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免費整形模特」陷阱 謹慎使用個人信用貸款

2020-10-21 防控經濟違法犯罪宣傳

前不久,廣州天河警方通報稱搗毀一個以免費醫療整形為幌子實施詐騙的特大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19名,涉案金額1.19億元。團夥欺騙1200多名事主籤約成為醫療機構的「免費整形模特」,為事主辦理多種高額網絡貸款。接受整形後,事主會陷入「貸款旋渦」,每月需還款數千元至數萬元。

警方稱,此案以免費整容為噱頭,先將客戶吸引到公司裡面,客戶到門診部後,業務員便安排「一對一」面診諮詢。但所謂的面診不是看要整形哪裡,而是第一時間拿客戶手機查客戶的信用額度,查銀行卡貸款額度,以客戶信用額度的高低去介紹整形項目。業務員和客戶籤訂《整形模特合作協議》《肖像權使用協議》等協議約定,利用事主的徵信向各小型貸款公司申請貸款,繳納整形費用。

警方提醒:警惕各類免費、全返的陷阱,訂立契約合同時,絕不輕信口頭承諾,要認真看清條款,同時要謹慎使用個人信用進行貸款,不要輕易透支將來。

網貸詐騙常發生 抱團報警留證據

據《法治日報》記者了解,類似的網貸詐騙並不少見,僅今年就發生過多起。

來自河北省的劉女士已經大學畢業兩年多,今年7月1日,她接到一名陌生男子的電話,對方先準確報出了她的身份信息、畢業院校、所學專業等個人信息,隨後稱她在「某借貸」上有一個校園貸帳號。劉女士表示自己從未註冊過,該男子稱可能是劉女士的身份信息被冒用,被別人註冊了帳號,如果不註銷將會影響個人徵信。後來,該男子又通過加劉女士的QQ號,向其發送「某公司」的工作證和劉女士徵信的相關信息,以此獲得劉女士的信任。在該男子的指導下,劉女士下載網貸軟體進行借貸,最後從某米借貸、支付寶花唄和360借條上總共借款近13萬元,並把借款轉給了對方。

無獨有偶,今年8月,來自浙江省的蘭女士在QQ上收到一條自稱是某金融客服的人添加其為好友的信息,對方稱:「你在讀大學的時候,通過第三方校園推廣掃碼洩露了信息,被人冒名註冊了一款網貸App,並涉嫌違法,需要借出額度3萬元後再還上才能夠關閉。」接著發給蘭女士一個銀行帳號,讓她將3萬元轉到這個安全帳戶中,就可以清空並修復徵信。為了證明自己不是騙子,對方給蘭女士發來所謂的工作證件和身份證照片,並稱會退還3萬元。在對方的誘導下,蘭女士從支付寶借唄中借來3萬元,並轉帳到對方提供的帳號上。轉帳後,蘭女士把自己的銀行卡號和名字發給對方,讓對方關閉涉嫌違法網貸App後把3萬元轉回到這張卡上。然而此後對方一直沒再回信息,還將蘭女士拉黑。

那麼,遭遇網貸詐騙的受害者應如何維權?

「首先,發現被詐騙後,不要輕信行為人的話語,而再次進行交易、支付行為,以免造成損失進一步擴大。其次,要第一時間報警,保存轉帳的支付憑據、銀行流水、對話記錄等資料,因為這是維權的重要憑證。同時,也可以聯合其他受害者,相互溝通並共同搜集證據,這樣在今後維權的過程當中才能更快地解決問題。」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寧如是說。

北京市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韓律師同樣提醒受害者,要收集、固定相關證據。主要包括兩方面證據,一方面是自身與網貸平臺籤訂的協議、轉帳憑證等證明自身與平臺關係的材料,另一方面是網貸平臺網站截圖、公司相關照片、經營信息以及相關內部人員等平臺自身的相關資料。另外,網貸詐騙受害者往往人比較多,可以抱團取暖,建立微信群等,增強維權輿論影響力,引起國家相關機構的重視。然後及時向平臺所屬地區報警,並提供相關證據材料。

