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韻

2021-02-19 天涯共詞Ci

對於現代漢語普通話的韻,你了解嗎?我用最淺顯的來講,所謂「韻」就是指的一個字的韻母部分。拿「好」來舉例吧,好(hao)其中的 ao 就是韻,韻不一定包括聲調,只有格律詩詞的韻才包括聲調。「枯木」,「枯」( ku )字的韻就是 「u」,「木」(mu)字的韻也是 「u」,因為韻母都是「u」,所以他們是押韻的——現代漢語普通話「枯」、「木」兩個字就是押韻的字。那麼,同理我們說,「天」(tian)  「ian」就是韻——就是把聲母去除後,後面的部分都是韻母。

那麼我們知道了,一個漢字除了聲母外後面的部分統統叫韻,我們就有了押韻的概念。比如同一組都以an收尾的字放在一起,就可以押韻,安、然、凡、瞞、談等等……以此類推。

然後,我們來講講押韻在詩歌中的概念。現代詩對於押韻的追求是比較隨意的,可能通篇不押韻,也可能句句押韻,也可能隔句押韻。我舉個例子: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這首詩想必大家都知道「睛」、「明」,這兩個字就押韻了,因此我們讀起來才會覺得朗朗上口。而有些現代詩是不押韻的,捨棄了聲律美,那它可能就要更多地在意境上、概念上取勝。

斷章 

現代 · 卞之琳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我們來說說韻的寬和嚴,以普通話為例,an、ian、uan是不能通押的,因為然、錢、旋讀起來不那麼和諧,但是事實上,它們在99%的現代詩作品裡都是通押的,也就是說,你們要樹立一種概念,就是一個字和另一個字是否押韻,對於現代詩而言,其寬嚴是作者隨性而為的,有的人覺得「in」和「ing」也能押韻,甚至「i」和「in」都押韻;但有的人嚴格到覺得「然」和「錢」都不押韻,就是韻母相同或相似的字 作為一句話的尾字 接連下來成詩 這些句子就算作是押韻。

說到舊體詩詞,押韻的概念就難了。以律詩為例,押韻的規則是:偶句押韻且押平聲韻,首句可押韻可不押韻。

山居秋暝 

唐 ·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大家看「秋」、「流」、「舟」、「留」(實際上普通話的「iu」是「iou」的簡寫,所以是押韻的),從普通話也可以感知到《偶句押韻》隔句押韻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再感受這個,「秦」、「津」、「人」 、「鄰」、「巾」。

那我們來說說格律詩的押韻,格律詩的押韻 不像我們現代詩,作者可隨性而為——想寬就寬想嚴就嚴,作格律詩必須依《平水韻》。我不想解釋《平水韻》是怎麼來的了,因為我覺得會講太多廢話,大家可以去查。總而言之,這是一套和現代漢語普通話差異較大的語音體系。

格律詩的押韻,要求同一首詩的韻腳字,必須來自於《平水韻》平聲部分中的同一韻部,舉個例子,大家看到了平水韻中的「上平」——「一東」、「二冬」,我們要注意「東」和「冬」的讀音今天雖然一樣,但是寫格律詩時,它們不能通押,這就是格律詩押韻的難點,因為要仿古,從唐代開始到清代都不通押,所以今天也不通押,雖然有一派《中華新韻》人士,贊成以普通話入韻,但是我是反對的,原因是千年來語音早已變化,但清代人並沒有因為語音變化而選擇拋棄唐代人的傳統,那我們今天自然也沒有必要拋棄,原來我也說過,舊韻是最大公約數,前可與古人對話 今可與各方言區互通,每個方言區都能從舊韻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們來舉例子,看看我剛才舉例的兩首唐詩 是不是在平水韻裡都屬於同一韻部,以此來驗證。

所謂韻部就是平水韻裡寫在同一小條目下的字。平水韻基本窮盡了所有漢字,大家寫格律詩 必須從上平、下平兩部分的同一小條目下挑選韻腳字,方算作合格,韻腳就是押韻的那個字。

