的矛盾性是關鍵因素,即由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統治與被統治的社會階層矛盾所決定的,其次才是外部因素。

由此可見,推動事物發展與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內部的矛盾性;而外部因素只是影響事物發展的第二原因。

基於這種認識,偉人總結到: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外因要通過內因來起作用。

這就是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係。

總而言之,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要用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

分析事物矛盾時要從內部和外部兩個地方入手,要知曉事物內部因素是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是次要的。

正如《矛盾論》所言:

辯證法的宇宙觀,主要地就是教導人們要善於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

3、矛盾是普遍的、絕對的,存在於事物發展的一切過程中,又貫串於一切過程的始終。

這就是告訴我們,矛盾始終存在的。

舊矛盾解決了,新矛盾又會產生。只要事物沒有停止運動,矛盾就不會消失。

以中美關係為例,兩國之間的各種矛盾,既不會因為美國換了總統就消失了,也不會因為中國做出讓步就停止了。

無論是杜魯門、詹森,還是尼克森、甘迺迪、裡根,或者是柯林頓、歐巴馬、川普,以及即將入駐白宮執政的拜登,他們執政的核心利益,都是為推行與穩固美國世界霸權。

基於這種客觀事實,註定中美矛盾將長期存在,只不過每個階段的矛盾程度不同而已。

不要心存幻想,矛盾永遠都存在,要敢於鬥爭。

4、兩個認識的過程:一個是由特殊到一般,一個是由一般到特殊。

《矛盾論》從辯證法的角度,總結了人類認識過程。

認為人類認識的兩個過程是相互聯結的,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

簡單地講就是:特殊→一般→特殊。

從特殊到一般,是指人認識不同事物時,一般是先記住事物的特殊的本質,然後再記住事物的共同的本質。

即先認識事物的個性,然後才認識事物的共性。

從一般到特殊,是講認識不同事物的共同屬性之後,又會進一步認識到事物的特質。

即認識不同事物的共性之後,才能深入認識了解到事物尚未發現的個性。

簡單地講:特殊,就是事物的個性,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一般,就是事物的共性、事物矛盾的普遍性。

我們來舉例說明。

我們去超市買紅棗,大家第一眼看上去,先是認識紅棗大小或價格不同。紅棗個頭和價格就是顯著的特點與差異性,更容易讓人記住。

這就是先認識事物的個性、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即特殊。

在這個認識基礎上,接著會了解到兩種紅棗的共性,都來自我國新疆,都具有補血益氣、潤肺生津的功效,都可以用來煲湯煲粥煮糖水。

這幾點就是若羌紅棗和和田大棗的共性,也就是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即一般。

如果再深入研究,我們會發現這兩種紅棗的品種不同、種植環境不同、細微口感不同,這些都是認識兩種紅棗共性之後,進一步認識到紅棗的個性與差異,即特殊。

這就是矛盾分析法的認識順序:特殊→一般→特殊。

我們的認識方式,就是這樣無限循環,只要中間不掉鏈子,每次認識都會得到提高,眼睛會越來越光亮,內心會越來越透徹。

關於《矛盾論》的認識論,暫時就概述到這裡,後面章節文章再講。

接下來,我們講《矛盾論》中的方法論。

二、《矛盾論》能提高解決問題能力

為什麼講《矛盾論》能提高解決複雜問題能力呢?

因為《矛盾論》是世界辯證法集大成者,既吸收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普遍原理,也繼承了中國傳統陰陽之道的思想精髓。

說通俗點,《矛盾論》是中西合璧的方法論。

偉人從辯證法的角度,為我們提供了一套分析事物矛盾運動,了解事物具體不同的矛盾,提供解決事物矛盾的方法,是不折不可的科學方法論。

主要有以下6點內容:

① 內外因的辯證關係原理,告訴我們事物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內因,但不能排除外因的作用,二者相互作用影響。②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訴我們矛盾無所不在,分析問題要一分為二。③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告訴我們不同性質的問題、要用不同的解決方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④主次矛盾的辯證關係原理,告訴我們工作既要抓重點內容,還要統籌兼顧。⑤矛盾的主次方面辯證關係原理,告訴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與支流。⑥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辯證關係原理,告訴我們工作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結合。

我們結合原文來分析。

1、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前面也分析過,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是推動事物發展與變化的根本原因,第二原因才是與事物關聯的外部因素。