此外,鄭寧提醒,犯罪空間虛擬化是受害者維權時可能會遇到的難點。與傳統詐騙不同,網貸詐騙的全程操作均在虛擬空間完成,不法分子與受害人不直接見面,而是通過聊天軟體、電子郵件、電話等進行溝通。不法分子的身份具有隱匿性,當其得手後會立即銷毀網上網下證據,使得打擊難度較大。除此之外,犯罪分子通過誘騙受害者去網貸平臺貸款後再轉入指定帳戶,雖然詐騙犯罪的行為可以認定,但是受害者的貸款卻是以個人名義獲得的,如果沒有及時進行還款或者處理,那麼將影響受害者個人徵信,甚至還要承擔法律責任。

「現實中,受害者報警後,警方何時能查獲犯罪嫌疑人、案件何時能夠進入司法程序以及最終何時能審判定罪,也都是未知數。在法律程序上,對詐騙犯罪的法律責任追究,尤其是一些涉及面廣、涉案金額大的案件,司法程序的處理過程相對較長,而且被騙的錢能否追回、能追回多少也不得而知。」鄭寧說。

詐騙罪處以刑罰 民事賠償不可少

利用網貸詐騙的相關主體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呢?

對此,韓律師說,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規定,個人為進行違法犯罪活動而設立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實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業、事業單位設立後,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不以單位犯罪論處。詐騙公司一旦為實施違法犯罪活動而成立或者以實施犯罪為主要活動的,則以個人犯罪論處。個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應予追訴。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法律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實施詐騙,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的,數額在五萬至二十萬元以上的,應予追訴。」韓律師說。

韓律師說,根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以上兩類犯罪主體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在籤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對於受害人遭受的財產損失,根據我國刑法規定,由於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罰外,並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韓律師說。

在鄭寧看來,詐騙公司除了主要承擔詐騙罪的法律責任外,在詐騙過程中因手段方法不同,也可能會涉及其他關聯犯罪,例如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規定的,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責任。

打擊力度要加大 安全意識須增強

網貸由於受理快、審核簡單、錢款到帳快等因素給了騙子可乘之機。

面對此種現象,韓律師建議,第一,相關網貸平臺要加強監管,嚴厲打擊非法網貸;第二,公民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甄別各類詐騙網站特點,避免陷入詐騙旋渦。

鄭寧則建議,一是加大打擊懲戒力度。現行法律中將網絡電信詐騙視為一般詐騙罪,根據實際查獲違法所得對犯罪分子進行量刑,這樣缺乏對網絡電信詐騙進行打擊的針對性。對此,應完善相應法律法規,加大對網絡電信詐騙的處罰力度。

二是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公眾應增強自我防護意識,有關部門、相關企業需共同配合,從法律政策、監管、行業自律等方面進行規範,以此來減少信息洩露事件的發生。

三是強化經營者責任義務。電信運營商不僅應嚴抓實名辦卡,嚴格審查用戶身份,還應對市場上銷售簡訊群發現象加強管控。針對網絡上常見的釣魚連結、虛假廣告等問題,網絡平臺應盡到審查義務,在源頭上阻斷虛假信息的傳播,並通過彈窗、強制提醒等手段提醒用戶。

對於公民如何防範網貸詐騙,鄭寧提醒:首先,不輕信「低利息,高額度,快速到帳」等貸款宣傳;其次,由於網絡信息魚龍混雜,網貸平臺眾多,公眾在申請貸款時一定要仔細篩選,選擇正規機構辦理業務。在申請貸款過程中,應認真查看各項條款。正規網貸平臺不會讓用戶提前繳納任何保證金、服務金等費用,任何有轉帳、交保證金等要求的平臺均存在問題,須時刻保持警惕;再次,保護好自己的隱私信息,不留可乘之機給不法分子。

