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評獎委員會發布《關於表彰2019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決定》(豫社科獎[2020]2號),對經過層層遴選的260項社科優秀成果進行表彰。河南大學共有41項優秀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4項、二等獎18項、三等獎19項,分別佔比27%、16%、14%,獲獎總數在河南省高校和社科研究部門中繼續位居第一。
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每年度評選一次,是對河南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最高評價。獲獎成果在其研究領域提出了重要的觀點或理論,具備較高的學術價值或應用價值,並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一定影響。2019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選共評出260項優秀成果,其中一等獎15項,二等獎110項,三等獎135項。
河南大學獲一等獎的成果分別是:《服務與引領:新時代高校黨的建設實踐研究》(著作作者:王明欽)、《項目制貧困治理:理論與實踐》(著作作者:劉俊英)、《漢語方言Z變音的類型分布及歷史流變》(論文作者:辛永芬)、《鈞窯銅系青藍釉》(著作作者:王洪偉)。此外,《中國城鎮的公共休閒服務》(著作作者:程遂營)等18項成果獲二等獎;《我國民法典中危險責任制度的建構》(論文作者:嶽紅強)等19項成果獲三等獎。獲獎成果的學科組分布為:中國文學7項、經濟理論5項、教育學4項、語言學4項、新聞學與傳播學3項、藝術學3項、應用經濟3項、法學2項、考古學2項、馬列科社2項、中國歷史2項、社會學1項、世界歷史1項、外國文學1項、政治學1項。
國家社科基金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最高級別的科研項目,資助覆蓋面廣、影響力大、權威性強,深受全國學術界的高度關注。在今年的項目申報過程中,河南大學高度重視,各基層單位密切配合,精心組織動員、層層論證審核,努力克服申報人員不足和新冠病毒帶來的重重困難,確保項目申報質量。河大獲批47項202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其中重點項目2項,一般項目24項,青年項目6項,後期資助7項,教育學5項,應急專項1項,藝術學1項,高校思政課研究專項1項,立項總數位居全省第一,全國高校排名18位。
近五年來,河南大學緊緊圍繞一流學科大學建設大局,積極營造學術氛圍,不斷加強項目管理,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共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28項。
"雙一流"建設以來,河南大學深入推進人文社科研究領域,倡導學術爭鳴,促進協同創新,鼓勵學科交融,營造科研創新和發展的良好環境。尤其在創新團隊、重大項目培育,特色新型智庫等項目中,具有重大學術創新價值和社會影響的標誌性成果接連而出,對鞏固河南大學的學術聲譽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素材來源:河南大學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