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蟑螂,除了想到它長相醜陋、人見人怕、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以外,人類還不禁要佩服它是自然界最古老昆蟲之一,還有它那極其頑強的生存能力。在世界範圍內,不少國家都曾把它當作蛋白質補充來源,對它是「害蟲」這一廣泛認識,應該說也是人類自身「富貴病」的體現吧。
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實,蟑螂在日本被稱作害蟲,只有短短的50年。推算起來,正是上世紀60年代日本「高度經濟成長期」以後的事情。50年來,蟑螂一直被視為家中的頭號敵人。市場上流通的各種強力殺蟲藥,充分說明人類有多麼地痛恨這種生物。但是,在這以前,蟑螂卻被譽為日本家庭富足、吃穿不愁的美好象徵。
1922年(大正11年)時,一首名為《黃金蟲》的童謠在日本廣為傳唱。其中有一句歌詞是這樣的:「黃金蟲是有錢人,金子填滿倉,金子填滿倉。」黃金蟲又叫金龜子,全身呈紅色或亮綠色,多在夏季出沒。但這首童謠裡唱的其實是蟑螂。詞作者野口雨情將蟑螂比作黃金蟲,讚美只要它在家中出現,這家人就一定會生活富足。
野口雨情的這一讚美,正是當時日本社會生活的寫照。原產於非洲大陸的蟑螂,必須要在溫暖溼潤、有豐富食物的地方才能生存。反過來說,大正年間的日本家庭缺衣少食,根本不是讓蟑螂得以繁殖的好環境。但是自從「高度經濟成長期」開始,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民家庭生活也富得能流出油來。加上住宅環境的改善,飲食品種的豐富,本就溼潤的島國氣候才使日本成為蟑螂繁殖的天堂。也就是從這時候起,蟑螂的出現不再是富足家庭的象徵。日本人收起了對它的讚美,轉而噁心它、討厭它、批評它是專門傳播細菌的害蟲。
由此,才拉開了蟑螂與日本人50年鬥爭的序幕。在這期間,日本人嘗試了各種辦法,且從未停止改良撲殺手段。1961年,煙霧殺蟲劑問世。只要把一塊凝固的化學粉末浸在少許水裡,它就會蒸發出刺鼻的氣體,讓躲在角落的蟑螂四下亂竄最終翻肚皮死亡。這期間人不能呆在屋子裡,因為那味道對人體也有很大損害。
1968年,日本人又發明了噴霧式殺蟲劑。平時只要在家發現一兩隻蟑螂,就能立刻將其噴死,而不用等積攢滿屋子後再一起撲殺。1970年代,日本興起強力粘黏殺蟲膠。這種強力膠能把蟑螂牢牢粘住,然後讓它們慢慢餓死。到了1980年代後半程,「硼酸糰子」又廣受日本主婦的歡迎,其用法類似於老鼠藥。這幾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是日本人對付蟑螂的主要手段。
近年來,蟑螂藥和殺蟲劑等又有了新的革新,減輕對人體及環境的危害。現在市場上最先進的殺蟲劑,不含任何化學成份,僅是使用零下75度的超低溫瓦斯將蟑螂瞬間冷凍。這個方法利用蟑螂不適應寒冷環境的特徵,既有效又不在房間中留下痕跡。
誰能想到,蟑螂從「神壇」一下子跌入「害蟲」的行列,50年來被這麼多種手段輪番折磨,也促使日本人不斷地開發出新的產品。但是,日本的蟑螂也有自己的一套。它們品種繁多、分布廣泛,有的密集成群佔領廚房,有的則體型巨大招搖過市。還有不少翅膀強壯有力的蟑螂甚至會飛。所以下次在日本街上看到飛行物體,還是請躲著點把。
(來源:日本新華僑報網;作者:邢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