在韓律師看來,第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合理消費、適度消費,不盲目消費,消除陷入網貸詐騙的潛在因素;第二,提高自身的網絡安全意識,增強辨別能力,抵制不良貸款,避免陷入網貸詐騙陷阱,及時固定相關證據;第三,做好盡職調查,如果的確有貸款需要,務必選擇正規金融機構,謹防電信詐騙。

來源:法治日報 首都金融安全

相關焦點

  • 警惕免費陷阱謹慎使用個人信用貸款
    —法治日報記者採訪韓英偉主編等專家實錄前不久,廣州天河警方通報稱搗毀一個以免費醫療整形為幌子實施詐騙的特大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19名,涉案金額1.19億元。團夥欺騙1200多名事主籤約成為醫療機構的「免費整形模特」,為事主辦理多種高額網絡貸款。
  • 1200餘名"模特"陷免費整形騙局 涉案超億元,揭開"醫美貸"背後的"美麗陷阱"
    廣州警方28日通報稱,該市近日搗毀一家以免費整形為幌子實為實施詐騙的特大團夥。在此案件中共抓獲嫌疑人19名,涉案金額高達1.19億元。據了解,該案以籤約免費整形模特為由,籤約1200餘名事主。但事實確實整形不僅沒有免費,還陷入了貸款的漩渦之中,每月需還款近萬元甚至高達幾萬元。
  • 事發青島:「免費」做整形,莫名「被貸款」!
    近日,市民鄧女士撥打交通廣播《需要你》節目反映,自己去年和朋友在微信群裡看到一則免費整形的活動宣傳,於是鄧女士和她的朋友相約去了整形醫院免費做了整形項目,但幾天後鄧女士卻收到了貸款公司的催款通知,鄧女士覺得自己被整形醫院套路貸了。
  • 免費整容當模特後,女子身負巨債!崩潰了
    記者了解到,該案中,涉事團夥以招募模特、免費整容為噱頭吸引客戶,通過承諾事後會為事主分期還款等話術,誘騙客戶申請貸款,繳納整形押金。然而,1200餘名籤約「免費整形模特」的事主,整形過後,不僅沒有免費,反而陷入貸款「旋渦」,每月要還款近萬元,有的甚至幾萬元。
  • 1200餘名「模特」陷免費整形騙局 涉案超億元
    事主向廣州警方反映訴求(資料圖)廣州警方 供圖  中新網廣州9月28日電 (程景偉 婁敏)廣州警方28日通報稱,該市近日警方搗毀一個以免費醫療整形為幌子實施詐騙的特大團夥據介紹,該案1200餘名籤約「免費整形模特」的事主,整形過後不僅沒有免費,卻陷入貸款「旋渦」,每月要還款近萬元甚至幾萬元。  今年6月12日,廣州天河警方對涉案門診部展開調查。經偵查,以鄧某、林某為首的團夥框架及作案事實逐漸明了。  據警方介紹,為解決門診部經營資金問題,鄧某與他人合謀推出「免費整形模特」的經營模式。
  • 免費整容還能幫你還貸款?美容貸套路了解一下
    「美好承諾」下的套路和陷阱 「美容貸」最常見的騙局,通常是以一些免費或超低價項目為誘餌,藉機向消費者推銷其他高價醫美項目,誘導消費者貸款美容。 楊藝(化名)在某美容整形機構做了鼻綜合手術和下巴填充手術,如今尚未恢復的她,卻已經在為欠下的「美容貸」犯愁了。
  • 警惕!學霸君設陷阱欺騙家長,轉眼背上萬元貸款
    學霸君是一款在線免費解題的應用app軟體。包含了全國各類初中、高中課題教材題庫,並具有拍照答疑、老師答疑、英語翻譯、個性化錯題本、作文搜索寶典、作業雷達班級社區等服務功能。設置陷阱一位家長無意間看到學霸君1對1的廣告,
  • 貸款整容拿高薪 上百人被套路
