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算法下,服裝業Stitch Fix玩起高級盲盒,做了30億美元?

2020-12-20 時有趣

導讀:

DTC——Direct-To-Consumer(譯:直面消費者),作為一種新興的商業模式,是指品牌的商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包括消費者的需求也可以直接傳遞給品牌方的全新商業模式。

目前,歐美等國家的DTC品牌成長速度驚人,據網際網路女皇《2018 Internet Trends》報告,美國 DTC 新品牌在3-5 年內就迅速做到 1 億年收入規模。國內對此也有不少預測聲音,認為在未來 5-10 年,中國市場大概率會複製類似的發展路徑。

為此,時趣將推出系列文章分析國外成功的DTC品牌,分享他們的商業模式與營銷方式。

人類的生活已經越來越智能化、個性化,比如電商網站通過用戶購物車、瀏覽和搜索偏好為用戶個性化推薦商品,新聞資訊和社交媒體平臺幫用戶自動篩選感興趣的內容,以及點評網站推薦餐廳、導航系統優化路線等等,機器學習算法正在悄然改變人類的生活。

這種機器算法也出現在了服裝行業,正在改變人們的穿衣搭配。Stitch Fix是美國一家DTC品牌,以機器學習算法和設計造型師結合的個性化服裝電商平臺。通過算法和設計造型師幫助消費者選擇服飾,以數據驅動服裝服務,簡化用戶決策,提升用戶購物體驗

2010年前後,DTC模式開始從現象成為常態,美國互動廣告局IAB把這一年作為 DTC元年。Stitch Fix成立於2011年美國舊金山,正是國外DTC品牌興起之年。初創時期,品牌提出a new way shop,重新定義了購物體驗。同時,品牌將目標消費者鎖定在女性群體,用戶只需要在官網註冊帳戶,並根據問卷提示,提交消費者的尺寸和風格等相關偏好數據。

品牌再通過AI算法進行數據學習,並結合專業設計造型師的搭配建議,專門為用戶挑選5個服飾盒子,從偏好和專業搭配角度,給到用戶意料之外的服飾推薦。用戶可以從5個盒子中挑選中意的服飾,為其付費,不合適的可以退回。此時,算法會根據用戶的挑選結果再進行學習,不斷迭代優化算法模型,來提升推薦準確性。

目前,Stitch Fix 已經將服務類別拓展到男裝、童裝,並且為品牌的購買會員提供直接購買服務「Shop Your Look」,會員可以通過瀏覽官網搭配的服飾直接進行下單,購買服裝。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Stitch Fix擁有320萬客戶,在2018財年的收入為12億美元,利潤為4500萬美元。在2019年公司拓展新業務投入較多資金時,收入仍保持增長達到16億美元,利潤為3690萬美元,並且有投資機構為該公司的估值達到30億美元,這表明所有AI數據科學和個性化服務都正在獲得回報。

產品聚焦於個性化服務

隨著AI機器算法的精進,未來,越來越多的品牌只是為少部分消費族群服務。同時,值得品牌注意的是,未來不可避免的是個性化將成為品牌生死存亡的命脈。

Stitch Fix創始人兼執行長卡特裡娜·萊克(Katrina Lake)在一次採訪談到,如果一個人沒有收到他喜歡的東西,他就會停止使用Stitch Fix。對於品牌而言,沒有任何選擇,只能專注於數據,留住用戶。

這意味著Stitch Fix必須通過不斷收集、積累用戶反饋的反饋數據,不斷把算法模型調教好,讓它更符合用戶興趣偏好,幫助用戶感知他想要的東西。所以,品牌一直重視在機器算法學習上的投入和挖掘,該企業的董事會中技術人員佔比35%,Netflix數據科學與工程副總裁埃裡克·科爾森(Eric Colson)於2012年加入,並擔任其首席算法官。

從人員佔比和人才招聘不難看出,算法驅動著Stitch Fix的一舉一動。可見,數據算法是其核心產品服務,是塑造品牌價值的核心。

那麼,Stitch Fix是如何利用算法打造個性化服務優勢的?

1.用戶註冊後沉澱基礎數據

用戶在網站成功註冊帳戶後,需要填寫Stitch Fix預先設定的問卷調查,填寫完畢後會為每個用戶創建一個人數據檔案,用來記錄該用戶所有數據更新、變動,比如每次用戶收到fix盒子後的反饋信息。

2.不斷積累數據,優化算法模型

數據科學的重點在於數據量的積累,越多的數據可以勾勒出更全面的事實概貌,尋找到真實,同時也降低誤差,提升算法推薦的準確性,減少用戶流失率。

為了積累更多用戶風格偏好的數據,Stitch Fix開發了一款基於IOS環境下的程序APP Style Shuffle,用戶打開軟體後會收到服飾搭配評分邀請,用戶可以每天為一套服裝搭配圖片進行評分。據了解該品牌290萬客戶中有超過75%的用戶使用了它,為公司提供了超過10億的評分數據。

