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是初升高的能力考核,是檢驗學生能力的一個階段性總結,但它很殘酷,很現實。說白了,你考得好可以上個重點高中,裡面的學習環境和學生素質整體較高,更有利於備戰高考,取得優異的成績,考上理想的大學。
作為學生家長,在初中時期很多家長給孩子交費上補習班,生怕自家孩子落後。首先,家長的這種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望子成龍。但是究其原因,為什麼呢?
很大人覺得只要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就行,補課真的沒什麼必要,補課班的老師也說了,其實補課班只是讓孩子們做好當天的家庭作業而已。我家鄰居的倆孩子,沒上過一天的幼兒園,沒上過一天的補課班,倆孩子都考上重點大學,學習真的有天賦的因素。
參加補習班的學生為什麼成績反而平平?而沒參加的學生考出個高分?我個人覺得有兩個方面。
第一,參加補習班對於學習能力沒有太多的提升,尤其對於學習自律的學生而言,不僅會浪費寶貴的複習時間,徒增學習負擔,打亂學習計劃,使得事倍功半。
第二,補習班主要利用了學生或家長的攀比心理,營造緊張的競爭氛圍,混淆視聽,即你不報名我報名,更有個別師德敗壞的老師課堂區別對待沒有參加其補習班的學生,這都是有悖師德,敗壞風氣之人。所以是否報名補習班還需根據自家孩子的或學生本身的實際情況再做選擇,對於學習自律能力強的同學不建議局限於此,放手去搏,反而事半功倍!
雖然國家一直倡導素質教育,但就英語學科來說,考試是指揮棒,一切都圍繞著考試。所以,關於英語的方方面面都是需要考慮的。理解了英語這個學科,就能更方便理解,補課和不補課了。
理想中的英語學習應該是浸入式學習或者在語言運用中學習。因為語言是活的,用起來才叫語言。怎麼用起來?用英語去聽說讀寫,用輸入帶動輸入。為了跟老外能順利對話,孩子自發地、主動地學習、運用語言知識。在不斷試錯中,糾正語言使用規則。
我一直對中學階段特別強調語法感到很不解,我們大家看文章的時候,誰會去分析一下每個句子都是什麼結構,哪個詞是主語,哪個是謂語、介詞、形容詞的。其實這些真的不是很重要,我接觸過的一些美國人,加拿大人,他們讀書的時候都沒怎麼學過語法,只是稍微介紹一下而已,只有專門在大學學語言的,才會比較多的學習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