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正惠:就臺灣「學運」對大陸青年人說幾句心裡話

2020-12-16 觀察者網

臺灣「學運」「歡樂」收場之際,一直不想為臺灣媒體浪費時間的淡江大學呂正惠教授賜稿觀察者網,想要對大陸青年人說幾句心裡話。

呂教授何許人也?在上海大學蔡翔教授筆下,「老呂」是有股山野氣的臺灣嘉義「本省人」,愛煙愛酒愛北京。性情中人皆愛酒,呂教授也不例外,酒席間滔滔不絕,偶爾言辭激憤,酒醒後又恐失言傷及友伴,總要電話致歉,惹得蔡教授要稱「喝了酒的老呂是極可愛的,有那麼三五次,一般就可以給老呂寫傳了」。

「自耕農」苦出生的呂教授自幼體弱,得幸一路潛心學問。從杜甫研究到陳映真的呂教授深愛著北京,每每到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總熱淚盈眶,在臺灣,他是出了名的「統派」。問及緣由,說是因中國文學知道自己是個中國人。呂正惠發揚了中國文學的抒情傳統論(後被王德威教授借用而風靡大陸文學界)。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老呂最有名的話是「在我死之前,讓我做一個中國人。」老一代志士正在遠去,呂先生希望兩岸的年輕人能夠放下一時的隔閡,以更大的胸懷面對未來。】

有山野氣的臺灣統派呂正惠教授

這一次發生在臺灣的、極其荒誕與怪異的「學運」已經延續了相當時間。在這期間,我的一些學生多多少少有點茫然不解,有的人希望我能為他們做一些「開示」,有的人希望我像趙剛一樣,寫文章公開批判。我已在重慶大學客座,人不在臺灣,沒有機會就近觀察。這不是我一直不願發言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十多年來,我不看臺灣的報紙、電視、網絡,我不想浪費時間。這一次的事件證明我的行為的「明智」,我不想作聲。

最近幾天我到北京跟幾批朋友見面,暢敘舊誼,互問近訊。在閒聊之際,多少也涉及臺灣的事。有人跟我說,網絡上大陸年輕人言辭激烈,臺灣學生也反唇相譏,情緒的對立頗為嚴重,應該關心一下。

不久前我剛整理完臺灣統派老前輩陳明忠先生的回憶錄,他今年85歲了,還在為統一問題苦心焦慮。我為這本回憶錄寫了序,這篇序是主要為大陸讀者而寫的,我希望他們更了解臺灣。按原來的設想,書出之前一周,序才要上網,現在我決定在大陸先予發表。

臺灣統派老前輩陳明忠

我在序裡說,臺灣問題是近代中國命運的一環。為了從帝國主義的侵略下解放出來,中國人民已經奮鬥了一百多年。現在有人可能認為,中國強大了,我們已經完成歷史任務了。其實沒有。因為香港表面上已經回歸,但總有些人要製造麻煩,而臺灣問題的解決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提上議事表,而這些都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殘跡」。這兩個「殘跡」指向近代中國的兩次恥辱性的敗戰,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也指向中國人在追求未來的過程中的一次不可避免的內戰,以及美國對中國內政的幹涉。

我很希望怒氣衝衝的大陸年輕朋友從這個角度思考臺灣問題。臺灣問題內在於中國問題,如果關心國家,就要把關心臺灣的歷史與前途作為這種關心的不可分割的部分。愛國也需要理智,愛國行為是由一連串堅定的、不懈的努力所構成的。臺灣的一些人已陷入歇斯底裡之中,我們不要跟他們一樣。

寫了以上這些話以後,我看到了趙剛最近的文章《思想的貧困:評龍應臺評太陽花》,想為他補充幾句。

臺灣青年的無名怒火來自於他們對未來的絕望,他們完全看不到出路。臺灣經濟完全陷入困境,馬政府拿不出任何辦法,唯一勉強維持的方式是接受大陸的「援助」——大陸不斷地提供觀光客和採購團,不然臺灣經濟即會崩潰。這一點民進黨也瞭然於心,而且他們也提不出方法。他們只能一再地攻擊馬政府「親中」,以表示他們一直在為臺灣人民監視馬政府。也就是說,馬政府跟大陸伸手拿錢,民進黨不斷地罵馬政府,這就是臺灣全部的政治。

