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促進教育公平的方法之一

2020-12-16 中國網科學頻道

——專訪網龍網絡公司副董事長、網龍華漁教育CEO梁念堅

從小的方面來說,教育是每個人走向未來的基礎,分享前人積累的知識財富,是教人獨立的一種生活準備;從大的方面來說,教育決定國家和民族,甚至世界的未來,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業。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

五千年文明,歷經繁華、戰爭,如今正走在復興的道路之上。教育部邀請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對中國的教育發展進行評估,評估結果認為中國教育發展總體水平已進入世界中上行列。學前教育毛入學率75%,小學淨入學率99.9%,初中毛入學率104%,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率超過世界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8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0%,均高於世界中上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然而,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教育還不完全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例如,教育觀念相對落後,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複合型人才緊缺;教育體制機制不完善,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現代科學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度不夠等。

在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發展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

《財經界》記者在採訪網龍網絡公司副董事長、網龍華漁教育CEO梁念堅時,他認為,「當前中國教育存在的問題,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這種情況基於經濟情況差異,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性不僅體現在硬體投入上,更體現在軟性資源的配置上。科技與網際網路的發展或將為教育不均衡問題帶來一種解法。

科技或將促進教育公平

幾年前,10萬每平方米的學區房已然令人咋舌,而如今46萬每平方米的學區房,恐怕要讓人唏噓不已了吧,這不是每個家庭都可以負擔得起的。

不難理解家長為孩子追求高質量教學環境的心情,但也更為如今教育不均衡引發的種種問題擔憂。「當前區域、城鄉、學校間的資源不均衡矛盾仍較突出。一般情況下,普通學校和名校相比,無論是教學質量還是師資力量,都有一定差距。所以老百姓才會為了下一代的前途,去尋求學區房。」他說,「但另一方面,過於昂貴與『稀缺』的學區房,也會讓更多人感到教育不公平。」

在「網際網路+」的大背景下,如何讓科技帶動區域教育,促進區域教育的綜合發展,讓欠發達地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是未來教育的重中之重。目前,網龍華漁教育積極布局「科技+教育」的結合,基於網龍多年科技成果的積澱,正在從硬體、技術和資源三個層面著手,憑藉其超大規模3D素材庫,為教育行業提供解決與應用方案。

提到VR(Virtual Reality),人們並不陌生,近來應用很廣,稱作虛擬實境技術。目前,網龍正在積極推進VR教室的建立。VR產業熱潮將為教育行業帶來無限憧憬,特別是對於可塑性極強的學習行為,創造出多維度的結合視聽動手的學習方式,並模擬情境,使得使用者有了更立體真切的學習體驗。

梁念堅講到,「我們現在做的事情,就是這些先進技術,把一些資源帶到比較偏遠的地方。在那些偏遠地區,生存與教學環境惡劣,老師不願意去,資源也不夠。有一個學校,十幾個學生,一位校長。教職工中校長是他,老師是他,清潔工也是他。」所以說,利用先進技術可以把先進的內容和應用帶到偏遠的地區。「雖然區域之間教育差距的鴻溝並不能完全消除,但可以縮小。」梁念堅說。

「當然,接受教育應該是一個伴隨人一生的過程。科技可以促進終生學習,也讓學習變得更有趣。」梁念堅補充到。

網龍華漁教育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真正實現了業務全球布局的國際型網際網路教育公司,全球100多個國家、200多萬教師在使用其產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梁念堅對我國政府在教育行業的努力深有體會,他認為,「我們的政府還是比較明確的,知道我們在教育裡要多一些投入。現在我沒有看到任何國家的政府會做一個『三通兩平臺』出來,這是中國唯一在做的,全面推廣,把寬屏帶到學校,此外,還有『人人通』的建設。這是中國的長處,我們的政府在推動它,這是其他的地方不能比的。」

「中國地方大,發展不均衡,是我們必需面臨的問題,但好在我們的政府會發揮更多的作用。」

教育的問題不是一家公司所能解決,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和其他的公司與社會機構。「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用最有效的方法,利用網絡、利用技術,把資源帶過去,把產品以及內容做好,價格降到最低,華漁就是希望能利用高科技、現代化的技術去完善和推動教育,讓教育可以更好。」

