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聖經的記載,耶穌基督清楚的告訴我們「彼此相愛」是他的命令。注意,這是命令——也就意味著我們必須要遵行。然而今天很多教會在落實「彼此相愛」的教導時,只能算是差強人意。
也許教會的服侍人員對於信徒尚且能以愛待之,但同工之間卻可能缺乏彼此相愛的心,甚至彼此之間有時會產生難以調和的矛盾。其中,教會牧長與年輕傳道人之間的矛盾影響甚大,因為這是兩代人的矛盾,可能會影響教會的未來。筆者試著從矛盾產生的原因和化解的方法兩個角度,談一點自己的看見。
一、矛盾產生之因
牧長與年輕傳道人之間之所以會產生矛盾,原因有很多。
首先,因著年齡的差距二者觀念上會有很多的不同。這個原因很好理解,就如同一個家庭之中,父母和兒女之間因為觀念不同也會導致爭吵,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彼此非常熟悉的家庭成員之間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剛認識幾年的牧長與年輕傳道人。
其次,因時代的不同,牧長和年輕傳道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也是大相逕庭。一個牧長如果文化程度不高,再加上獨斷專行,很容易會對有文化的新一代進行打壓和排擠。這齣自於牧長的不自信和狹隘,總怕新一代的影響力超越自己。
再次,牧長在教會有很多年的服侍,為維護自己的權威,即使跟不上時代也不會輕易放手讓年輕人去做,總以長輩的姿態自居,要求年輕人唯命是從。其實這是很不健康的想法,如果新一代完全聽從老一輩,那麼教會又怎麼做到與時俱進?只有不斷吸收年輕人的思想,才能讓教會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
再者就是,年輕傳道人因為血氣方剛,雖然有很多知識、見識,但容易因為想做事而忽略牧長的感受,從而在滿腔熱血的服事時,不知不覺「得罪」了人。
二、矛盾化解之法
找到一些產生矛盾的原因,就可以對症下藥。
關於觀念不同的問題,我想能解決的辦法是多交通,並且每次交通之前應
該做個禱告,讓聖靈調和彼此的想法,因為人總是固執與自私的,但只要神做工,我們就能放下自己學會傾聽,從而在彼此理解、彼此讓步中找到「合一」。
文化程度差異的問題,需要牧長與年輕人同時學會謙卑。牧長不應因文化低而產生危機感,更不能打壓年輕人。每個人都有兒女,試想,如果自己在教會都這麼做,那麼自己的兒女在社會的單位中豈不是更加危險?我們應該承認自己在文化上的有限,但可以在屬靈生命上需求成長,這才是服事神最重要的。年輕的傳道人也要認識到,是上帝為我們預備了一個好時代,從而給了我們學習各樣知識的機會,應該懷著感恩的心,把所得的知識用於服事神、服事人。
對於牧長不願放手的問題,需要牧長用寬廣的胸懷和屬靈的看見去化解。如果我們只看眼前,覺得教會在自己這一輩能夠很好的做事就行,而不管下一代怎樣,那麼我們必定不會以發展的眼光去接納年輕人,這也是犯罪,是辜負了神的託付。
反過來,年輕傳道人只顧做事不顧牧長的感受,這也是年輕人的軟肋——不諳世事。能解決的辦法只有多請教,也就是說在做事之前和做事的過程中,多多詢問牧長的意見。這樣,既讓牧長看見自己在努力的服事,同時也做到尊重他人,有利於營造彼此之間融洽的同工氛圍。
三、結論
牧長是當代教會的主力軍,年輕傳道人是教會的儲備力量,如果二者能夠在神的裡面合一,彼此相愛,不僅有利於教會目前的服事,更加有利於教會將來的發展。因此,無論是牧長還是年輕傳道人都應該以神的意念為意念,彼此相愛,代代相傳。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