馬政府為什麼要當這種冤大頭呢?他也有苦衷。經濟上他依靠大陸,政治上他親美。這種荒唐的連續劇總有演不下去的時候,因為唯一拯救臺灣經濟的道路,就是經濟上完全與大陸合作,而這就會導致政、經分離路線的破產。也就是說,馬政府心裡知道,臺灣從經濟上依賴大陸,總有一天,不得不走向政治上和大陸完全和解,他不甘心,美國也不甘心,但他們都無能為力。

民進黨也完全清楚,但他們不執政,他們只要不斷地批評馬政府就可以一直在民意上得分。他們耍無賴,馬政府也知道,但他對付不了,因為他不敢向臺灣人民大聲說出真話:現在我們只能靠大陸,其他都是死路一條。

馬政府和民進黨都批評大陸「不民主,不自由」,大陸人「沒教養」,在「文明」上,他們都傲視大陸。但這有什麼用,因為臺灣連活都活不下去了,沒有大陸,臺灣經濟完全找不到出路。這就是臺灣政客的嘴臉,一面拿錢,一面瞧不起大陸。他們完全不顧年輕一代的絕望與茫然,不願意讓他們知道真相,不願意根本解決問題。

臺灣青年相信臺灣比大陸更「文明」的宣傳,既然如此,他們也就無法理解,為什麼我們要在經濟上「屈服」於大陸。他們無法想像,總有一天台灣不論在經濟上,還是在政治上都要跟大陸一起走。這完全超出他們的「智力」。他們無法打破美國和臺灣一直教導他們的文明、野蠻對立的思考邏輯。他們對國民黨感到憤怒,因為國民黨無能,不能為他們解決出路問題。他們對民進黨也越來越不滿,因為他們逐漸了解,民進黨只會罵國民黨,其實也拿不出辦法。他們對大陸最不滿,因為「野蠻」的大陸居然想吃掉臺灣,而且,如果沒有他們的「崛起」,臺灣還會一直有好日子過。就是因為他們的「崛起」,才把我們逼到「絕路」。這是一種怎麼樣的「思想」啊?

長期以來大陸一直有相當一部份人喜歡臺灣更甚於大陸,他們認為臺灣比大陸更民主、更自由、更有人情味、更能傳承中華文化。與其說他了解臺灣,不如說,他們把對於大陸的不滿反向地投射到臺灣。隨著近年來臺灣的「民主演出」越來越怪誕,親臺的大陸人似乎在急速地縮小。這也就是說,臺灣與大陸其實表現了一種獨特的「相互映照」的關係,所以,臺灣這一次的「學運」應該也會對大陸產生一種刺激作用。我希望這種刺激能夠朝著良性的、自我思考的方向發展,而不要表現出斥罵別人、自己則高高在上的態度。如果能這樣,那就是兩岸關係的大幸。

