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註:這年頭,誰沒有幾個創業的朋友呢?除了頻頻爆出的融資造假、產品抄襲的醜聞之外,創業者滿口謊言和惡意營銷似乎已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騰訊科技發現,宅小主做的是兼職配送體系,今年六月份的時候你還是做兼職配送的,怎麼8月份就變成代洗衣服的了?騰訊科技對此的來龍去脈進行探究。本文轉自騰訊科技,作者鄭可君。
這年頭,誰沒有幾個創業的朋友呢?
一年多以前,當我和別人聚餐時,總願意津津樂道地聊起他們:不管他們是獲得了融資,還是仍在創業路上苦苦掙扎,我都由衷地為他們感到高興:
辭掉工作追逐「詩和遠方」,沒準還有投資人給錢讓你僱上一大幫人幫你一起追求夢想,哪怕概率極小,但終有機會可以去納斯達克敲個鐘,這是多麼美好的事啊。
但一年多以後,當我和朋友們在一起聚餐時,我卻會為「創業者」幾個字感到不安,除了頻頻爆出的融資造假、產品抄襲的醜聞之外,創業者滿口謊言和惡意營銷似乎已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
「我不做假數據就融不到錢啊,難道你希望我死?」
「我不抄襲真的想不出創意啊。」
「融資誇大又不是我一個人的事情,大家都往高了說,你懂的。」
對不起,我不懂。
要不你還是別創業了,回家躺著吧。
他們當然不會回家躺著了,現在即使是資本寒冬,仍然可以「融」到錢啊,比如這家公司:宅代洗。
為了賣自己的O2O洗衣產品,他們剪斷了某男生偏多的高校宿舍樓裡所有的自助洗衣機電源線,並寫在自己的媒體PR稿中廣而告之。
畫風好熟悉啊!
這讓我想起了曾經那些為了招攬生意,在自己的修車攤附近撒「黑心釘」的修車店老闆。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
真的是應驗了那句: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
想到這裡,我不禁想知道這家有意思的公司到底是做什麼的:
好奇是第一生產力,我打開IT桔子,發現是這樣:
這麼大的消息IT桔子都沒有更新麼?於是又換了數字媒體:
呃,這時候我開始慌了。不過好在有萬能的微博。
於是我又手賤搜了一下。
貌似是這個了。
但是校園配送是什麼鬼?
點進去之後:
看起來很正經,不如我們再去官網看一下:
看起來應該是這個了。
喲呵,不少媒體發過他的融資消息:
讓我們來看看其中一條:
WTF?宅小主做的是兼職配送體系?
今年六月份的時候你還是做兼職配送的,怎麼8月份就變成代洗衣服的了。一個融資消息,怎麼對不同媒體講故事還帶講兩個不同版本的?
心疼媒體,外加心疼投資人。
那麼,投資人是誰?
網上搜了一下:
這是什麼投資方?感覺畫風怪怪的。
然而媒體是這麼寫融資過程的:
不是創業者變壞了,而是壞人去創業了
這個融資速度,快地令人髮指……
好奇心驅使我繼續查下去。
兼職地帶,貌似又在哪兒見到過?
而且,兩家公司是同一個老闆。
又戰略投資,然後又戰略合作,並且,投資方還和洗衣毫無關係,純純地一家做兼職的公司。
投資完之後,他們一開始發布的融資消息中稱自己是做校園兼職配送的(這我還能理解,投資方投資他們是因為業務有相通性),但是到了此次事件中,怎麼變成了自己做代洗衣的。
官網上信息太多了,我根本看不完。其實,除了洗衣服,他們還做以下業務:
眾包代送:
垂直校園內衣電商平臺:
宅小米看起來和宅代洗是一樣的:
我就想問,你們到底是幹啥的?
當大家的討論愈來愈烈的時候,媒體和項目都出來「闢謠」了,但很顯然,雙方的口徑並未統一,導致洗白的畫風看起來非常奇怪:
媒體表示創業者是無辜的,由於沒有媒體經驗所以說出了事情真相。而宅代洗表示這是商業炒作行為,好像深諳營銷之道一樣老練。
除了這些,媒體群內某些CEO們,看到這篇文章的反應也讓人細思極恐:
從這些對話看起來,不論是「剪電源線」還是「惡意營銷」,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只要能增加曝光度,他們都心神嚮往,並沒有覺得有任何道德問題或影響聲譽的問題。
難道「流量」和「融資」,真的已經成為創業的終極目標了嗎?
都說國內的創業環境非常惡劣,你得「挖得了競爭對手的牆角,鬥得過別人的惡意攻擊,還得講得了漂亮的故事」,才能在資本寒冬生存下來。
但是創業維艱,大多數創業者都在步履蹣跚中踽踽獨行,費盡心力地為星辰大海打拼,誓死要給自己的團隊和投資人一個交代。但現在,「創業」這個詞似乎變成了騙子的遮羞布,壞人招搖撞騙的好藉口。
原來,不是創業者變壞了,而是壞人創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