這款程序它不僅可以用來訓練算法模型,了解用戶的個人風格傾向,提高推薦準確性;同時還能吸引用戶回到Stitch Fix,提升其個性化的產品能力,影響用戶打開率和回購率。

3.以用戶數據反饋,迭代個性化服務

與此同時,Stitch Fix不斷提升其個性化服務的能力。比如,當用戶退還為其搭配的襯衫後,設計造型師團隊會根據用戶反饋和數據結果,意識到用戶希望襯衫可以掩蓋腹部,胸部和袖口可以更寬鬆。在調整這些尺寸後,該團隊自行設計自己的服裝,以填補市場空缺,創造出可預見的高利潤率和購買率的商品。

另外,品牌也會徵求客戶反饋意見並精確衡量銷售服裝各個維度,根據用戶需求反饋,預測用戶對品牌潮流的關注和喜好度,來擴大服裝品牌類別。從而實現其大規模提供個性化樣式的能力,將目標消費群體從富有人群擴展到中等水平的人群。

品牌基於不斷的數據積累、優化,再通過人腦+專業設計造型師,逐漸完善Stitch Fix的推薦準確性。這和奈飛的算法推薦有點類似,奈飛算法的優勢在於對用戶愛好理解得更深,結合用戶喜好和內容種類,為內容和用戶打標籤,再根據不同用戶喜歡的內容來進行匹配、引導,並且很大可能是為用戶帶來意料之外的驚喜,該品牌也是如此。

但不同的是,奈飛的商業模式是依靠小眾、晦澀電影,電視節目的長尾效應來推動需求,這些電影和節目的成本很低,它一般不推薦大片,因為會員訂閱費可能有限,但奈飛的推薦是很成功的,點播量均有提升。Stitch Fix是重視用戶偏好,所有推薦的出發點在於伴隨客戶成長生命周期,服務客戶,挖掘客戶終身價值,實現客戶」長尾效應「。

在Stitch Fix的數位化、個性化產品服務能力下,該品牌在營銷上也延用了這種風格,專注、極簡和個性化。

1.專注社交營銷,多渠道連結

DTC品牌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品牌官網網站的營銷角色佔比很重,Stitch Fix主要以官網為基礎,提供產品服務和諮詢,展示品牌動態和服裝搭配風格,以此作為品牌的主要流量入口,洞察和跟蹤用戶變化數據。

另外,DTC是指直接面向消費者,意味著品牌需要多渠道連接消費者,Stitch Fix 運營了Facebook、Insgram、YouTube等社交媒體,同時創始人Lake在Facebook上非常活躍,也起到了社交營銷的作用,但最終都是連結到官網,就像開放了無數條河流小溪,最終都會流向大海一樣。

以Facebook為例,如果用戶身邊朋友有發布有關內容,基於Facebook算法,很大程度上你會收到相關推薦;另外,如果用戶主動搜索進入Stitch Fix會看到以下這個好評推薦,吸引用戶繼續瀏覽相關信息。

在YouTube上會分享不同場合下,如何搭配服飾的短視頻,展示品牌的專業造型能力和品牌審美,以視頻圖像形式,更具場景感觸動消費者關注和體驗。

2.重口碑營銷,發揮KOC價值

相對於在數據算法領域的重視和投入,該品牌在營銷上投入會更加謹慎,更加重視營銷信息的有效性,傾向於口碑營銷,通過客戶購買評論而觸動其他消費者,讓潛在客戶被口碑打動,儘量避免狂轟亂炸式的營銷信息對用戶的打擾。而這一點和Yotpo的一份研究較為契合,調查研究顯示,約98%的受訪者表示,客戶評論是購買DTC品牌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以Facebook和YouTube為例,品牌會從個性化推薦、用戶Aha時刻和個性化服務三個方面,向用戶展示產品的優勢,觸動用戶自來水似的推薦,發揮KOC營銷價值,來引導其他用戶的關注和下單。

在YouTube上可以看到關於Stitch Fix的話題,均是用戶主動分享「開箱體驗「,獲得不少網友的點擊量和互動。通過用戶以開箱體驗,高級盲盒的玩法,也提升了圍觀消費者的好奇指數,提升訂購量。

3.個性化營銷,展示品牌關懷

另外,依靠Stitch Fix的數據算法優勢,個性化營銷也更具優勢,品牌會了解到用戶最近的生活狀態,給予用戶適當的品牌關懷,創造了超消費者預期的購物體驗。

Stitch Fix之所以被消費者追捧的原因在於其機器學習算法,可以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但品牌也正在面對傳統服裝行業和現代電子商務的雙重夾擊,比如服裝業瘋狂打折、零售商平臺狂轟亂炸式推薦。

當然,該品牌也有自身需要關注和解決的三大問題:如何拓展客戶群體、維持用戶粘性以及提升數據推薦準確性。或許,品牌下一步將是利用AI數據算法指導商業競爭決策,加快數位化決策進程。

文章參考:《Stitch Fix Is Diving Deep Into Data for a More Tailored Experience It Hopes Can Stand Up to Amazon | Fortune》;《Stitch Fix App Becomes 'Stickily Addictive》;《My personal shopper》.

