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臍部護理是非常重要的,寶媽千萬不能忽視。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在大多男性甚至許多沒當媽的女性眼中,分娩似乎不是什麼難事。「除了孕期遭些罪,分娩時疼一疼,孩子也就出來了,一切就過去了。」
事實真的這麼簡單?當然不是,真有那麼簡單也不會出現各種分娩問題了。
都不說剖宮產光是開刀的方式就有多少種,單說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順產」,其實都遠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很多時候順產也需要開刀,「側切」帶來痛苦和心理壓力是很多人都難以想像的。不僅如此,即便孩子出來了,產婦還有可能要經歷手剝胎盤的痛苦。甚至再挨一刀。
看到這肯定有人會問?孩子出生了還要挨一刀?當然,確切地說是挨一「剪刀」,沒錯,就是剪臍帶。
這看著不起眼的一剪刀,其實意義非凡。
只有這一剪刀下去,胎兒和母親才算真正意義上的分開,標誌著胎兒「母體分離」大功告成。寶寶才真正意義上算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其實之前我對這個問題也很好奇,查詢了一大圈,大部分人說不疼,但也有人說還是有感覺,甚至有說「挺疼的」。這就讓我很緊張,一直挺擔心。
不後來臨產時我才發現,我完全是想多了。
分娩時種種過程早已把我折騰得精疲力竭,我壓根就不知道臍帶是什麼時候剪的,更沒注意到的當時有沒有痛感。
後來跟醫生諮詢我才知道,剪臍帶是沒感覺的。
因為在分娩過程中,嬰兒出生時,胎盤也會和子宮剝離,這時你還有感覺,尤其特殊情況需要醫生手工剝離胎盤的情況下,痛感更強烈。
一旦胎盤剝離完成,它會在胎兒分娩大約15分鐘之後排出體外。此時胎盤也完全和母體分離了,剪臍帶孕媽自然不會感覺到疼痛。
至於嬰兒,也不用擔心他會疼。因為臍帶上的神經不是痛覺神經。而且新生兒剛剛出生,身體內各種神經都尚未發育完全,處於非常遲鈍的狀態,這一剪子下去他們根本都沒啥感覺。
不過雖然剪臍帶不疼,但是新生兒的臍部護理還是很重要的。一不留神造成感染,會非常影響娃的健康。
1)新生兒臍部最大的風險就是感染
新生兒臍部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感染,作為絕大多數孩子身上的第一個開放創口,臍部護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是保證醫生進行正確規範的臍部結紮,這點絕大多數正規醫院都能辦到,其次就是做好日常護理,避免感染。
一般來說,嬰兒臍部的結紮殘端會因為失去血液而逐漸變乾枯,最後直接脫落,這時候孩子基本安全了,沒啥風險了。
但殘端脫落之前是最危險的時候,需要時刻保持臍部的清潔乾燥。保持清潔可以確保細菌侵入不了,保持乾燥能夠保證減少細菌繁殖,同時有助於殘端加速脫落。
世衛組織WTO在臍部護理方面給出如下建議:
2)臍部有血跡出現,一定要及時處理
預防雖然是護理的關鍵,但遇到特殊情況也不能猶豫,要及時處理。實在不行就趕緊向醫生求助。
除了感染之外,臍部偶爾也會一些異常情況,比如出血。
形成臍部出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衣物、紙尿褲摩擦殘端,或者是結紮不緊、血凝功能異常情況都會導致出血。
出血量不多時,家長可以用紗布輕壓肚臍幫忙止血,如果不行就及時就醫。
3)臍部殘端脫落的注意事項
首先是時間上,大多數娃的臍部殘端會在出生後7-15天內漸漸脫落,有些時間可能要長一些,但如果超過了60天還未脫落,別猶豫,趕緊就醫檢查。
有些孩子臍部殘端脫落之後,臍窩處會有個小創面,這個創面可能還需要十多天才會癒合。期間創面也可能會出現少量液體,家長一定要做好清理。
另外,還有些機率不高的異常情況,比如創口出現顆粒狀紅色肉芽、膿性分泌物、糞水、清亮液體、臍茸等物,不要猶豫,趕緊就醫就對了。
1)肚子咕咕叫是肚臍進風了?
這種說法是無稽之談,肚子咕咕叫其實是正常的「腸鳴音」,是嬰兒腸子中氣體和液體流動發出的聲音,不存在什麼「臍部漏風」,更不用「針扎」治療,臍部不去碰才更安全。
2)肚臍不能清理,容易生病?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種認知,其實這是習慣性錯誤導致的,在嬰兒臍部殘端脫落之前,確實不要輕易去觸碰臍部,但是清洗護理消毒還是要做好的。
之後隨著孩子長大,肚臍長完整了,日常護理也是很有必要的,當然不能使勁兒去摳,而且如果長時間不清潔處理,反而容易誘發臍部炎症。
錦鯉媽咪碎碎念
總之,孩子肚臍確實是比較脆弱的部位,日常護理一定要做好,而至於剪臍帶會很疼的說法,就是無稽之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