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小新說:
說起「大白」,很多人都會想到《超能陸戰隊》裡的那個機器人,只要在大白溫暖的懷抱裡,再大的痛苦也會慢慢融化,再多的煩惱也會漸漸忘記,剩下的只有溫暖。不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羨慕小宏有一個溫暖的大白,他會給小宏的內心帶來滿滿的安全感,陪伴他度過不平靜的青春歲月。
其實,在福州新東方也有一位「大白老師」陪伴孩子們度過快樂的學習時光。福小新很好奇,為什麼楊英傑老師會被稱為「大白老師」。原來在他任課的前一天,他的朋友給他取了「大白」的外號,原本只是有趣的一個說法,他卻在多年教學中活成學生與家長心中無所不能、溫暖無比的「大白」。
說起與語文結緣,大白老師說,這一切都離不開媽媽的影響。
拿過全國作文金獎的媽媽將教育融入到生活中,給了大白老師很多美好的回憶,讓他發現生活中的美,表達生活中的美。
在戶外遊玩時,媽媽會從身邊看到的東西開始聊起,讓他不斷表達看到的,想到的一切。大白老師記得很清楚,哪怕只是一句話,媽媽都會鼓勵他表達出來。在鼓勵的同時,媽媽也會說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就在這樣在觀點碰撞中,媽媽把很多人生的道理、生活的常識也都告訴了大白老師。
因為過往學習的深厚積澱,高考時他拿下語文高分成績,從本科到碩士一路攻讀漢語言文學。
大白老師的孩子們
當自己從學生轉變為教師的角色,大白老師也把這套理念傳遞給更多的家庭。他時常會給家長們布置一些學習任務,讓他們帶著孩子在生活中打開語文世界。
語文並非只是講題、刷題就能學好的一門學科,它需要孩子們從日常的點滴中不斷感悟和發散思維。
因此,語文學習更多地是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啟發。
大白老師在朋友圈展示孩子們的作文
如何做好日常的教學?
大白老師的答案是「把家庭教育作為抓手,知識點作為一個切板,再從分數提升來進行外化。」
有一次,大白老師在課上教朱自清的《背影》,引導孩子們說出對父親想說的話,並當場寫出一篇小作文。其中一個學霸孩子一直寫不出來,大白老師感到奇怪,於是課下單獨找到孩子詢問原因。原來孩子是單親家庭,從小跟著媽媽長大,在她的世界裡沒有爸爸這個概念。
大白老師告訴她可以想一想生活中有沒有什麼人物切合你對爸爸這個形象的理解。孩子脫口而出:「大白老師,我可以把你當成爸爸來寫嗎?」
大白老師給出的答案則是「不行」,他耐心解釋道:「我的身份是你的老師,並不是父親的角色,不能給予你父親可以給你的一切。」
孩子眼神黯淡,大白老師繼續補充道:「你可以把媽媽當成爸爸來寫,因為你的媽媽在做好母親這個角色的同時也承擔了爸爸的角色。」
學霸同學聽完,很快有了靈感,提筆唰唰地寫下她對父親想說的話。
事後,大白老師在電話裡和孩子的媽媽講述了前因後果,並把這篇小作文念給媽媽聽,電話另一端媽媽一度忍不住淚崩,對大白老師的引導表示一再地感謝。
家長和大白老師的交流
在剛剛過去的一個財年中,大白老師拿到了集團優秀教師的榮譽。這麼多年的教學中,大白老師驕傲時刻有很多,但從來不是教師技能大賽獲得冠軍、續班第一、獲得優秀教師這樣的榮譽,更不是學生成績進步多少分。
「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大白老師說。
大白老師獲得集團優秀教師榮譽
真正令他驕傲的是在教學中幫助到一個關係緊繃的家庭重歸於好。
因為大白老師往日裡的溫暖和課堂上的循循善誘,同學們都願意和他袒露心聲。
有個孩子在寫給大白老師的信件中表露出對生活的的絕望。
這個家庭中,媽媽對於孩子的控制欲極強,要求孩子必須在同齡人中做到拔尖。而孩子即使付出全力也無法達到媽媽的要求,抑鬱的情緒堆積在她心裡。
一次,孩子的爸爸和媽媽不約而同找到大白老師,媽媽希望老師多加指導,給孩子更多學業上的幫助,而爸爸則向老師表示讓孩子快樂成長,不要布置太多的任務。
