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化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Stanley Whittingham)、約翰·古德伊納夫(John Goodenough)及日本化學家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們在鋰離子電池領域領域做出的貢獻。
諾貝爾委員會表示:
鋰離子電池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從手機到筆記本電腦和電動汽車,鋰離子電池無處不在。
手機、相機、電腦,我們身邊熟悉的物品之所以是現在體積小,能量密度大,可再充電等等特點的模樣,都離不開鋰電池的功勞。
要是沒有他們仨,我們的手機連門都出不了。所以,當我們輕鬆不費勁地拿起手機的時候,要記得感謝上面三位科學家。
而關於手機鋰離子電池,大傢伙一定還被不少謠言欺騙過,這次同步君找到了坊間關於鋰離子電池廣為謠傳的流言,為大家一一作出闢謠,請朋友們拿出紙筆做好筆記!
謠言一
手機要先耗完電再充電?
如果說中國手機市場上流傳時間最廣的手機保養秘訣,首次充電 12 小時可能是流傳時間最廣的一條了。
事實上這條流言的誕生是有特定的歷史背景的:此類充電準則,只對能產生記憶效應的鎳鎘電池、老化的鎳氫電池適用。
而對於現在採用鋰離子電池的新型手機,情況正好相反,鋰離子電池周期性充電效果比耗盡電量後再充電效果更好。
謠言二
整夜充電會加劇電池的損耗?
這個說辭可能在年紀稍長的人群中聽到的比較多,比如我媽。
我就是那種經常睡前手機充電的人,但是我媽看到了就一定會過來把電給拔了,說這樣才安全。
然而目前的智慧型手機基本上都配備有非常嚴格的電池保護系統,電池在充滿電之後手機會自動開啟斷電保護,自動停止充電。
只有在手機電量低於某個額定電壓或者重新插拔充電線的前提下才會開始繼續充電,而在待機或者關機的前提下電量消耗的相對比較慢,因此整晚充電的問題不大。
謠言三
充電玩手機會減少其使用壽命?
都說邊充電邊玩手機會傷害手機,這個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絕大多數手機在充電時使用手機的電能都是直接從充電器那邊過來的,和電池本身並沒有什麼關係,因此充電時使用手機對電池的損耗很小;
但是手機在充電時由於能量轉化方式的問題,會有一部分電能損耗以熱能的形式輻射出來。而損耗的那一部分能量,就變成了熱量,導致了手機溫度升高,如果散熱不利,那麼就會燙手。
對於鋰電池來說,高溫才是導致損害電池壽命的元兇,甚至還會帶來一定的危險。
所以在充電過程中運行重度軟體或者是玩大型遊戲,一旦發現手機溫度出現燙的異常,不管是出於安全,還是對電池壽命的保護,建議儘快做降溫處理:
比如說關機,比如說馬上停止充電,比如用溼紙巾擦拭機身背板輔助降溫。
保養電池的最佳辦法
謠言退散,接下來我們講點真正有用的技巧。而這個技巧只需記住一點:到手就用,沒電就充。
只要注意配件的安全和異常發熱情況,一般不會出問題。
至於電池損耗嘛......
人每走一步都會損耗 0.6 秒的生命,難道我們就停止不動了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