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李玫瑾教授的一個講座,她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對夫婦,是清華畢業的博士,兩人均在外企工作,收入不菲。媽媽生完孩子3個月就返回職場上班了,因為一個蘿蔔一個坑,不回去上班怕保不住職位。
但是這對夫妻家裡的老人,又沒辦法過來照看孩子,最後,夫妻倆只好請了一個保姆照顧孩子。半年之內,換了3個保姆。
最後小區的人都看不下去了,原來保姆經常夾著孩子去撿廢品,到最後,大家覺得那根本不是帶孩子,就是撿廢品了,順道夾著孩子。
結果問題很快就來了,這個孩子跟別的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對比很明顯,別的孩子非常活潑,這個孩子就非常蔫巴。
其實孩子2、3歲之前,最好是爸媽親自帶。交給老人尚可,但如果是保姆,就很難讓人放心。因為有的保姆真的不專業。
常常有人問:是拼命的存錢重要還是教育孩子重要?
我個人覺得,教育孩子肯定是比拼命存錢更重要。
給你講個我身邊的故事吧。我表哥家的小孩子13歲了,他從1歲起就和爺爺奶奶留在了老家,表哥和嫂子常年在蘇州打工。
這幾年暑假,哥嫂都會把孩子接到蘇州玩玩,可小侄子明顯對哥嫂愛答不理,總是拿著手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我嫂子給他做了一大桌子好吃的,動不了幾筷子,卻愛吃垃圾食品方便麵啥的,13歲的孩子因為挑食長得很瘦小。也不愛學習,玩起遊戲來飯都不吃。
哥嫂儘自己一切可能想彌補孩子,可是缺失了十幾年的東西,真的是一下子可以補回來的嗎?
作家龍應臺曾說:「做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所以,過了期限的教育,是很難補回來的。
你現在拼命存錢就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如果孩子未來不學無術,沒有教育好,那您拼命存再多的錢也沒有意義,也買不回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教養,而只有健全的人格和教養,才會讓孩子擁有獲取幸福生活的能力。
孩子童年期的養育和照顧很重要,很多小時候養成的好習慣,會對孩子一生產生積極影響。所以,小時候接受良好的教導和養育,對孩子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所以孩子小的時候,教導和養育最好由爸爸媽媽承擔。如果把孩子留在老家,交給老人教育,說實話,大部分老人因為思想和見識有限,無力承擔這麼重的教育責任。孩子的教育結果也不會盡人意。
1、只要不是吃不上飯,就留在老家照顧孩子吧。孩子的成長和教育離不開父母悉心教導和培養,老人畢竟年紀大了,體力心力都跟不上。
2、如果實在經濟有困難,可以留一個人在家。就是媽媽留在家裡會好一些,只爸爸一個人出去打工。這樣既兼顧了家庭支出,也兼顧了照顧和教育孩子。
給孩子留下金山銀山,不如良好教育的綠水青山。共勉~
~歡迎您在評論中發表自己的不同觀點~
我是格格鬥,2歲男孩的媽媽,喜歡讀書,熱衷兒童心理學研究,育兒路上與寶寶共成長。歡迎你關注我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