    來源:北京青年報圖集 北京警方打掉「招工美容貸」詐騙犯罪團夥10餘個貸款整容拿高薪 上百人被套路年輕女子應聘時被承諾高薪,但需要整容,到指定醫院後,還需要申請不用本人償還的「免費美容貸款」。當這些應聘者以為即將「美夢成真」時,等待他們的卻是意想不到的套路和陷阱。北京青年報記者8月25日獲悉,北京警方經縝密偵查,一舉打掉「招工美容貸」詐騙犯罪團夥10餘個,共刑事拘留涉案嫌疑人123名。現已查實的被騙事主上百人,每人根據不同的美容項目,少則兩三萬元,多則10餘萬元。
  • 武漢禾麗醫美整形醫院有免費整形活動?坑!做完鼻子背上5萬多貸款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句話對於武漢的馬女士真是個提醒。  前段時間,她聽聞一家公司推出了免費整形活動,術後發小視頻並做網絡直播宣傳,可享受全額整形費用補貼。於是她與這家公司籤約,辦了分期貸款做了整形。到了還款日,公司卻說直播未通過審核拒絕支付補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盤點招工詐騙十大陷阱 求職高峰且行且警惕
    人民網北京3月9日電(孝金波 楊思萱)「金三銀四」求職高峰季到來,「求真」欄目綜合此前媒體報導過的案例,為您盤點了常見的招工詐騙陷阱,希望大家提高防騙意識。 陷阱一:崗前貸款培訓費 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張某先後接到13家「網絡科技公司」的面試通知,其中12家以招聘名義收取「培訓費」,並當即表示,如果沒有錢,可以幫助申請貸款,每個月還幾百元就可以。實際上,貸款培訓的求職者不僅沒有工作機會,還將會背負貸款產生的高額利息。
  • 貸款整整容便可月薪10萬?別信!已有上百人被騙
    年輕女子應聘時被承諾高薪,但需要整容,到指定醫院後,還需要申請不用本人償還的「免費美容貸款」,當這些應聘者以為即將「美夢成真」時,等待他們的卻是意想不到的套路和陷阱,甚至可能人財兩空。北青-北京頭條記者8月25日獲悉,北京警方經縝密偵查,一舉打掉「招工美容貸」詐騙犯罪團夥10餘個,共刑事拘留涉案嫌疑人123名。
  • 個人信用貸款的利息是多少?
    不論是銀行還是小貸公司,信用貸款利率都是在央行基準利率的基礎上進行調整而得,那麼個人信用貸款的利息是多少呢?一、銀行信用貸款利率銀行信用貸款利率上浮幅度較大,一般是基準利率的20%以上。國有大行和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的信用貸款利率也有所差別,國有大行的利率比較低,比如工商銀行信用貸款年利率在5%-7%之間,而一般股份制銀行如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信用貸款年利率都超過了10%。二、民間信用貸款利率民間信用貸款的利率會提的比銀行更高,年利率一般在10%-24%之間。
  • 姑娘求職面試,一轉眼卻躺上了整形醫院手術臺,還背上數萬元貸款
    現在是畢業招聘的季節,求職心切的年輕人在面對一些網絡招聘拋出的高薪誘餌時,一定要提高警惕。20歲的小文怎麼也沒有想到,明明是一次簡單的面試招聘,結果她卻躺在了整形醫院的手術臺上,而且還背負了好幾萬元的債務。
  • 整形後可月薪10萬?警方解析「美容貸」層層圈套
    輕女子應聘時被承諾高薪,但被告知需要整容,到指定醫院後需申請不用本人償還的「免費美容貸款」,當應聘者以為即將「美夢成真」時,等待他們的卻是意想不到的套路和陷阱。團夥成員以「面試官」等名義帶領應聘者前往整形醫院,由「合作醫生」進行面診、報價,整形費用遠高於市場價格。「面試官」提出由應聘者先行貸款,並口頭許諾整形費用由公司全額報銷,誘導應聘者接受網絡貸款,並且會有專人幫助應聘者操作辦理貸款事宜。第四步是協助事主偽造資料,騙取貸款。
