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我們經常喜歡在冬季泡腳,因為不僅可以驅寒、腳心連接著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暖和身體,緩解壓力,助於睡眠。但是,我們泡腳並非選擇冬天,其實一年四季都可以,今天我們來談談秋季泡腳的好處吧。大家請繼續往下看!
秋季泡腳的5大好處
1、改善精神狀態
根據現有的自然現象,「夏盹秋乏」是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並且秋季容易引發秋季悲情症。會出現心情失落、食欲不振、失眠等現象。一旦有這種現象,可通過泡腳,提高睡眠質量、振奮精神。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抵抗力。
2、潤燥作用
秋季乾燥容易引起皮膚瘙癢、頭皮屑、口乾舌燥和容易上火。泡腳,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液含氧量,提高血液對皮膚的營養供給,有利於緩解乾燥。
3、改善頭痛
秋季氣溫變化大,容易引起偏頭痛的發生。泡腳可以讓腳部血管擴張,改善血管痙攣引起的疼痛,減輕大腦的充血。
4、刺激腳部穴位,起到進補作用
民間有「富人吃補藥,窮人泡泡腳」這樣的說法,因為通過泡腳可以刺激腳部的穴位、經絡、反射區,平衡陰陽和改善臟腑功能。也屬於一種變相的進補。
5、調理慢性病
泡腳對一些慢性疾病也有調理作用,如關節炎、婦科病、感冒等。
秋季泡腳的最佳時間
一般來說泡腳最好選擇晚上9點鐘左右,因為該時辰是腎神經較為衰弱的時候,在這點泡腳,不僅利於體內血管會擴張,還可以利於活血,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晚上泡腳還能消除白天神經的緊張感,讓勞累的腎臟得到休息,人也會感到更舒適。
1、時間不能太長,最好控制在15--20分鐘
泡腳時間過長的話,容易導致,雙腳的局部血液循環長時間過快,從而造成心血管超負荷。而且秋冬季節,皮膚如果在熱水中浸泡的時間過程的話,還容易導致皮膚變得乾燥。
2、水溫不能太高
泡腳並不是水溫越高越好,最佳的水溫應該控制在50℃以下,並且要求熱而不燙,感受水溫不要用手去測量,最好就是用腳去感受。有一定溫度的水溫能起到刺激穴位、治病、養生、強身的作用。
泡腳的六大禁忌
1、太飽太餓時都不易泡腳
在泡腳的過程中,儘量不要在飽腹、過飢或正在進食狀態下進行,因為泡腳會促進血液循環,這樣會導致出現頭暈不適等情況。飯後半小時內不建議泡腳,因為會影響胃部血液的供給。
2、嚴重心臟病、低血壓病人當心暈厥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泡溫泉都沒問題,但特殊人群如心臟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低血壓、經常頭暈的人,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者是長時間泡溫泉。因為用熱水泡腳或泡溫泉後,會導致人體血管擴張,全身血液會由重要臟器流向體表,這必將導致心臟、大腦等重要器官缺血缺氧,對於有心臟病、低血壓的人群來說,就會增加他們發病的危險。
3、糖尿病患者千萬留意水溫
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即使水溫很高,他們也感覺不到,容易被燙傷,從而引發非常嚴重的後果,所以要留意泡腳的水溫。
4、腳氣患者要小心感染
患有腳氣的人,病情嚴重到起皰時,就不宜用熱水泡腳,因為這樣很容易造成傷口感染。足部有炎症、皮膚病,外傷或皮膚燙傷者也不易泡腳。
5、老人泡腳不要泡太久
老年人,泡腳時間過長的話,會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6、嬰幼兒沒必要泡腳
因為小孩是「純陽之體」,本身就容易發熱,愛上火。如果再用較熱的水泡腳、發汗,會熱上加熱。只需要每天用溫水把小腳好好洗洗就行,洗完後,可以輕輕捏捏腳,達到舒活筋骨的目的。
結語:泡腳雖然看起來是一門比較簡單的學問,但是如果掌握不好時機,不採取正確的泡腳方法,那麼就等於沒有執行。並且也有一部分人群不適合泡腳,包括時長、水溫等,需要大家多多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