所謂內因,就是事物內部的因素,即事物內部的矛盾性。所謂外因,就是事物外部相互聯繫、相互影響、互相作用的因素。

《矛盾論》告訴我們:分析事物矛盾運動,要從事物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切入。強調要重點研究分析內因,同時也要兼顧外因,這樣辯證地分析問題,才能更精準地解決矛盾。

以中華民族復興為例。

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主要在於內因,其次在於外因。

內因就是要解決好中國內部的事情,比如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加強吏治、完善法制,建設國防、不忘備戰。當中國綜合國力上去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水到渠成。

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要重視內因之外,還要兼顧外部因素,要看到國際環境對中國和平崛起的影響。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助力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

2、我們必須時刻記得列寧的話:對於具體的事物作具體的分析。

對於具體的事物作具體的分析,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其哲學基礎就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因為事物存在千變萬化的特殊本質,具有各種各樣的特殊性,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一招吃遍天下鮮。

不同質的矛盾,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

中國革命事業不能完全照搬蘇聯革命模式,其根本原因就是兩國的土地疆域、人口分布、經濟情況、敵對勢力、革命力量等因素都不同。

中蘇兩國革命各有各的特殊性,直接複製蘇聯的革命模式在中國境內行不通。

領袖洞察到革命失利的問題所在,看到中蘇革命矛盾的特殊性。

認為中國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須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並以此為基礎制定正確革命戰略,來支撐革命事業的發展。

為此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戰略,並制定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策略,來爭取農民的支持,讓自己在農村站穩腳跟,逐步壯大的自己的革命力量。

江西蘇區、延安邊區、全國解放戰爭,三個不同的革命時期,革命鬥爭的策略都不盡相同,都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研究任何過程,如果是存在著兩個以上矛盾的複雜過程的話,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複雜事物,存在多個矛盾,要重點抓住主要矛盾。

這裡需要注意,「捉住了這個主要矛盾,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句話需要正確理解其內涵。

很多誤解為,解決複雜問題時,只要捉住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好立刻消失。這裡,關鍵是對「迎刃而解」理解存在偏頗,沒有明白其內涵。

「迎刃而解」,比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

在這裡表示,捉住了主要矛盾,其他次要矛盾都理順了,整個問題按主次順序解決就行,並不代表其他矛盾會憑空消失。

因為主要矛盾捉住了、解決了,但次要矛盾還是存在的,還有可能升級為新的主要矛盾。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捉住主要矛盾時,同時也要兼顧其他矛盾。只有這樣做,才能真正解決矛盾和問題。

