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學教授田永君做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凝聚態物理前沿論壇

2020-12-20 中國科學院

  9月11日,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田永君應邀做客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所凝聚態物理前沿論壇,並作了題為「比金剛石更硬的合成材料:設計、合成、測量與應用」的報告。報告由固體所副所長曾雉主持。

  田永君在報告中講到,發展新型高性能超硬材料已經成為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共同追求,這種追求的實現依賴於精巧的設計及特殊合成方法。過去的十年裡,田永君研究組首先基於Phillips的化學鍵介電理論建立了解釋極性共價晶體硬度的微觀模型,並據此設計出了一系列新型亞穩結構。通過揭示多晶極性共價材料新的硬化機制,建立了多晶極性共價材料宏觀硬度與顯微組織特徵尺寸之間的定量關聯,提出了量子限域效應主導多晶極性共價材料在小尺度範疇的硬化機制。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納米結構化是提高多晶材料硬度的有效手段。田永君研究組採用洋蔥結構的氮化硼和碳作為前驅體,成功地合成出極硬的平均孿晶尺寸小到幾個納米的納米孿晶結構立方氮化硼和金剛石,其硬度、韌性和穩定性均得到明顯改善,所得實驗數據為多晶材料硬化模型也提供了實驗佐證。對於實驗中超硬材料硬度的測量,田永君指出只要金剛石壓頭的壓縮強度大於被測超硬材料的剪切強度,即可實現其硬度測量,從而大大拓展了硬度的測量範圍。

  到場科研人員就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面積極提問,田永君也一一作答。報告結束後,田永君參觀了固體所極端環境量子物質中心的高壓實驗平臺。

  田永君,1994年於中科院物理所獲博士學位,1996年晉升為教授,1996年作為洪堡學者在德國Jena大學從事兩年合作研究,2001年被教育部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2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6年獲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200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現任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研究領域為新型亞穩材料的設計與合成。在Nature、PRL.、JACS、Adv. Mater.、ACS Nano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SCI他引2700餘次。獲5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合著出版中英文專著各1部、研究生教材1部。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研究成果曾分別入選2013年度和201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田永君作報告

會議現場

  

  9月11日,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田永君應邀做客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所凝聚態物理前沿論壇,並作了題為「比金剛石更硬的合成材料:設計、合成、測量與應用」的報告。報告由固體所副所長曾雉主持。
  田永君在報告中講到,發展新型高性能超硬材料已經成為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共同追求,這種追求的實現依賴於精巧的設計及特殊合成方法。過去的十年裡,田永君研究組首先基於Phillips的化學鍵介電理論建立了解釋極性共價晶體硬度的微觀模型,並據此設計出了一系列新型亞穩結構。通過揭示多晶極性共價材料新的硬化機制,建立了多晶極性共價材料宏觀硬度與顯微組織特徵尺寸之間的定量關聯,提出了量子限域效應主導多晶極性共價材料在小尺度範疇的硬化機制。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納米結構化是提高多晶材料硬度的有效手段。田永君研究組採用洋蔥結構的氮化硼和碳作為前驅體,成功地合成出極硬的平均孿晶尺寸小到幾個納米的納米孿晶結構立方氮化硼和金剛石,其硬度、韌性和穩定性均得到明顯改善,所得實驗數據為多晶材料硬化模型也提供了實驗佐證。對於實驗中超硬材料硬度的測量,田永君指出只要金剛石壓頭的壓縮強度大於被測超硬材料的剪切強度,即可實現其硬度測量,從而大大拓展了硬度的測量範圍。
  到場科研人員就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面積極提問,田永君也一一作答。報告結束後,田永君參觀了固體所極端環境量子物質中心的高壓實驗平臺。
  田永君,1994年於中科院物理所獲博士學位,1996年晉升為教授,1996年作為洪堡學者在德國Jena大學從事兩年合作研究,2001年被教育部聘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2002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006年獲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2008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現任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研究領域為新型亞穩材料的設計與合成。在Nature、PRL.、JACS、Adv. Mater.、ACS Nano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SCI他引2700餘次。獲5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合著出版中英文專著各1部、研究生教材1部。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研究成果曾分別入選2013年度和201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和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 

