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三批新高考如約而至,不管是剛過去的天津、北京、山東、海南第二批新高考,還是第三批的3+1+2第一年,以下三個問題在報考前,一定要先弄懂:
1、「專業(類)+院校」&「院校專業組」,有什麼區別?分別包含哪些省市?
2、新高考志願填報,是否還有「服從調劑」選項?
3、對於3+1+2模式,再選科目是統一賦分還是以「物理或歷史」分組,各自賦分?
011、「專業(類)+院校」&「院校專業組」:兩種錄取投檔模式有什麼區別、分別包含哪些省市?
接下來,我們分別結合招生計劃和志願表說明兩者的區別:
(1)院校專業組
方便大家理解,先以天津2020年(第一屆新高考)招生計劃為例,來解讀「院校專業組」的概念:
院校專業組是將一所學校在某一個省份的所有招生專業、計劃,按不同的選科要求,分成多個專業組——同一選科要求的專業(類)設置在同一個組內,這一個組就叫做「院校專業組」。
圖中所示,華中師範大學分成了5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包含若干專業。例如:華中師範大學4組,含「俄語、信息資源管理、公共管理類、翻譯、日語、法語」6個專業,其中「公共管理類」也代表的是「一個專業」,為大類招生,即入學後通常大一下學期或大二上學期,再進行專業的具體分流,進行二次選取專業。
填報時,一個院校專業組即為一個志願,每個志願可以填報6個專業,每個志願(即:所填報的院校專業組)仍含一個「服從調劑」選項,儘可能縮小了學生被調劑到冷門專業的範圍,有意提升考生的專業錄取滿意度。
(2)專業(類)+院校
下面,以離我們最近一年實行新高考、且錄取投檔模式為「專業(類)+院校」的山東為例來說明:
綜改前:山東普通本科批次設置12個志願,每個志願填報「1個院校+6個專業+1個是否服從調劑選項」。
綜改後:山東本科普通批次共設置96個志願,其中每一個志願的組成為「1個專業或1個專業類+1個院校」,與原先填報1個院校對應6個專業相比,考生填報的專業均為自己主動選擇的專業,且不再設有「是否服從調劑」選項,意味著考生不會被調劑到其他未填報的專業,最大程度滿足了考生對專業的錄取滿意度。
因此,作為第三批綜改的河北、遼寧和重慶考生,此種模式下會相應增加考生和家長的填報工作量,對往年錄取數據(尤其是專業)的參考,需要更為謹慎。該種錄取投檔模式下填報時,最好將分數梯度拉開(衝、穩、保),合理分配各梯度填報院校的數量,儘量避免滑檔等情況。
02新高考志願填報,是否還有「服從調劑」選項?
錄取投檔模式為「院校專業組」的省份,仍然含有「服從調劑」選項,調劑範圍是在所填報的專業組內。
該如何理解?
假設:所填報的第2志願為「北京石油化工學院1組」,包含8個專業,但我最多只能填報6個專業。若該院校專業組將我提檔,但所填報6個專業均未被錄取,且服從調劑的情況下,我將在該範圍內被調劑,不會調劑到該校其他專業組內的專業。
若考生不服從調劑,且被該專業組提檔,同時未被填報的6個專業錄取,則會退檔處理。考生不能被該批次後面填報的其他專業組再檢錄,只能考慮該批次的徵集志願及之後的批次填報。
03對於3+1+2模式,再選科目是統一賦分還是以「物理或歷史」分組,各自賦分?
假設:學生A的選科情況為,首選科目是「物理」,再選科目為「化學+地理」。那麼,物理按原始分計入總成績,再選的2門科目成績則分別按照實際參加高考化學和地理考試的總人數進行分別賦分。而不會分別按照選「物理、歷史」的人數,去賦分化學和地理成績。
其他選科情況同理可推。
在填報志願的時候,3+1+2的8個省份將按照物理、歷史分別給出招生計劃,分別劃線和錄取,類似於我們過去分文、理科錄取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