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陽曾推出多款經典機車,陪伴臺灣人走過多年的飆風記憶。
去年在臺灣創下40%市佔率、400億元(約84.8億人民幣)營收的光陽工業,已連續18年蟬聯臺灣燃油機車銷售冠軍。儘管因應政府政策,今年光陽逐漸將集團重心放在全新的Ionex車能網電動車,但從創業來年推出的紀念車款HONDA C200,到良伴50、第一臺水冷速克達名流150,以及產量破百萬的豪邁125機車,都是陪伴臺灣人走過50多年的飆風記憶。
根據交通部調查,儘管近年大眾交通工具日益便利,但機車仍是臺灣人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每人每日騎行裡程達13.3公裡,臺灣平均每平方公裡的機車密度高達378輛,機車密度仍居亞洲之冠。而回溯臺灣本土的機車品牌發展史,其實與日本機車產業鏈向南轉移息息相關。
光陽機車創始人、現任光陽集團董事長柯勝峰的祖父柯光述,原是日據時期的小學校長,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後來他轉為從商,在日人撤退回國時,與同宗柯新坤合作,頂下日本人經營醬油廠,之後輾轉在高雄成立「光隆行」,從中國引進黃豆、食品與中藥材等產品來臺做進出口生意。
光陽董事長柯勝峰是柯家第三代,其祖父柯光述原是日據時代的小學校長。
1952年,從事機車零件進口的黃繼俊,也是柯光述在臺北國語學校的同學,因當時政府不允許單一公司進口所有機車零件,他便找上柯光述合作,2人各進口一半的機車零件來臺,再交換組裝完整機車出售。
1953年,日本的生產基地向南轉移至臺灣,加上政府政策鼓勵本土企業創業,本田也到臺灣設廠,柯光述透過黃繼俊的介紹與本田籤約。1963年,柯光述和4位同宗好友成立光陽機車,其創始股東包括第一代的柯光述、柯新坤、柯文發家族等,光陽並在本田的支持下,建立機車生產線。黃繼俊則成立三陽機車,柯、黃2人鴨子滑水、各自努力。
創業來年,光陽在開業紀念日推出HONDA C200機車,但因長期接受日方的技術合作,在開發產品上始終缺乏獨立性,1978年,光陽成立研究開發中心,推出良伴50機車,轟動一時。
而最近10年光陽最知名的車款,則是1990年產量破百萬的豪邁125機車。當年光陽邀請職棒選手、被喻為「東方特快車」的郭泰源代言,加上耐操、好騎、高CP值的評價,使墨綠色車身的豪邁125,幾乎成為當時臺灣重型機車的代名詞。
2016年,光陽邁入50周年之際,發表了自2013年6月開始投入研發,正式進軍紅牌市場的大型旗艦車款AK550,並於2016年首度在科隆國際機車展正式亮相。
柯勝峰表示,自2014年他接任董事長一職後,推動旗艦機車、電動機車都是他首重任務,隨著旗艦車款上市,面對電動機車的挑戰,他也預期,在政府補助及市場接受度逐漸承受下,未來超過一半的消費者,將優先選購電動機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