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科普研學合作平臺 第三屆中國科普研學大會在上海召開

2020-09-03 光明網

為開發整合科普研學資源,搭建共建共享合作平臺,推動科普研學健康發展,8月27日-28日,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上海科技館主辦,中國科普研學聯盟、長三角科普場館聯盟承辦的第三屆中國科普研學大會在上海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科普場館、科普基地、中小學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的100餘名代表參加會議,線上直播同步開通。作為2020年上海科技節論壇版塊的重點活動之一,本次大會契合「科技戰疫創新未來」科技節主題,突出創新意識,以「科普創新與研學發展」為主題,圍繞國際視野下科普研學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探討我國科普創新和研學發展的有效結合機制。

在28日開幕式上,上海科技館副館長顧慶生宣讀《共識與行動——搭建科普研學合作平臺,凸顯科學教育核心功能》倡議書。作為本次大會最大的成果和亮點,《共識與行動》倡議書,目標是促進科學素養提升、達成科普研學教育目標共識以及助力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責任是努力構建細分年齡段的科普研學體系、加強科學教育共建合作、培養優秀的科學教育者;並承諾在科普研學開發執行過程中,始終將公益性、安全性、科學性和原創性作為行動導向,引導科學教育在正確的軌道上發展。大會希望通過倡議書的發布進一步明晰科普研學內涵,達成科普研學教育目標的共識;通過多領域、多學科協作整合科普研學資源,爭取更多社會力量關注、支持研學發展;同時高質量提升科普研學實踐方式,探索科學教育新方式。

在隨後的主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丁奎嶺作主旨報告《科技革命浪潮下中國高校的科普教育使命》,他認為快速發展的中國高校有責任將科技創新與科普教育融合起來,提升社會民眾的科學素養,從而為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重要貢獻;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白露作主旨報告《國家級科技傳播品牌建設與研學實踐的思考》,她介紹了國家科技傳播中心,以大平臺、大傳播完成國家級科技傳播大品牌的構建,為公眾開展研學實踐提供有利的國家級科學文化基礎設施;英國科學博物館集團全球合作戰略總監海倫·瓊斯(Helen Jones)和學術總監貝絲·霍金斯(Beth Hawkins)作主旨報告《向所有人開放:英國科學博物館集團關於STEM學習和社會公平的研究》,她們介紹到該集團率先將「科學資本」應用於非正式STEM學習,並詳細討論了基於公平實踐原則的公共課程和學習活動開發;上海科技館副館長顧慶生作主旨報告《從場館資源到研學課程:探索與實踐》,他以上海科技館為例梳理了研學相關的場館資源,同時以上海科技館所構建的研學教育體系為例,從整體策略、內容策略、學段策略、實施策略四個方面全方位闡釋博物館如何策劃與實施研學活動。

與會專家圍繞「科普研學課程與線路設計」「館校合作」「科普研學基地營地建設」「新技術新理念在研學中的應用」等主題從不同側面與角度,開展了廣泛深入細緻的專業研討。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2020年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面對當前多變的國內外局勢,提升全民科學素質依舊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上海科技館作為第三屆科普研學大會的主辦單位,為搭建科學教育共享、共建平臺,促進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提升公眾科學素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金振蓉)