相關焦點

  • 儒博科技受邀參加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會,以AI技術促進教育公平
    近年來,智慧教育在全球範圍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智慧教育的發展將有助於智慧鄉村地區享有更加公平、有質量的教育。在各地方政府的努力下,智慧鄉村、智慧教育發展小有成就,如何進一步推動,值得探討。在22日舉行的「智慧鄉村與智慧社會發展」論壇上,儒博科技CTO徐燃博士與北師大、華中師範大學的專家學者,河北秦皇島、四川涼山州的教育工作者,以及華為中國區教育業務部的相關負責人分別從各自的角度對智慧教育、智慧鄉村和智慧社會的發展進行分享和探討。
  • 促進教育公平成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的重大意義
    馬克思指出:「未來教育對所有已滿一定年齡的兒童來說,就是生產勞動同智育和體育相結合,它不僅是提高社會生產的一種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實現教育機會平等的歷史方向。馬克思、恩格斯號召工人階級不僅要在奪取政權以前積極開展爭取教育權的鬥爭,而且在奪取政權以後,更應該廣泛地普及人民大眾的教育。
  • 時評:中國慕課,促進「網際網路+教育公平」
    所謂慕課,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網際網路+教育」的產物。201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首批490門「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在高校和社會引起強烈反響和廣泛好評。慕課作為線上的學習平臺,一頭連著教育資源,一頭連著無數學子。從世界各國發展進程看,每一次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總是伴隨著人才需求結構的深刻變化、知識的爆炸式更新、教育形態與資源的極大創新。
  • 發揮制度優勢 促進教育公平
    學生資助不僅促進了教育公平、社會公平,促進了教育事業快速發展,而且在人力資源開發、教育脫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譜寫出一曲保民生、暖民心、促發展的民生樂章。以資助促公平,推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經濟基礎極度薄弱、人民生活極端貧困,全國80%的人口都是文盲,適齡兒童小學入學率不足20%。
  • 天立泰科技助力公平教育讓每一個夢想變得可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對於企業來說,助力國家教育均衡發展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天立泰科技成立於2006年,主要提供行業信息化解決方案的系統設計、軟體開發、系統集成與智能化服務,致力於成為智慧教育、智慧林業、智慧城市等信息化領域的專業服務商。
  • 促進教育公平的「全納」解法
    近年來,全納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全納教育倡導教育公平,機會均等,反對歧視,反對排斥平等的教育現象,強調教育覆蓋所有適齡兒童,正規教育系統負責所有兒童的教育,普通學校要給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提供學習機會、容納所有的學生。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召開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上通過了《薩拉曼卡宣言》,該宣言提出了「全納教育」這一新的教育理念。
  • 一張促進教育公平的專網,應該長什麼樣
    原標題:一張促進教育公平的專網,應該長什麼樣來源:科技日報 近日,「教育專網」成為教育信息化領域的熱詞。 需要強調的是,教育專網雖然和公共網際網路之間有明確的安全邊界,但它並不封閉,用戶可通過教育專網接入公共網際網路,訪問到合適的網絡資源。 促進教育公平,專網無處不在 此前,管培俊、劉利民等全國政協委員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提交提案,呼籲加快教育專網建設。
  • 喻忠恩:職業教育能促進社會公平嗎
    因此,教育管理者和學術界認為,職業教育具有與普通教育一樣的重要性。在人們追求教育公平、推進教育公平的時候,職業教育應當像普通教育一樣承擔促進社會公平的義務,也能夠像普通教育一樣承擔促進社會公平的義務。因而人們在討論教育公平問題的時候,不僅僅是基礎教育、高等教育領域的權利,職業教育也不應該缺位。 但另一方面,我國職業教育並沒有普遍地得到社會認可。
  • 推動網際網路+教育 促進教育公平發展
    從古至今,中國人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都是有增無減,如嶽母三遷到如今的寒門貴子,教育已經深深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中。但是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化,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越來越凸顯,大城市優越的師資和硬體設施與山村簡陋的桌椅形成鮮明的對比。因此,網際網路的出現將引發教育的革命性改變,突破教育不平衡的困境,促進教育公平發展,維繫社會的和諧,實現共產主義的終極目標。
  • 儒博受邀參加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會,以AI技術促進教育公平
    8月20日,「2020全球智慧教育大會」在京開幕,大會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網際網路教育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承辦。會議圍繞人工智慧對未來教育的影響和挑戰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入研討。作為深耕「人工智慧+教育」的前沿企業,儒博科技受邀出席本次大會。
  • 美國多措並舉促進教育公平與卓越
