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易經》的第一句話指出天行健,一個紳士應該不斷地自強不息!
農耕文明的家族概念比海洋文明的家族概念強得多。中國人將撫養孩子直到他們能獨立工作,然後結婚成家。海洋文明的大多數民族傳統是基於年齡的,孩子們到了法定成年年齡後,一般都要離開家庭謀生。
如果父母把孩子放在外面,然後又把孩子的手腳「砍斷」,父母不長大,孩子放棄自我發展,註定是一場人間悲劇。
共享者:柳楊女,33歲
當你愛上老公時,光沉溺於你我之中,當你戀愛時,你的心是盲目的,你的眼睛是蒙塵,你只看到優點而忽視缺點。
結婚半年後,他以工作不滿意為藉口放棄了工作,領導給他穿上了小鞋子,他的同事把他趕出去辭職了。
如果你想留在一家公司,你就做不好,如果你不做,你就做不到,如果你重新申請,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取得成就。
然而老公在家無所事事的人每天都沉迷於遊戲,在遊戲世界戰鬥、殺戮和支配威風凜凜完全忘記了在現實中,他是我肚子裡孩子的兒子、丈夫和父親,以及他的責任和義務。
這樣的亂象已經持續了半年,他每天三四點鐘睡覺直到之前,四五點鐘醒來,當他起床時,他有足夠的食物和飲料,他準備繼續戰鬥,我不能等他,因為我的大肚子,他們都是退休婆婆,給他做飯喝,還經常煮咖啡提神。
可見他嶽母對他寵愛有加,不管兒子是否有前途,他所做的在她眼裡都是完美的。
甚至,有一次,當老公玩得很賣力的時候,她也不喜歡吃油炸麵條,她的婆婆怕生麵團,親自餵給老公。
我預期的交貨期很快就要到了,孩子就要出生了,有很多地方可以花錢,我家沒有收入來源,我認為他應該接受家庭責任並出去找工作,即使收入很低,只要他努力工作,他也會有希望的。
我不想我們所有的費用都由我嶽母付,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我們就像巨大的嬰兒,還不夠大,孩子出生了,一家三口哭著要吃的,在一起啃老,我的自尊不允許我這樣做。
我的嘮叨越來越多,老公很不耐煩,當比賽進行順利時,他會無視我的話,如果你想自作主張,如果我輸了比賽,他不會那麼習慣我的,不管我懷孕了,我都會發無名火給我,我們經常吵架。
我們吵架,婆婆不管對錯,一定會都站在兒子這邊,她不認為兒子閒著,玩黑白遊戲是不對的。我們吵架了,她愛兒子,覺得媳婦就是一團糟,每天都有吃有喝,不滿足,攪得一家人。
她很生氣對我說:「他願意玩就讓他玩嘛,玩夠了不就想去找工作上班了,我們老倆口退休金高,養得起你們,是缺你吃還是少你穿了?你事怎麼那麼多啊?」
婆婆的話,我不懂,不滿意,無事生非。然而他的父母一輩子都不能護佑,他也不能一輩子依靠他,他必須在社會上紮根長大,這樣他才能有深厚的根基。他已經到了反胃的年齡,他不再是個吃奶的孩子了,他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和家庭使命,我從來沒有想過和他過大富大貴的生活,只要他努力工作,付出,即使我吃了麩皮和蔬菜,我也不會覺得苦。
兒子出生了。我想,兒子的到來,會讓他變性,成熟起來,有責任感。
然而這一切都是我的一廂情願,他仍然每天吃東西玩,他厭倦了睡覺,他兒子的哭聲甚至使他感到非常不安,他甚至連抱孩子都懶得抱,也沒有血緣關係。
是的,他自己也是個孩子,他還能要求他做什麼?
我累了,不想吵架,兒子斷奶十個月,婆婆要照顧我的孩子,我就出去打工,我想以身作則,讓他感受到我的努力,一個女人為了兒子,為了這個家庭從早到晚的工作,一個男人怎麼能安心淡泊呢?
然而我還是很失望,等了他一天之後,我卻沒有冷眼旁觀地看著他,我兒子躺在床上哭,他大聲喊叫,但沒有去哄。
這段喪偶的婚姻真的傷了我的心,無數次我都有了結束的衝動,看著我的寶貝兒子,我又心軟了。
爭吵是不可避免的,這時,婆婆衝了進來,母雞保護著小雞張開,準備戰鬥:「自從娶你進門,我家就雞犬不寧,嫌我兒子這不好那不好,你早幹嘛去了?我們是逼著你嫁進來的嗎?離開你,我兒子照樣有的是黃花閨女嫁給他,兒子,和他離婚,這樣的女人不能要,你要是不和她離婚,我也不給你看孩子了,也不給你錢了,你們都從家裡搬出去住吧,我不再管你了。」
婆婆怒吼,在一向強勢的婆婆的壓制下,公公氣場不敢出來。
這是依靠父母的結果,花了她的錢,在生活和婚姻上受到她的左右的威脅,切斷了收入來源,這足以讓老公妥協和低頭,雖然他對我有感情,但與他享受成功卻一無所獲的日子相比,我還是可以放棄的。
雖然心裡還是很痛,我覺得自己欠兒子,但長痛比短痛好,當我的兒子無知無知時,我會做出決定,幸運的是,他很懂事,會從父親的壞習慣中學到教訓。
結婚後,我成了一個怨恨的妻子,娶了一個對父母滿意的啃老男人,我進入了一個家庭,他的兒子被寵壞了,我不想讓我的兒子步他父親的後塵,像這樣家教長大。
明天,我要離開……和我兒子在一起
最後:
當孩子處於嬰兒期時,父母應該給予他所有應該給予的照顧和照顧;當他慢慢長大時,他的父母需要學會稍微鬆開他的手,讓他學會走路、跑步、跌倒和攀爬。他的生活,你無法替代,你要讓他感受到起伏。
缺少的是可以看到的。
父母不能給予孩子真正的尊重和獨立,他們只會愚蠢地思考:只要他們滿足他們的物質需求。
孩子們真正想要的探索、獨立和獨立都被抹去和寵壞了,似乎溺愛只是太多的愛,但根本不是。父母沒有溺愛,他們以愛的名義被控制,他們有意無意地做一些愚蠢或不好的事。
--本文結束--
注意@Weiyang的墨水186,讀懂世界的狀態,品味五味人生。
(圖片來自網絡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