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繼澤 見習記者 李龍炎 泰安報導
12月19日,「文旅泰安之最」系列推選尋訪活動尋訪團來到泰安市泰山區與岱嶽區交界處的汶河國家溼地公園,體驗汶河溼地帶來的「溼地美」。
一片片蘆葦蕩隨風飄揚,一汪汪汶河水已然結冰,汶河猶如蜿蜒前行的長龍,亦如曲折流淌的玉帶,夕陽照在冰面,像掉落在冰面上的火球,不用抬頭便已清晰可見,枯黃的蘆葦在陽光下泛起金色,此時,溼地公園已美不勝收。
「不同季節的大汶河溼地公園,透露著不同樣的美。」已經多次前來遊玩的王先生似乎深有體會,駐足河畔久未離去,「夏天時,這裡碧波蕩漾,水天相連,候鳥紛飛,處處展示著生機;如今正值寒冬,河面冰凝如鏡,片片蘆葦隨風擺動,在夕陽下遊賞一番,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美。」
據了解,汶河國家溼地公園由1.8萬畝的表面流溼地和近千畝的人工強化潛流溼地構成,河道總長度20公裡,東西寬度約0.3—1.5公裡,溼地覆蓋率86.7%。溼地公園以大汶河典型的河流溼地生態系統為主體,以保護和淨化大汶河幹流水質為主要目標,是集汶河水質保護淨化、溼地科普宣教、溼地生態旅遊於一體的城郊型國家溼地公園。
「我們利用汶河豐富的水資源優勢,建設運動、休閒、娛樂等設施,形成獨特的親水休閒娛樂景觀帶;利用島嶼、水面和溼地資源,建設集養老養生、會議度假、醫療保健、康體健身等於一體的產業新高地;利用汶河東岸綿長的河岸線,建設專業訓練比賽場館、體育公園和休閒園區,希望為遊客提供一個高質量的休閒、旅遊、健身的養生聖地。」汶河國家溼地公園相關負責人表示。
人工強化潛流溼地作為汶河國家溼地公園的一大特色,也是目前山東省最大的人工強化潛流溼地項目,主要建有上遊的橡膠壩、人工強化潛流溼地、植物種植以及配套設施等,形成完整的溼地淨化系統,按照海綿城市理念,淨化過的水將用於漢博園的綠化養護和灌溉,剩餘的部分將直接排入汶河,最終流入東平湖,保證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水質安全。
溼地是「城市之腎」,也是「地球之肺」。美麗的汶河溼地公園既承載著泰安市由「依山而建」向「依山傍水」前進的發展戰略,為泰安增添了一片新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