相關焦點

  • 科普界在上海發倡議 矯正不規範科普研學亂象
    央廣網上海8月28日消息(記者周洪)8月27日-28日,由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上海科技館主辦,中國科普研學聯盟、長三角科普場館聯盟承辦的第三屆中國科普研學大會在上海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科普場館、科普基地、中小學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的100餘名代表參加會議,線上直播同步開通。「據統計,我國科普場館已經達到1500個,我們倡導的是研究型學習。」
  • 《健康中國 科普先行》2020年中國腫瘤學大會 科普盛宴圓滿落幕
    2020年11月13-1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UICC)、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廣州琶洲會展中心圓滿召開。
  • 黃龍構建景區與「六大」高校科普研學合作新局面
    黃龍景區市場營銷處就此項活動的開展意義、規模以及與景區今後的合作方式現場採訪了本次活動的承辦方-蘭州大學冰川與沙漠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李卓侖副教授。在採訪過程中,蘭州大學李卓侖副教授就此項活動的意義及實習基地的選擇以及建立條件等相關問題做了介紹:開展此項活動一方面為香港與內地的人文、地理、自然學術研究領域搭建溝通交流平臺,促進文化互動,相互借鑑,取長補短;另一方面以蘭州大學完整的教學實踐基地為基礎,圍繞中國的西北和三大自然區過渡帶(東部的季風區、西北的乾旱區、青藏的高寒區三大過渡帶),開展實習,能夠讓參與實習的學生對西北自然環境有全面
  • 上海科技節上,專家為科普教育發出倡議
    上海科技節上,專家為科普教育發出倡議,上海科技節還為科普教育發出了倡議。「根據統計,全國科普場館已經達到1500個,我們倡導的是研究型學習。」科技部引智司科普處處長邱成利今天在上海科技節論壇版塊重點活動之一的第三屆中國科普研學大會上表示,「我們要搭建大平臺,讓孩子們接觸自然,接觸社會,動手實踐,製作產品,不光要從書本上學習知識,還要從活動中走近科學。
  • 中國海洋學會研學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次海洋研學工作研討會在...
    12月5日,中國海洋學會研學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次海洋研學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現場根據中國海洋學會章程,依照中國海洋學會分支機構管理辦法,會議選舉產生了中國海洋學會研學工作委員會委員會、主任委員會及主任委員、副主任委員、秘書長等,其中當選的23家委員單位、32名委員在隨後召開的首次研討會上
  • 第三屆中國(黃石)地礦科普大會暨晶彩黃石文旅嘉年華邀您共賞
    第三屆中國(黃石)地礦科普大會暨晶彩黃石文旅嘉年華將於2019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黃石舉行。作為近代中國民族工業搖籃的黃石,享有「百裡黃金地、江南聚寶盆」的美譽,也是華夏青銅文化的發祥地。黃石礦冶遺址眾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礦冶文化,被稱為「中國科普勝地、世界地礦名城」。三千多年冶煉史給黃石留下哪些礦冶瑰寶,本屆盛會又有哪些好玩的、好看的、好逛的呢?
  • 第三屆中國(黃石)地礦科普大會暨晶彩黃石文旅嘉年華邀您共賞,晶彩...
    第三屆中國(黃石)地礦科普大會暨晶彩黃石文旅嘉年華將於2019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黃石舉行。規劃館內展現黃石優美風光的圖片長廊作為近代中國民族工業搖籃的黃石,享有「百裡黃金地、江南聚寶盆」的美譽,也是華夏青銅文化的發祥地。黃石礦冶遺址眾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礦冶文化,被稱為「中國科普勝地、世界地礦名城」。
  • 「地方篇」47雲南省麗江市科協:「天文科普」助推旅遊轉型升級
    自2018年以來,組織開展了第14屆亞太天文奧林匹克競賽、「麗江星空·馬路天文夜」、「禮讚共和國·智慧新生活」系列天文科普、中國科技大學「走進星空·傳播科學」麗江實習、院士專家天文科普知識專題講座、「創新引領時代·智慧點亮生活」天文科普資源宣傳推介、「玉龍明月·探秘星空」星空酒店中秋夜話、「麗江古城中秋賞月」、「小小業餘天文學家訓練營」、第一屆麗江高美古雙子座流星雨觀賞節、首屆「麗江星空派對」等天文科普活動
  • 第三屆淨水器消費教育科普活動總結大會在京召開
    8月7日,由中國消費者協會主辦,《中國消費者》雜誌、直飲水時代全媒體承辦、京東商城協辦的第三屆淨水器消費教育科普公益活動總結大會在北京舉行,為歷時將近兩個月之久的淨水器消費教育科普公益活動畫上了圓滿句號。
  • 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召開
    為推動我國科普工作的交流合作與發展,搭建自然類博物館與科普創作、科普出版、科普傳播等領域團隊和單位交流合作的橋梁。總結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工作,進一步推動科普工作創新發展,提升公眾科學素養。10月20日上午,由中國古生物學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科技與信息處主辦,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承辦的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在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召開。 會議內容包括第五屆全國地質古生物科普研討會開幕式、學術報告會、會議報告會、參觀內蒙古自然博物館及會後赴二連浩特國家地質公園考察等。