以抗日戰爭時期矛盾為例。

相關焦點

  • 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新華社記者 範長國 攝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是應對當前複雜形勢、完成艱巨任務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輕幹部成長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任務依然艱巨。廣大幹部需要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勇於擔當作為、善於攻堅克難,自覺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時代重任。
  • 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首先要提高政治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題,為全體學員講授了開班第一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是應對當前複雜形勢、完成艱巨任務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輕幹部成長的必然要求。在解決實際問題的七種能力中,首先要提高政治能力,這就站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世界觀方法論高度,抓住了關鍵、切中了要害,頗有現實針對性,為年輕幹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學方法與行動遵循。
  • 羅清源:年輕幹部要在幹事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是應對當前複雜形勢、完成艱巨任務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輕幹部成長的必然要求。」我們作為年輕幹部要「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在幹事創業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一名年輕的基層公務員,在我看來想幹事首先要樹立問題導向意識,能幹事是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幹成事是要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所以我們年輕幹部只有想幹事、能幹事,才能幹成事。想幹事,就要樹立問題導向的意識。
  • 切實提高年輕幹部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把提高政治能力擺在首位,用最大篇幅進行闡述,突出了提高政治能力的統領作用。政治標準是衡量幹部的第一標準,在幹部幹好工作所需的各種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過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不畏浮雲遮望眼」,「亂雲飛渡仍從容」。
  • 人民日報:努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面對複雜形勢和艱巨任務,我們要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勇於直面問題,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
  • @年輕幹部 增強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總書記出席開班式,並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為題,為全體學員講授了第一課。他說:「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是應對當前複雜形勢、完成艱巨任務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輕幹部成長的必然要求。」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動力。
  • 深化對新時代矛盾論的認識
    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總體上實現小康,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創新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70年來,我國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以下。
  • 毛選《矛盾論》——矛盾並非千篇一律,關鍵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在上一篇《毛選》學習體會文章《首先要用正確方法看世界,其次要明白有矛盾並非壞事》中,通過對《矛盾論》中前兩個部分——兩種宇宙觀和矛盾的普遍性的學習思考,總結出兩個知識點:一個是面對事物,要用唯物辯證的觀點去觀察、分析進而解決問題;再一個是事物中的矛盾是普遍地存在著的,矛盾存在於一切過程之中。
  • 在幹事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地評線】飛天網評:在幹事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是應對當前複雜形勢、完成艱巨任務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輕幹部成長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面對複雜形勢和艱巨任務,我們要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勇於直面問題,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問題是工作的導向。
  • 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不斷提高「七種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幹部特別是年輕幹部要提高「七種能力」,勇於直面問題,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不斷解決問題、破解難題。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突出就重點解決什麼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其中一條很重要的經驗就是堅持問題導向,把解決實際問題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 《實踐論》《矛盾論》與百年中國曆程
    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當代中國發展的現實狀況,越來越要求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的是發展的不平衡問題。中國的發展是全方位的、多方面的,不僅需要各個子系統本身的協調,更需要大系統整體的協調,還需要中國作為大系統與世界各國乃至全世界的協調。綠色發展注重解決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問題。生態文明,綠色發展,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的內外聯動問題。
  • 矛盾論讀書筆記
    不但要研究每一個大系統的物質運動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規定的本質,而且要研究每一個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長途中的每一個過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質。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研究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各個發展階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須在其聯結上、在其總體上去看,而且必須從各個階段中矛盾的各個方面去看。對於具體的事物作具體的分析。——本觀點是研究和解決所有問題的方法論,就像武功秘籍裡只傳掌門弟子的核心口訣,是矛盾論最核心的觀點和主張,也被列寧和教員無私的傳授了,只可惜包括弈何在內的大多數人,要麼不知道其價值,要麼不能很好的應用之。
  • ...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 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
  • 《方法與智慧——<矛盾論>、<實踐論>新讀》新書發布會在京召開
    12月15日,機械工業出版社在中國職工之家酒店舉行《方法與智慧--<實踐論><矛盾論>新讀》新書發布會,該書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陳世珍博士。同時,還組織召開了主題為「領導幹部(管理者)素質能力提升」的專家研討會。
  • 推薦閱讀書單:助力黨員幹部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魯網12月24日訊 本書單圖書,對了解中國新發展動態,提高工作能力進行闡釋,為廣大領導幹部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提供決策參考,幫助領導幹部增強憂患意識、防範風險挑戰,切實提升領導幹部綜合應對能力,助力黨員領導幹部不斷提解決問題、破解難題。
  • 關於哲學「矛盾」問題的幾點思考
    關於哲學「矛盾」論,其重要性不言自明,歷年來是高考的重點內容,也是最讓學生頭疼的一部分內容:不好理解,難以掌握,至於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更是讓不少學生嘗盡了苦頭。如何突破重點,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 老人帶娃容易有家庭矛盾?年輕父母學會3個解決方法,好處多
    我們可是細細回憶一下,我們70後、80後,有幾個是沒跟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生活過的呢?老人的確更寵孩子,也容易和年輕的爸爸媽媽在育兒觀念上產生矛盾,但也帶給了我們很多美好的東西。我們首先來看看,老人帶娃有什麼好處?
  • 提高小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兩個案例思考
    例如,在試卷分析過程中,老師特別將應用題分為不同的題目:行程問題、集中度問題、工程問題、銀行存款問題等。針對每一類問題,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問題的已知和未知情況,由學生自己總結每一類問題的解決方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策略四:加強操作,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方法論-英語】如何提高英語能力以及成績
    很多英語學習者都帶有一種大力丸思想,即急功近利,希望尋求某種簡單高效的方法,輕鬆解決一切煩惱。對於語言的學習,有這種急功近利的思維是不行的。這種思維十分普遍,教育機構更是過度宣揚和包裝此類學習方法,以達到銷售課程的目的。如以下的口號和理念:①利用XX法,10天背一萬詞,英語考試輕鬆過。②學會XX英語思維,就能提高英語成績。
  • 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記憶竅門
    涉及的知識點: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在學校情境中,大部分問題解決是通過解決各個學科中的具體問題來體現的,這也意味著結合具體的學科教學來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1.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2.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3.重視知識間的聯繫,建立網絡化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