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網龍網絡公司副董事長、網龍華漁教育CEO梁念堅
從小的方面來說,教育是每個人走向未來的基礎,分享前人積累的知識財富,是教人獨立的一種生活準備;從大的方面來說,教育決定國家和民族,甚至世界的未來,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業。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
五千年文明,歷經繁華、戰爭,如今正走在復興的道路之上。教育部邀請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對中國的教育發展進行評估,評估結果認為中國教育發展總體水平已進入世界中上行列。學前教育毛入學率75%,小學淨入學率99.9%,初中毛入學率104%,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超過世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8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0%,均高於世界中上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然而,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教育還不完全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例如,教育觀念相對落後,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複合型人才緊缺;教育體制機制不完善,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現代科學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度不夠等。
在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發展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財經界》記者在採訪網龍網絡公司副董事長、網龍華漁教育CEO梁念堅時,他認為,「當前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這種情況基於經濟情況差異,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性不僅體現在硬體投入上,更體現在軟性資源的配置上。科技與網際網路的發展或將為教育不均衡問題帶來一種解法。
科技或將促進教育公平
幾年前,10萬每平方米的學區房已然令人咋舌,而如今46萬每平方米的學區房,恐怕要讓人唏噓不已了吧,這不是每個家庭都可以負擔得起的。
不難理解家長為孩子追求高質量教學環境的心情,但也更為如今教育不均衡引發的種種問題擔憂。「當前區域、城鄉、學校間的資源不均衡矛盾仍較突出。一般情況下,普通學校和名校相比,無論是教學質量還是師資力量,都有一定差距。所以老百姓才會為了下一代的前途,去尋求學區房。」他說,「但另一方面,過於昂貴與『稀缺』的學區房,也會讓更多人感到教育不公平。」
在「網際網路+」的大背景下,如何讓科技帶動區域教育,促進區域教育的綜合發展,讓欠發達地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是未來教育的重中之重。目前,網龍華漁教育積極布局「科技+教育」的結合,基於網龍多年科技成果的積澱,正在從硬體、技術和資源三個層面著手,憑藉其超大規模3D素材庫,為教育行業提供解決與應用方案。
提到VR(Virtual Reality),人們並不陌生,近來應用很廣,稱作虛擬實境技術。目前,網龍正在積極推進VR教室的建立。VR產業熱潮將為教育行業帶來無限憧憬,特別是對於可塑性極強的學習行為,創造出多維度的結合視聽動手的學習方式,並模擬情境,使得使用者有了更立體真切的學習體驗。
梁念堅講到,「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這些先進技術,把一些資源帶到比較偏遠的地方。在那些偏遠地區,生存與教學環境惡劣,老師不願意去,資源也不夠。有一個學校,十幾個學生,一位校長。教職工中校長是他,老師是他,清潔工也是他。」所以說,利用先進技術可以把先進的內容和應用帶到偏遠的地區。「雖然區域之間教育差距的鴻溝並不能完全消除,但可以縮小。」梁念堅說。
「當然,接受教育應該是一個伴隨人一生的過程。科技可以促進終生學習,也讓學習變得更有趣。」梁念堅補充到。
網龍華漁教育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真正實現了業務全球布局的國際型網際網路教育公司,全球100多個國家、200多萬教師在使用其產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梁念堅對我國政府在教育行業的努力深有體會,他認為,「我們的政府還是比較明確的,知道我們在教育裡要多一些投入。現在我沒有看到任何國家的政府會做一個『三通兩平臺』出來,這是中國唯一在做的,全面推廣,把寬屏帶到學校,此外,還有『人人通』的建設。這是中國的長處,我們的政府在推動它,這是其他的地方不能比的。」
「中國地方大,發展不均衡,是我們必需面臨的問題,但好在我們的政府會發揮更多的作用。」
教育的問題不是一家公司所能解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和其他的公司與社會機構。「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用最有效的方法,利用網絡、利用技術,把資源帶過去,把產品以及內容做好,價格降到最低,華漁就是希望能利用高科技、現代化的技術去完善和推動教育,讓教育可以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