再來解釋何為「上平」、「下平」、「上聲」、「去聲 」、「入聲」、「一東」、「二冬」……

中古漢語有平、上、去、入四聲,以現代漢語普通話去對應,「平聲」類似於一聲、二聲,「上聲」類似於三聲,「去聲」類似於四聲,「入聲」不見了,已經混雜進了平、上、去三聲。所以現代漢語普通話和平水韻體系的漢語字音,是不存在絕對的一一對應關係的。

再來解釋何為「上平」?何為「下平」?這個很好解釋,就是因為平聲字太多了,印書時候一冊印不下,所以平聲分成了上下兩部。

好,那麼再來解釋何為「一東」、「二冬」?剛剛我們講現代漢語普通話的韻,很簡單,我們用了「an」、「in」之類的字母來表達,然而我們漢語是非字母文字,我們在古代時,只能用一個字去標註另一個字的字音,就是說 我們古代不可能用「dong」去注「東」,因為我們漢字是沒有這種表音字母的(比如「燮」 字,你不認識,古代沒有拼音,就只能告訴你,這個字念「洩」「用今音」,或者是「西夜」;或者說比如「夐」字,沒拼音,又沒同音字,就只能說「習「取聲母,反切上字」用「取韻母和聲調,反切下字」切」,就是xiong4,剛才的舉動就是「反切」,也可以說習用反),所以「上平一東」的意思是:平聲上冊書第一部,和「東」字韻母相同的字,「上平二冬」的意思是:平聲上冊書第二部,和冬字韻母相同的字,以此類推……

古人的反切,就是默認你懂得了個別簡單字的讀音,然後用一個簡單字作「反切上字」取它的聲母部分,用另一個簡單字作「反切下字」取它的韻母和聲調部分,然後上下字一拼,去注音一個你不懂的生字。早年時,反切上下字是很隨意的,後來,隨著音韻學發展 。

其他內容,一方面我沒那麼深研究;另一方面我覺得枯木無需了解這一塊,就無須多講了。而且我怕有專業人士糾正我,因為我有些東西不見得講得完全正確,可是我作為創作者而言是合格的。

(本文系根據2019年2月8日梓蘭、雅樂居士分享內容整理,內容主張系作者觀點,與平臺和運營團隊無關。)