  • 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首都科普主題研學基地」授牌儀式舉行
    場館以中國空間站為核心主題,基於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歷程及人類探索太空的大背景,運用模擬場景,利用數位化展示方式和智能化的互動手段,為公眾打造的沉浸式載人航空體驗空間,是公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探索航天奧秘、追求科學夢想的實踐平臺,該館對於普及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創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 全國青少年人工智慧科普教育大會啟動
    新華網上海9月9日電 作為「2018年全國科普日」系列聯合行動,昨日,全國青少年人工智慧科普教育大會在復旦大學醫學院舉辦。大會圍繞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對青少年科普教育的意義、思路、方法等,邀請產、學、研各方專家,通過科普講座、圓桌對話等方式,介紹人工智慧背景下的科普教育發展。
  • 第三屆中國大櫻桃產銷研大會 5月15日陝西澄城召開
    5月9日上午,陝西澄城縣第四屆櫻桃文化藝術節新聞發布會在澄城縣萬麗酒店召開,澄城縣政府副縣長黨俊平、澄城縣外宣辦主任焦雅麗、澄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賀弘安、澄城縣果業局局長劉英俊和澄城縣莊頭鎮鎮長高松,以及來自省市縣30餘家媒體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共同出席發布會。
  • 第三屆中國智能教育大會召開在即,編程貓李天馳將聚焦中小學智能與...
    我國高度重視人工智慧,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指出「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將人工智慧科普教育課程納入常規教學,並明確到2030年人工智慧總體水平要達到世界領先。在此背景下,10月9日至11日,第三屆中國智能教育大會將於西安召開。
  • 河北地質大學博物館被授予中國地質學會首批地學科普研學基地!
    11月28日至30日,2020年地學研學導師培訓班暨首批地學研學基地授牌儀式在湖北宜昌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秭歸產學研基地舉行。本活動由中國地質學會主辦、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承辦,共有來自全國各地100多名地學研學從業人員參加。
  • 2020研學實踐教育高峰論壇在南寧召開
    本報訊 (記者閆松)12月19日—20日,由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南寧師範大學主辦,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廣西地理學會、廣西啟迪科教有限公司承辦的「新時代 新研學」——2020研學實踐教育高峰論壇在廣西南寧召開。
  • 第四屆國際中醫藥防癌抗癌科普大講壇在線隆重召開
    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腫瘤外治法專業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光動力治療專業委員會、北京中醫疑難病研究會腫瘤協作委員會主辦,北京應象橋文化傳媒、北京愛之家公益服務中心共同承辦的「第四屆國際中醫藥防癌抗癌科普大講壇暨首屆醫患共同決策與交流在線論壇」於2020年8月22日在線隆重召開。
  • 高素質專業研學人才培養缺失,千億研學市場痛點怎麼破?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崔文燦8月28日,廣州市研學實踐協會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在廣州旅遊商務職業學校召開,有78家單位會員出席大會。與會單位涵蓋了政府部門、中小學校、高校、旅遊行業機構以及研學服務機構。
  • 2020第三屆中國·淄博國際化工新材料產業大會暨「四新」展召開
    2020年12月16日,由中國氟矽有機材料工業協會、桓臺縣人民政府、中國環氧樹脂行業協會(籌)主辦,北京氟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國化新材料技術中心、東嶽氟矽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凌志新材料有限公司承辦,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淄博市人民政府、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中國膜工業協會支持,並共同邀請相關機構及相關國際組織聯合舉辦的2020第三屆中國·淄博國際化工新材料產業大會暨
  • 廣州市研學實踐協會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在廣州旅商順利召開
    2020年8月28日,廣州市研學實踐協會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在廣州市旅遊商務職業學校召開。大會表決通過協會章程,並表決通過會長、副會長、秘書長、監事、理事。廣州市研學實踐協會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現場廣州市旅遊商務職業學校校長吳浩宏擔任首屆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