本文視頻素材和導圖來自網絡

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謝絕商用

Empower Creativity

相關焦點

  • 用算法推薦服裝的電商Stitch Fix:股價暴漲40%!
    核心提示:公司的創始人兼執行長Katrina Lake表示,公司全年將實現20%至25%的增長,達到20.5億美元至21.4億美元,並或許將有很大可能超過預估的20.1億美元。
  • Stitch
    The goal of the merger is to stitch together two geographically distinct carriers with a history of financial struggles into a stronger airline that would compete better with lower-cost rivals
  • 盲盒也瘋狂 泡泡瑪特赴港IPO,估值或超60億美元
    來源:證券日報逛街時,經常能看到盲盒售貨機前圍著一群人。別看這小小的盲盒,其背後不僅有一大群狂熱的粉絲,而且馬上就要上市了。11月22日晚間,泡泡瑪特通過港交所聆訊,預計此次赴港IPO的募資規模為2億美元至3億美元。
  • 盲盒大王泡泡瑪特擬12月11日在港上市,最多融資6.74億美元
    11月30日早間消息,據財聯社報導,泡泡瑪特擬以每股31.5-38.5港元在香港發行股票,擬發行1.357億股股票,籌集至多6.74億美元,預計將在12月11日掛牌上市。公開資料顯示,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最早是一家玩具合集「夫妻店」。
  • 你拆的「盲盒」要上市了:POP MART獲超1億美元融資,最快下月啟動赴...
    你拆的「盲盒」要上市了:POP MART獲超1億美元融資,最快下月啟動赴港IPO 每日經濟新聞 2020-04-
  • 花費百萬的Netflix推薦系統,有那些值得借鑑的特性
    2006年,一家通過租用傳統DVD影片發跡的網站netflix宣布了一個消息:他們將舉辦一次大賽,第一個能夠將該網站推薦效果提升10%的團隊將會獲得100萬美元的獎金。他們算法是怎麼做到的呢,讓我們留個懸念,文章結尾再做說明。而通過這次百萬大獎賽,netflix升級了自家網站的算法,在工程師中塑造了財大氣粗的大公司形象,發掘了無數優秀算法人才,可謂一舉多得。
  • 泡泡瑪特赴港上市,熱度前景如同盲盒般難料
    來源:瑞銀私人財富俱樂部泡泡瑪特,這家生產盲盒玩具的公司,如今已經赴港上市,評估市值甚至有望達到70億。然而,大多數企業上市其實也如同盲盒一樣,只有打開了才知道裡面究竟是什麼。最近,一個主打盲盒玩具的公司即將上市,並且從去年新三板摘牌時的估值20億人民幣,到現在媒體報導估值已經達到60億美元。直接翻了20倍。所謂盲盒,意思就是人們看不見盒子裡面裝的到底是什麼。
  • 把試衣間搬進家裡,看Stitch Fix如何顛覆女性購物方式
    支付 20美元造型費的消費者,一定是希望最後能買到合適的單品,因此也十分願意填寫個人數據。Stitch Fix 的資料庫十分詳盡,用戶的個人信息達 50餘類(體重、內衣尺碼等),而網站所覆蓋的 200多個品牌,則包括 100~150個信息點(細分到顏色、袖長等)。Lake 認為這樣做很有必要。
  • 1000億的泡泡瑪特和盲盒裡的95後
    泡泡瑪特做的玩具仿佛有一種魔力。這家公司做的玩具,幾乎清一色都是面無表情的搪膠人偶,其中最受歡迎的那個叫Molly。2016年8月,泡泡瑪特推出第一個「Molly Zodiac」盲盒系列。天貓旗艦店上線當天,200套預售產品在4秒內全部賣光。2019年,單單是Molly一個玩具就賣出了4.56億元。
  • 當我們在談論盲盒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由泡泡瑪特帶動的「盲盒」式消費熱潮,悄然間已風靡大街小巷——商場的鋪位、自動售賣機,甚至是超市的生鮮大禮包都玩起了「盲盒」式營銷。媒體關於泡泡瑪特的分析文章不少,今天我們換個角度,來議議從走紅的盲盒消費背後所看到的一些趨勢。
  • 這家賣盲盒的企業,年營收超16億、估值457億,怎麼做到的?