相關焦點

  • 《圍爐夜話》經典名句一百五十則
    ——《圍爐夜話·第一一四則》十一、有才必韜藏,如渾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圍爐夜話·第十四則》十二、十分不耐煩,乃為人大病——《圍爐夜話·第五四則》十三、求個良心管我,留些餘地處人。——《圍爐夜話·第四七則》十四、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醫。——《圍爐夜話·第一二九則》十五、知足之心,可用之以處境,不可用之以讀書。——《圍爐夜話·第一五九則》十六、語言多矯飾,則人品心術,盡屬可疑。
  • 一次圍爐夜話的力量 「教育就是美好的」
    來的剛剛好,來的正當時,第一次的圍爐夜話,讓我原來以為的苦苦堅持,突然變得如此有力。不僅收穫了一群正在艱辛教育路上的戰友,還開啟了和兒子的溝通之門。一直希望兒子自己能好好學習,之前雖然有這個想法,但從來沒找過方法,所以在孩子爸爸的教育理念及老一輩的固有觀念下終於走到了家庭教育的懸崖階段。
  • 炭火正紅,圍爐夜話
    03 冬日爐火溫酒茶,三兩知己聊夜話 昆明人愛茶也愛酒,在年關愈近的冬日裡 《圍爐夜話》中所描述,「顧篝燈坐對,或默默然無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無所謂樂,不將虛此良夜乎?」
  • 《圍爐夜話》三句名句,幫你提升自己悠然生活
    《圍爐夜話》是一部處世絕學,與《菜根譚》《小窗幽記》被後世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當勞碌奔波的白日過去,傍晚時分圍坐在爐邊,清心寡欲地感受生活的寧靜,感受生命的美好,《圍爐夜話》魅力非凡。節選三句供大家賞讀。
  • 【圍爐夜話】圍爐夜話說名字
    圍爐夜話說名字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人的名字是其中的重要的部分,每個人的名字裡都帶有一些特殊的涵義,或淺薄或深奧圍爐夜話,等你緩緩道來。
  • 「詩詞鑑賞」寒夜圍爐賞詩詞—今夜圍爐人意倦 好詩吩咐讀來聽!
    再用韻宋-張孝祥雪花如席風色惡,擁被圍爐門不開。我亦窮閻車馬絕,一杯相屬望君來。小室圍爐朝煮雪,高亭臨水夜聽簫。回首總魂銷。與漱芳孝諒兩妹夜話清-莊湘澤凍雲籠月月籠霜,冷逼鐙魂暗吐光。玉漏滴殘寒夜永,圍爐且莫話滄桑。冬至前二日大雨清-鄭用錫南簷曝背一冬晴,忽聽芭蕉葉有聲。記否雪花如掌大,圍爐舊夢在春明。
  • 夜寒風簌,圍爐煮茶
    圍爐夜話,會友煮茶,畫面溫暖且有情致,時人多感文人的浪漫而今難尋,形式可學,而心態難循,可暢談而不高談闊論者難尋。書有《圍爐夜話》,其為清代著名文學品評家王永彬所著儒家通俗讀物。書中評的是當時及前時的文壇掌故、人、事、文章等。開篇作者言:圍爐夜話寒夜圍爐,田家婦子之樂也。
  • 「寫作課·古文賞析」李雨生|讀《圍爐夜話》有感
    跋:王永彬,《圍爐夜話》作者。清乾隆時期學者。《圍爐夜話》系王永彬的書評或批語。簡潔明快,鞭辟入裡,至今讀來,依然有震聾發聵之感。以下,是本人讀《圍爐夜話》的一些粗淺感悟,與朋友們共商。所悟:這是王永彬《圍爐夜話》裡最為精彩的一段話。意思是說,大自然是十分雄偉奇特的,只要細心感受,到處都蘊含著真諦妙道。觀賞紅霞,要領悟到它的明亮燦爛;觀賞白雲,要領悟到它的舒展多姿;觀賞山嶽,要領悟到它的靈秀雄偉;觀賞江海,要領悟它的浩瀚博廣。所以,只要用心體察,天地之間到處都是好景致,到處都是好文章。
  • 《圍爐夜話》十句精選名言
    《圍爐夜話》是清代學者王永彬所著,是非常有名的一部語錄體典籍,其書名的意思就是,寒冷的夜晚,一家人圍聚在爐火跟前,聊家常、聊人生,讓人感覺很溫馨,很寧靜,很有人情味。裡面的話題涉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修身、做人、為學、讀書、立業、財富、忠孝仁義等等,語言簡潔,意韻深遠。從今天開始,分享一些其中的名句,以便大家共同學習。
  • 以詩之名圍爐吟詩意 貴陽烏當:百餘名詩歌朗誦愛好者用音韻之美詠...
    12月21日,「歡誦匯2019——圍爐夜話 詩誦冬至」迎新詩會在貴陽市烏當區拉開序幕。  整場詩會吸引了上百名國內外的業餘詩歌朗誦者參與,最遠者從澳洲而來,他們以詩之名,圍爐吟詩意。  漢韻之美,除了詩歌,還有現代散文,傳統經典,誦讀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中,飽含著激情與熱淚,感染力極強,震撼全場。   「歡誦匯」創始人,貴州朗誦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朱芳表示:「歡誦匯」是一個公益組織,是業餘朗誦愛好者的家園。
  • 詩詞:冬隙圍爐煮雪花,邀君慢品韻清茶