    2020年8月28日,美國學習政策研究所(Learning Policy Institute, LPI)發布《聯邦在促進教育公平與卓越方面的作用》(The Federal Role in Advancing Education Equity and Excellence)報告。報告指出,技術變革正在不斷改變勞動力市場,同時也對勞動者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教育券」能促進教育公平
    「教育券」(也稱「學券」)是經濟學家弗裡德曼於上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其主要目的是,讓家長和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合適的學校,促進學校之間(包括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之間)的公平競爭。20世紀90年代,為緩解公立學校管理不善、教育質量低下、教育資源嚴重浪費等問題,打破壟斷,刺激學校積極改善管理、提高辦學質量等,美國有些地區實行了學券制,即政府按照所投入的生均教育經費發給每個孩子等額的學券,他們可以持學券擇校就讀,學校則通過向政府兌現學券來獲得相應經費資助。
  • 探究 | 為促進教育過程公平尋找合適的「尺度」
    進步在於全社會有了基本的平等觀,隱憂則在於公平已經成為這個社會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由於包括教育公平在內的社會公平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而迫切需要一把「尺子」隨時用來衡量這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公平狀況,這樣一來,指向教育公平狀況的指標如何確立的問題便呼之欲出。作為社會公平之基石的教育公平,究竟可以用怎樣的指標來度量?
  • 教育信息化有利於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
    教育信息化在促進教育公平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時空限制、快速複製傳播、呈現手段豐富的獨特優勢,必將成為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有效手段。長期以來,華中師範大學信息化與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圍繞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最後一公裡」,實施「網際網路+在地化教育」的策略,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大力提升農村教育質量,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推動新技術支持下教育的模式變革和生態重構。
  • 教育信息化對促進教育公平作用日益明顯
    原標題:教育信息化對促進教育公平作用日益明顯   日前,教育部召開
  • 甘肅禮縣:堅持四個聚焦 促進教育公平
    甘肅禮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隴南市北部,總人口54.3萬人,農村人口48.41萬人,貧困人口1.21萬人,貧困發生率2.5%,是全國52個未摘帽退出的深度貧困縣之一。近年來,我們禮縣教育系統將教育扶貧與均衡發展相結合,堅持「四個聚焦」,採取「抓兩頭,促中間,保公平,提質量」的方略,綜合施策,循序漸進,促進全縣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水平整體提升,有效保障了鄉村適齡兒童「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權利。
  • 促進義務教育公平的兩條基本路徑
    「在2018年9月舉行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堅持我國教育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方向,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把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公平」的論述,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有兩條可行的基本路徑。一、均衡配置教育資源,擺脫「馬太效應」誤區。這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把教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的路徑之一。
  • 鷹視教育:依託線上學習,促進實現教育公平
    這進一步促進在線教育下沉到全國各地,助力教育公平。  一、推進教育資源下沉,推動區域公平  教育部高度重視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出要「引導教育發達地區與薄弱地區通過信息化實現結對幫扶,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 長沙將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
    原標題:長沙將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   構建「學有優教」的高質量教育體系(奔向現代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特別報導
  • 為了促進教育公平,學區房真的還有未來嗎?
    優質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與匱乏,導致了我們中國大多數的家長,每到孩子上學就會犯愁,生怕自己孩子獲取不到優質的教育資源而悔恨終身。因此,根據國家現有的政策,學區房成為所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投資熱土,這也是近些年學區居高不下的原因。近期,我國部分地區已經開始了多校劃片的政策,那麼學區房真的還有未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