而對於孩子的情況,兩位家長完全不了解,還在和老師「聊學習」。氣憤的大白老師將爸爸與媽媽拉到一個聊天組,開啟三人視頻,嚴肅認真地對家長說孩子在學習上已經有了很大的壓力,壓力大到了崩潰的邊緣。
爸爸媽媽聽完之後完全瞬間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愛已經變成了威脅,和大白老師視頻後,夫妻兩人決定開始站同一陣線,商量對策。
經過溝通,大白老師給出一家三口人請假出去旅遊一周的建議,把學習任務先放在一邊,把重建家庭關係放在首位,並要求家長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情詢問一下孩子最想去哪,家長力所能及去地去完成孩子的願望。第二件事是讓孩子來規划行程。第三件事是一家三口人找一個安靜的空間,一起說說自己的缺點。
這三件事的初衷是一是讓家長學會尊重孩子,二是讓孩子從被規劃到學會自我規劃,三是讓一家人表達訴求,自我反省,解決矛盾。
經過了這件事,媽媽的心態有了改變,沒有了對孩子的壓迫,學會了欣賞孩子的閃光點。孩子也在後來的學習中開始變得開朗樂觀,學習成績比之前有了更大的進步。
大白老師的孩子們
通過與孩子以及家長的交流,大白老師用愛和溫暖影響了一個又一個家庭,以至於他成為了不少家長困惑時的心靈導師。
因為信任大白老師,一些二胎家庭的家長將兩個孩子都放心地交給他,有時候家裡孩子出現了矛盾,大白老師也會熱心地支招。
來到新東方泡泡少兒部教學以前,大白老師已經是一名頗有人氣的大學語文教師,一間容納400人的階梯教室往往坐得滿滿當當,偶爾他還會給步入社會的職場人士教授MBA課程。
但即使「桃李天下」,他心中仍然沒有滿足感。「因為大學生思想已經定性了,很難從根本上用教育的理念給他們一些幫助。如果想要通過教育的方式來影響更多的孩子的話,可能少兒的老師更適合我。」
抱著這樣的想法,他來到福州新東方,回憶起第一次給小朋友上課, 「害怕」的心情還歷歷在目。頂著「大學老師 」的光環,一個完美的課堂幾乎是所有人對他的期待,無形中大白老師對自己的要求也更加嚴格。
大白老師的孩子們
臺下的學生從大學生轉變為小學生,橫跨十多歲的的年紀,教學方式和教學風格都要開始一輪新調整。只是一輪精心的課程籌備過後,第一節課並沒有達到他理想的狀態。
原來孩子們在課間因為一些小事發生了爭執,當場他就受到了一些質疑。事後,他特意和兩方家長諮詢孩子的成長情況,從性格上了解孩子矛盾的形成原因,及時疏導。
這節「不夠完美」的課程也給了大白老師新的思考,老師幫助孩子學科提分只是其次,更重要的還是在教學中影響孩子的品性。而這一次思考也成了他在新東方教學過程中貫穿的行為綱領。
所幸他教學的是語文學科,很多道理都可以融入到課堂案例之中。
從此,每次接手一個新班級,他都要在開課前和家長們進行電話溝通了解,有時動輒500人次的溝通,他都事無巨細地記錄著。
即使一個新學期結束後,他也會定期對家長回訪。在他眼裡每個階段孩子都會有不一樣的變化,作為老師要看見孩子的成長。
大白老師的孩子們
從學科導師、師訓組長、校級培訓師一路蛻變,在福州新東方,大白老師的教育理念輻射到更多新老師,也影響更多孩子。
作為培訓師的大白老師
不僅是日常的教學工作,教育這事兒早已融入他的生活,並在公益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每年不定期來到閩侯的一個公益組織做2、3次義工,幫助一些需要關愛的孩子。
「面對這群特殊的孩子,我們不僅要做身體上的一些幫扶,也要做好心理上的一些疏通,因為他們的人生可能很短。」大白老師記得第一次幫扶的孩子年僅7歲,而一年後孩子便離開了世界。
「雖然當下很難過,但是難過之後是安慰,在最後的時間裡陪伴他走過一段路,多多少少給他一些慰藉。」
當福小新折服於大白老師的教育情懷時,而苦於自己沒有教學技能可以幫助他人時,大白老師笑著說:「愛就是一種能力。」
在生活和教學中,大白老師一直身體力行地踐行著「愛吾所愛」,用自己利所能及的力量「愛他人、愛自己、愛社會」。
我想不知不覺中,大白老師已經變成了孩子們心中無所不能、溫暖無比的「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