    16、踏雪(新韻)文/古道松風凌空舞罷地銀紗,隨步留痕聲自發。忽憶當年嬉鬧樂,欣然哼起雪絨花。19、踏雪尋梅文/天涯跡冬隙圍爐煮雪花,邀君慢品韻清茶。袖襟香馥似曾識,嶺上看梅始到家。【逍遙白 19號】邀來品茗的這位,剛剛賞梅回來,襟袖間還帶著梅花的香氣。明寫人,暗寫梅,妙極!
  • 圍爐夜話第50期:缺一次錢,你就懂了
    各位網友,大家晚上好,歡迎來到《圍爐夜話》。疲倦地送走喧囂的白晝,靜坐床邊,頓感世界原來是這樣的寧靜。在如此靜謐而溫暖的氛圍下,白天裡的種種煩悶不自覺地升華為了對生活的洞然。在《圍爐夜話》中,我希望用似是碎片般的景象,呈現對生命的感悟、對生活的理解、對熱點的解讀,在細節中領悟和感受;我也願做一位忠實的聽眾,如我們第一次近距離的面對面,讓我走入你的心靈,捕捉你的「執著」與「幸福」。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是《缺一次錢,你就懂了》。
  • 圍爐夜話|疫情漩渦中,武漢除夕的冷與熱
    2020年新春之際,澎湃新聞推出「圍爐夜話」專題。區別於浮光掠影式的簡單記錄和宏大敘事,我們希望呈現的、似乎是碎片般的景象,但又意味深長,蘊含著這個國家的另一些細節。自從禁燃禁放這些年來,武漢的除夕總是靜悄悄的。按照我家的慣例,除夕前親戚們就會往來吃年飯。
  • 《圍爐夜話》中20句經典格言,感悟人生,引人深思!
    《圍爐夜話》為清鹹豐時人王永彬所寫,書錄 221 則,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和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業
  • 開陽縣:土司古寨裡的「圍爐夜話」
    一起參加「夜話」的陳明華附和道。  在志願者宣講完畢後,大家暢所欲言。  暖黃的燈光下,紅色馬甲、紅色公報以及少數民族著裝的村民,融合成了一幅溫馨畫面,像爐子裡那熊熊燃燒的火一樣暖。
  • 讀《圍爐夜話》,往人生更好處修行。之一
    《圍爐夜話》作者王永彬自序說,自己是個識字的農民,冬夜閒暇,圍著火爐烤紅薯或者土豆,邊吃邊聊天,自己口述的內容讓孩子們整理記錄下來,就成了這本書。這是一個謙和的長輩,溫馨的家庭,那麼第一則就從教育孩子說起了。
  • 處世奇書《圍爐夜話》經典20句,句句走心!
    其所寫《圍爐夜話》分為二百二十四則,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論及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和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圍爐夜話》是王永彬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隨得隨錄,匯集而成。文筆典雅,意蘊悠長。在平淡而優美的敘述中,娓娓道出了瑣碎生活中做人的道理。與明人洪應明寫的《菜根譚》,陳繼儒寫的《小窗幽記》並稱「處世三大奇書」。
  • ...村開展「知黨恩、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脫貧攻堅主題夜話活動
    圍爐而坐開展扶貧夜話紅網保靖縣分站12月10日訊(通訊員 尹珩)「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12月8日晚,保靖縣毛溝鎮舍坪村6組村民王春萍家院子裡,熱熱鬧鬧搞起了「知黨恩、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脫貧攻堅主題夜話活動。
  • 古詩詞裡的圍爐之美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最喜圍爐,他寫冬天的詩裡,表達圍爐向火之情的俯首拾來。詩人記掛著青氈房裡那紅紅爐火的溫暖,賦詩一首:《別氈帳火爐》憶昨臘月天,北風三尺雪。但陸遊依然圍爐夜讀,品味其中妙處:《新治暖室》小堂穩暖紙窗明,低幌圍爐亦已成。日閱藏經忘歲月,時臨閣帖雜真行。詩才退後愁酣戰,酒量衰來喜細傾。
  • 寒夜圍爐,盡享冬日清歡
    冬日,圍爐夜話《寒夜》宋·杜耒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寒冷的冬日裡,最溫暖的莫過於邀上舊日好友,大家圍爐夜話,於虛室之中圍坐,起炭生火,閒話家常,屋外大雪留白,屋內爐火正紅,大家你一句我一言,嘮嘮叨叨,不知覺間時間慢慢流過……屋外寒風呼嘯,屋內溫馨非常,世俗的煩惱憂愁都不在此間。一壺酒,一爐火,再與志同道合的兩三人,數句言語,相顧一笑,莫逆於心,實是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