  • 平安好貸:保單貸款陷阱需警惕
    目前,不少不法分人員以高收益為誘餌,欺騙保險消費者通過保單貸款或退保獲取資金,用於購買所謂「高收益」理財。而所謂「高收益」理財產品很可能是騙局,可能涉嫌非法集資和金融詐騙。  另外,也有不少社會人員自稱可以代理各種保險的退保業務,能幫助消費者全額退保,在騙取用戶信任之後,要求消費者提供個人信息和保險資料,收取押金和手續費,以消費者名義向監管部門進行投訴,甚至誘導消費者偽造投訴證據材料。  這種做法可能導致消費者退保後面臨損失保費、喪失保險保障、再投保困難等問題;代理人員收集了消費者的資料,這也存在著嚴重的隱患。
  • 昆明「押一付一」租房陷阱:交租金變成了「還貸款」
    今年1月,劉某與同學搜索到龍泉路上一處名為裕豐園的房源,該房屋標價每月租金850元(單間),並在簡介中顯示有「美麗屋零抵押租房無壓力」「信用租」「精裝修」等信息。據劉某介紹,看房當天,接待她們看房的有七八個工作人員,看了多套房屋後,劉某和同學選定了其中一間,於1月17日向工作人員交納了500元定金。「籤合同前,他們讓我們舉著身份證拍照,也沒說為什麼。」
  • 銀行個人信用貸款的規定有什麼?
    來源: 發隆金融網銀行往往在對外營銷宣傳中,基本都會提及該行可以辦理個人信用貸款,以此表明該行在個人貸款擔保方式上的靈活度。由於借款人未採取任何擔保措施,貸款出現損失的概率較擔保類貸款要大。因此,銀行在個人信用貸款方面的規定要嚴於擔保類貸款,主要體現一下幾點:1、借款人對象要求嚴格銀行喜歡信用良好,婚姻、居住及職業穩定,職業發展前景良好或個私經營成功,收入高,經濟實力強,償債能力強的客戶作為個人信用貸款的借款人。
  • 鄭州美萊醫院靠譜嗎 整形美容消費陷阱知多少?
    隨著整形美容的火熱,各種手術失敗、維權糾紛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今天,鄭州美萊的醫生向記者揭秘了一些不正規機構常用的「美麗陷阱」。陷阱3:哄抬原材料價格,使用假冒偽劣產品很多美容院聲稱自己所用的假體是現在最先進最好的進口材料,價格賣到幾萬甚至十幾萬,更有甚者,甚至直接使用假冒偽劣產品,不但牟取暴利,還會給消費者帶來巨大的身體傷害。
  • 周志宏:「美容貸」是陷阱 須嚴懲不貸
    所謂「美容貸」,即是招工團夥與醫療美容機構串聯,以高薪崗位需要姣好面貌為誘餌,誘騙求職的年輕女性整形,進而騙取美容整形貸款費用的違法犯罪行為。過程中,招工團夥和美容醫院相互配合,通過招工、整容、貸款等環節層層設套,形成完整的犯罪鏈條。據辦民警介紹,在上述案件中,不法分子抓住應聘者的「軟肋」,挖空心思、層層設局,一步一步將急於求職者誘入「美容貸」陷阱。
  • 釋疑:個人徵信報告被查詢過多會影響貸款?
    近日有網友反應,銀行拒絕了其貸款,原因竟然是徵信報告查詢的次數太多。自從在網上可以自行查詢信用報告之後,很多人都定期會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難道這樣做反而會影響自己申請銀行貸款?據了解,凡是涉及貸款的業務,例如申請房貸、車貸、申辦信用卡、申請商業貸款等,銀行及相關機構都會在得到個人授權的情況下,對客戶的個人信用進行查詢,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查詢記錄,被稱為「硬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