    賣盲盒的泡泡瑪特,已成為2020年年末最受資本市場關注的一個IPO項目。根據了解,目前泡泡瑪特估值約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57億元),更有數據預計,其上市後市值破百億美元甚至更高只是時間問題。那麼問題來了,在消費者眼中的盲盒公司,為什麼會備受資本市場青睞?
  • 盲盒是啥?為何半年營收1.6億?盲盒裡隱藏款售價竟然高達3000元?
    9月16日,#炒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登上微博熱搜榜,引發廣泛討論。炒盲盒正代替炒鞋、炒幣,成為新一代割韭場。也許你還沒有聽過這個名字,那麼盲盒到底是個啥?為何這般火熱?今天筆者就來聊聊盲盒。一、什麼是盲盒?
  • 美國也有盲盒熱潮?力壓芭比娃娃和漫威的玩具品牌,是這樣做的
    作者:Dkphhh過去一年,盲盒成了消費降級大背景下為數不多稱得上「升級」的產品,它所帶來的熱潮甚至一度和炒鞋相當。以盲盒為代表的潮玩也順勢成為文創產業最熱門的風口。就在中國青年追逐盲盒的當口,美國的玩具消費市場也一夜之間被盲盒佔領。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85後創始人火了
    而到2019年,泡泡瑪特營收已達16.8億,淨利潤是4.51億元。3年時間,泡泡瑪特淨利潤暴漲近300倍!僅用三年時間,就華麗轉身成港股上市公司。可以說,這一切,都源於他們2016年推出的爆紅產品——盲盒。什麼是盲盒?
  • 「盲盒」千億巨頭泡泡瑪特上市!賣盲盒一年賺4.5億 85後...
    截至發稿,泡泡瑪特股價漲幅為82.08%,報價70.1港元,目前總市值為968億港元。   在2015年,創始人王寧注意到Sonny Angel系列潮流玩具產品復購率極高,貢獻了公司年銷售額的30%。自此公司開始嘗試推出自營潮流玩具,2016年4月取得Molly的IP授權並引入盲盒玩法、6月上線潮流玩具社區「葩趣」APP,開啟向IP孵化運營商的轉型。
  • 獨特模式受追捧 盒子電商Stitch Fix股價暴漲
    截至4月27日的三季度Stitch Fix Inc.錄得純利704.8萬美元或每股收益0.07美元,儘管較去年同期945.9萬美元或每股收益0.09美元有所下滑,但是遠超市場預期。華爾街分析師普遍預期Stitch Fix Inc. 三季度錄得每股0.03美元虧損。Stitch Fix Inc.
  • 泡泡瑪特憑什麼年賺16億?盲盒生意是怎樣榨乾你的錢包?
    而在近日,市場傳出消息,泡泡瑪特定價區間為每股31.5港元-38.5港元,發行1.357億股,籌資至多6.74億美元,預計12月11日上市。   2018 年起,電影票房總收入超 600億,2018-2019 年增長率約為3%。對觀影人次(人數*次數)及票房收入做相關性分析可看出二者呈現高度相關。潮流玩具行業的增長或遵循類似的趨勢。   潮流玩具的復購率較高及新系列推出需要一定時間積累的特性,使得用戶購買頻次保持在相對穩定範圍內。
  • 潮玩背後的財富密碼:泡泡瑪特IPO估值或超60億美元
    11月22日晚間,泡泡瑪特通過港交所聆訊,並披露聆訊後資料集,泡泡瑪特本次赴港IPO的募資規模預計為2億美元至3億美元。據相關媒體報導稱,泡泡瑪特的IPO估值或超60億美元。對於公司估值,泡泡瑪特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切以港交所公示為準。不過一位資深投行人士認為,該估值符合當前資本市場對泡泡瑪特的預期。
  • Netflix進軍華語市場:鯰魚來了
    邀(砸錢)請神仙製作團隊,網飛是身經百戰見的多了——像是去年找阿方索·卡隆拍的《羅馬》投資4000萬美元,可票房只收回了440萬美元——錢不是問題,千金難買大佬樂意。早年間也有一些科技企業想在流媒體上玩花活,但商業常識告訴我們:網際網路產品能否做起來,最重要的兩個因素是技術和用戶。流媒體這行當,起初是一來技術跟不上,二來觀眾不認可,自然無法做大。
  • 1000億的泡泡瑪特和盲盒裡的95後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泡泡瑪特做的玩具仿佛有一種魔力。 這家公司做的玩具,幾乎清一色都是面無表情的搪膠人偶,其中最受歡迎的那個叫Molly。2016年8月,泡泡瑪特推出第一個「MollyZodiac」盲盒系列。天貓旗艦店上線當天,200套預售產品在4秒內全部賣光。2019年,單單是Molly一個玩具就賣出了4.5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