相關焦點

  • 臺灣呂正惠教授來信:對大陸青年說幾句心裡話
    臺灣「學運」「歡樂」收場之際,臺灣淡江大學呂正惠教授賜稿觀察者網,想要對大陸青年人說幾句心裡話。
  • 臺灣教授呂正惠:面對大陸生,臺灣青年沒底氣
    「本省人」呂正惠教授是左統派代表人物呂正惠:臺灣本身的土地就不是很大。提問B:我的問題是「大陸思維中對於臺灣不願擔當責任」的想法,這是我在讀了陳光興的《去帝國》一書中感受到的。陳光興在書中指出,大陸在談及1895年將臺灣割讓給日本這段歷史的時候,經常會犯這樣邏輯上的錯誤,我們經常會說把臺灣割讓給日本,是因為滿清的腐敗、國家的衰朽,不是我們的錯,是滿清的錯。
  • 何亮亮:太陽花學運是提正確問題得錯誤結論
    另一方面,這樣的一種行動後來實際上也對香港的佔領運動也是直接的一個刺激,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學生運動,我們說當代的,特別是在大中華這個範圍裡面,臺灣的學運和香港學運之間的互動聯繫。 另一方面,這樣的一種行動,先是佔領立法院,後來又佔領行政院,乃至於佔領凱達格蘭大道,這樣的一個行動後來實際上也對香港的佔領運動也是直接的一個刺激,從這裡可以看得出來,學生運動,我們說當代的,特別是在大中華這個範圍裡面,臺灣的學運和香港學運之間的互動聯繫。
  • 香港藝人杜汶澤聲援臺灣「反服貿」學運
    杜汶澤稱大陸網友「野蠻」。圖片來源:網友臉書截圖杜汶澤力挺「臺灣太陽花學運」。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網」    杜汶澤3月20日在Facebook上對大陸網友開炮,稱某些大陸網友自以為是、沒本事,又說某些大陸網友野蠻。
  • 臺商林榮昌:「大陸適合臺灣青年人來發展創業」
    臺商林榮昌:「大陸適合臺灣青年人來發展創業」 2017-07-06 10:47:00來源:央廣網
  • 法媒:越來越多臺灣年輕人到大陸工作,有人隱藏「臺獨」立場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郭鵬飛】不久前,臺灣媒體曾透露,當年參加「太陽花學運」的青年中有人早已來大陸工作,甚至隱姓埋名。法新社20日的報導的現象似乎對此加以了印證。該報導稱,臺灣正面臨青年人才越來越多流失到大陸的窘境,即使他們中有人「支持臺獨」。
  • 德斯蒙:臺灣反服貿「學運」,民主抗爭or大學嘉年華?
    2014臺灣「學運」最新消息:臺灣部分大學生反對服貿協議佔領「立法院」行動進入第14天,外界對這次活動眾說紛紜,贊其民主意識的有之,斥其違法亂紀的也不少。現今的臺灣「立法院」究竟成了什麼樣?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居港工程師德斯蒙從臺灣現場發回圖文並茂的觀察文章,與讀者分享那些媒體上未出現過的見聞。
  • 邱毅:張安樂讓反服貿學運現形 應公布民進黨在大陸吃喝玩樂光碟
    4月1日,「白狼」張安樂率領2000名挺服貿民眾赴「立法院」反制學生,對此,國民黨前「立委」、臺灣「揭弊天王」邱毅發表評論文章說,「『白狼』廉頗老矣,餘威猶存。」「過去民進黨『立委』、議員到深圳,都是由他負責招待吃喝玩樂,過程都被收集在珍貴的光碟中。正因為「白狼」手裡擁有這個最有力籌碼,所以不管他怎麼罵民進黨諸公,這些平日兇悍的傢伙都溫馴得不敢回嘴!」
  • 三年過去「太陽花學運」給臺灣帶來了什麼
    說起臺灣政治,「太陽花學運」是繞不開的節點。當人們還震驚於激進青年攻佔立法與行政機構的「熱血之舉」時,耳邊就已經充斥民進黨「天然獨」「抗中拒統」的鼓譟,好像臺灣島的「輿情民意」真的隨之一變,「臺獨」從此成為「政治正確」。
  • 暗夜裡的星光:重溫臺灣反殖民文學——「寶島抗日記憶」之四
    呂正惠說,楊逵在日期間受到左翼思想影響,這深深影響了他後來的文學創作。其另一部代表作《模範村》,將日本帝國主義與臺灣本地的封建勢力聯手壓迫農民指明出來,作品的政治認識比《送報伕》更加深刻。  「楊逵具有鮮明的政治理念和敏銳的現實感受,他的創作總是希望掌握時代與社會的大關鍵,一針見血地指點出來。」呂正惠說。
  • 「太陽花學運」二審判決出爐,「遲來的正義」真的是正義?
