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首創燃煤機組變頻調速型液力偶合器電動給水泵改造技術方案,到建立大型工業設備電氣傳動系統高可靠性變頻控制裝置產業化平臺,從自主研發的光伏逆變器通過零電壓穿越測試到「火光互補」、「水光互補」項目的成功運用,無論是節能型高壓變頻器、光伏逆變器亦或是SVG靜止型動態無功補償裝置,東方日立一路走來,猶如一臺「多缸引擎」,在節能環保設備領域釋放出強勁馬力。
東方日立(成都)電控設備有限公司(簡稱「東方日立」)一直以來致力於為火電廠降低成本,包括降低煤耗以及降低廠用電指標,繼去年國內首創燃煤機組變頻調速型液力偶合器電動給水泵改造技術方案,在福建太平洋湄州灣火電廠、大唐雙鴨山發電廠取得示範效應後,今年以來,連續接到20餘臺套電動給水泵變頻改造訂單並陸續投運,節電率均在20%以上。適應煤電機組升級改造需求,該技術方案已從20萬千瓦機機組擴大到30萬千瓦、60萬千瓦機組,同時立足高壓變頻器技術平臺和電力行業的應用經驗,公司將技術創新優勢向冶金、鋼鐵、石化等行業延伸,並在新能源發電應用領域實現突破式發展。
從「典型示範」到「規模化應用」
2012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於開展燃煤電廠綜合升級改造工作的通知》,將在役煤電機組綜合升級改造工作,作為「十二五」的一項重要任務。
為了深化節能減排工作,近年來調峰機組潛力比較大的火電廠都進行了變頻調速改造,國內幾大發電集團對東方日立給水泵改造和中高壓變頻技術給與了充分的認可和信任,推動東方日立首創的變頻調速型液力偶合器電動給水泵改造技術方案從「典型示範」進入了大規模推廣階段。
今年以來,東方日立陸續籤訂變頻調速型液力偶合器電動給水泵變頻改造合同20餘臺套,給水泵容量從原來的5000~6000千瓦發展到10000千瓦,實施改造的發電機組從「典型示範」的20萬千瓦擴展到30萬、60萬千瓦發電機組,100萬千瓦機組電動給水泵變頻改造技術方案已確定,即可應用推廣。目前,陸續投運的工程有長春第二熱電廠、大唐琿春發電廠、國電烏斯太電廠等等,範圍由大唐向五大發電集團延伸。
以大唐琿春發電廠為例,該企業二期工程兩臺33萬千瓦機組於2006年9月實現雙機投產,總裝機容量為66萬千瓦,4號機組給水泵設計為3臺50%額定容量電動給水泵,配液力偶合器調速。2011年4號機組給水泵耗電量佔發電量的2.97%,佔發電廠用電率的35.6%,其耗電量之大直接影響供電煤耗和發電成本,因此對電動給水泵的調速方式進行優化和改造既是工藝所需,也是節能所需。改造後,該項目年節電率接近29%,年降低發電成本200多萬元。
產業化平臺推動技術進步
適應不同應用負載環境,量身定製變頻技術解決方案,一直是東方日立高壓變頻器產業化推廣工作的宗旨。今年實施的變頻調速型液力偶合器電動給水泵變頻改造項目均應用了「典型示範」工程採用的專利技術,但每個項目的工程技術方案又體現出各自的創新特點。例如,大唐琿春發電廠的改造工程解決了變頻「一拖一」工頻與變頻並列運行的變頻調速型液力偶合器電動給水泵變頻改造問題;國電烏斯太電廠的改造工程在保留液力偶合器調速功能的基礎上,增加液力偶合器的增速齒輪箱輸出功能,實現變頻「一拖三」的變頻調速型液力偶合器電動給水泵變頻改造問題,既節省了工期、又降低了費用。華亭電廠的改造工程成為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實施變頻調速型液力偶合器電動給水泵變頻改造項目的成功範例。
今年年底,東方日立將實施完成國家發改委專項計劃資助的國家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大型工業裝備高壓高動態電氣驅動系統變頻裝置產業化》,使公司在大功率高壓變頻器高端應用領域市場拓展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在已建立的高技術產業化平臺上,公司已陸續完成太鋼450M2燒結機、上海漕涇電廠100萬發電機組一次風機、安徽昊源化工20萬噸合成氨壓縮機等工程的10MW級高壓變頻器的產品開發、試驗,目前大多已交付設備將投運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