    2014年「太陽花學運」,徹底改變臺灣發展方向,馬英九和國民黨從此一蹶不振,兩年後民進黨和蔡英文順利「執政」。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太陽花學運」導致「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海峽兩岸貨物貿易協議」無法生效。臺灣商總理事長賴正鎰28日指出,臺灣因此失去利用大陸市場「壯大」自己的機會。
  • 二·二八當時的臺灣學運
    二·二八當時的臺灣學運 時間:2003-02-11 11:31   來源:   編者按:此文選自藍博洲著:《尋訪被湮滅的臺灣史與臺灣人》。藍博洲先生,臺灣苗慄人,輔仁大學法文系畢業。臺灣勞動黨黨員。
  • 某些人在臺灣宣揚臺獨 到大陸卻自稱中國人撈錢
    第二份民調是《聯合報》所做的調查,顯示臺灣年輕人有半數有意願赴大陸工作。這與一般人認為臺灣人傾向「臺獨」,年輕人多排斥貶抑大陸的刻板印象大相逕庭。先深入審視第一份民調的內容,認為自己「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的比例達六成。此一比例在今年5月「太陽花學運」之後曾出現大幅滑落,顯示學運所造成的「反中仇中」氛圍,確實影響了臺灣人民的判斷與選擇。
  • 臺灣學者解析「學運」:掙脫藍綠綁架,民意尋出路
    轟轟烈烈的「太陽花學運」持續了20多天,如今「花謝人退」,喧囂過後歸於平靜,給臺灣社會留下了很多討論和思考。臺媒和學者亦紛紛解析,探討的內容,簡單一句話就是:這場「學運」對臺灣的「得」與「失」。  服貿獲得全臺性的宣傳效果  「太陽花學運」起初以「反服貿」開始,在持續僵局中,反而激發出挺服貿的聲音,帶來「反服貿」與挺服貿的辯論。
  • 王睿:​「太陽花學運」五周年,只剩自我解嘲的政治宣傳
    只剩自我解嘲的政治宣傳 眾所周知,蔡英文當局是「太陽花學運」的具體結果,而蔡當局的經貿政策和實踐成績,直接反映「太陽花學運」訴求的成敗。 從最近五年的出貨來看,臺灣作為島嶼型外向經濟體,對大陸出口貿易額不斷增長,僅2018年就超過967億美元,比2017年增加78億美元。
  • 如果當年沒有太陽花學運阻擋兩岸服貿協議……
    臺灣「中時電子報」18日發表評論說,臺灣島內的「太陽花學運」在今天屆滿5周年,「兩岸服貿協議」因為太陽花運動被阻擋,至今奄奄一息,而民進黨及所謂第三勢力當初力主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也依然卡關,唯一得利者,就是當初高喊「公平正義、反黑箱」最力的一群人,不是進入民進黨謀得官職,就是自立山頭在政治市場中獲利斐然
  • 「太陽花學運」被判有罪 是司法公正回歸還是另類操作!
    這次「臺灣高等法院」判定「太陽花學運」分子有罪的名單中卻沒有黃國昌、林飛帆、陳為廷等「學運」頭號人物,為何他們能夠安然無恙?不僅無恙,還成為臺灣政壇閃耀的政治明星,像黃國昌還幹了一屆「立法委員」,林飛帆卻成了民進黨副秘書長。臺灣民眾不僅要問,法律不懲處「太陽花學運」主要人物,卻拿一些小人物開刀,為什麼?
  • "攻佔校長室也OK" 臺灣新任"教育部長"曾挺"太陽花"學運
    華夏經緯網4月17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教育部長」潘文忠因卡管案上周辭職,臺「行政院」昨天火速宣布由吳茂昆接任。具有臺灣「中研院」院士身份的吳茂昆學術聲望高,擔任臺灣「國科會」主委及大學校長等行政資歷豐富,「太陽花」學運時更因一句「為學術自主要攻佔我的校長室也OK」聲名大噪。
  • 蔡當局對「太陽花學運」撤告
    被問到是否與蔡英文溝通過,童說「相信二人都有充分討論溝通才作此決定」。    針對「行政院」提告太陽花學運人士在2014年3月23日夜間至3月24日凌晨進入「行政院」一案,童振源上午召開記者會表示,林全於5月20日批出上任後第二份公文做出裁示,「行政院」將對126名被告撤回告訴乃論的刑事告訴。
  • 呂正惠:戰後臺灣左翼思想狀況漫談二——臺灣共產黨其實是中國共產...
    【2014年10月15日,臺灣淡江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呂正惠,在上海大學發表題為「戰後臺灣左翼思想狀況漫談」的演講。活動由中國當代文化研究中心主辦,上海大學文學院文化研究系教授郭春林主持。此前觀察者網刊載了此次演講的第一部分,今續刊呂教授「臺灣左翼漫談」系列第二部分。】當反抗日本人的時候,有兩種反抗方式。一種是民族主義的反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