田永君作報告

會議現場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教授季恆星做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青年論壇
    5月8日下午,應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青聯會邀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季恆星做客固體所,並作了題為《Sp2雜化碳的電化學界面性質與電化學儲能應用》的學術報告。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成績和創新成果集中在電化學儲能中的界面效應和電荷輸運研究。
  • 愛爾蘭高威國立大學教授佔新民做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創新論壇
    愛爾蘭高威國立大學教授佔新民做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創新論壇 2017-08-28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8月27日,應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合肥智能機械研究所研究員李淼邀請
  • 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王強華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王強華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2016-03-01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   2月26日,應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物質計算科學研究室研究員鄒良劍邀請
  • 燕山大學田永君:打「硬」仗的科學家—新聞—科學網
    2005年,實驗室又PK掉了5所「985」和「211」工程的著名大學,成功取得了材料製備與服役方向新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資格。2006年,燕山大學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正式掛牌成立,成為我國少數幾個以地方政府名義申報成功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 僅用8年時間就建成了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田永君和他的團隊就是有這樣的神奇力量,再一次讓不可能變成了現實。
  •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教授Jainendra Jain做客強磁場科學論壇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教授Jainendra Jain做客強磁場科學論壇 2015-10-2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Jain於10月19日到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進行了學術交流。Jain參觀了強磁場科學中心的磁體大廳以及相關實驗室,並與材料科學部的科研人員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為未來進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礎。
  • 燕山大學田永君教授當選2019年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田永君教授當選2019年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19年新當選TWAS院士的14位中國大陸科學家分別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張福鎖,中科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陳化蘭,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濤,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魏輔文,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黃荷鳳
  • 河南師範大學教授高書燕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河南師範大學教授高書燕訪問合肥研究院固體所 2017-05-02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   4月26日,應微納技術與器件研究室邀請,河南師範大學教授高書燕訪問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
  • 《凝聚態物理南方論壇2019》陳仙輝院士報告視頻:Recent progress on quantum materials
    《凝聚態物理南方論壇2019》會議於2019年1月11日-13日在深圳市南方科技大學召開。掃碼觀看精彩報告視頻陳仙輝,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
  • 燕山大學田永君教授 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田永君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田永君是燕山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北省首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德國洪堡學者、省高端人才、省管優秀專家、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16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
  • 南京大學凝聚態物理學科
    它是以固體物理學為主幹,進一步拓寬研究對象,深化研究層次形成的學科。其研究對象除了晶體、非晶體與準晶體等固體物質外,還包括稠密氣體、液體以及介於液體與固體之間的各種凝聚態物質。其研究層次,從宏觀、介觀到微觀,進一步從微觀層次統一認識各種凝聚態物理現象。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學科是由原晶體物理、磁學、低溫物理及凝聚態理論演化而來的。
  • 燕山大學田永君獲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 —新聞—科學網
    5月30日,2018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在北京會議中心揭曉,燕山大學教授田永君榮獲陳嘉庚技術科學獎,獲獎項目為《比天然金剛石更硬人工材料的合成
  • 燕山大學田永君教授團隊製備出更有韌性的金剛石複合材料
    河北日報訊(記者馬利 通訊員張春祥)從燕山大學獲悉,該校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田永君教授團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單位合作,成功截獲多種金剛石多型體,並製備出了韌性優異的多級結構金剛石複合材料。6月18日,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Nature)期刊上。
  • 文小剛憶安德森:他是20世紀凝聚態物理的一面旗幟 | 返樸
    | 圖片來源:Wikipedia安德森是凝聚態物理學的開創者,他在電子局域化、反鐵磁系統、對稱性破缺、高溫超導等諸多領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甚至「凝聚態理論」這個概念最早也是由他和劍橋大學的同事們提出的。在此之前,這個領域往往被稱為固體理論。
  •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馮淼林訪問合肥研究院先進位造所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馮淼林訪問合肥研究院先進位造所 2017-08-2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   8月22日,應智能材料實驗室主任王曉傑邀請,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馮淼林到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先進位造技術研究所開展學術交流活動
  • 德國馬普學會複雜系統物理所博士吳建達做客強磁場科學論壇
    德國馬普學會複雜系統物理所博士吳建達做客強磁場科學論壇 2018-03-27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3月22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複雜系統物理研究所博士吳建達應邀做客強磁場科學論壇
  • 美國紐約國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曾浩副教授來固體所交流
    曾浩作學術報告應鄒良劍研究員的邀請,美國紐約國立大學布法羅分校曾浩副教授於6月22日訪問了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所,並作了題為「阻挫磁體中的自旋弛豫(Spin Relaxation報告後,曾浩就相關問題與科研人員又進行了詳細的討論,使該所科研人員對具有阻挫的量子自旋體系的自旋弛豫實驗結果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同時也為下一步他的課題組與固體所理論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曾浩現為美國紐約國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物理系的副教授,其主要研究領域是凝聚態物理和材料物理。目前主要致力於納米尺度下的磁性、自旋電子學、光電材料以及生物磁性的研究。
  • 凝聚態物理:尋找自然美學中的真諦
    如果電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進一步加強,在凝聚態物理中稱之為強關聯體系,該領域是物理學研究的前沿之一,至今尚無成熟的理論體系。至於電子能否像原子那樣形成規則排列的電子固體,則有待科學的進一步探索和研究。在當今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中有種材料叫拓撲絕緣體,其內部的電子在能量-動量分部上受到時間反演對稱性的保護,因此存在類似粒子物理學中的宇稱守恆,儘管在材料內部是絕緣體,但是在材料表面卻是穩定存在的金屬性質。最近,中國科學家在該材料上觀測到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如果應用到未來電子器件,很有可能會出現翻天覆地的新一代信息革命。
  • 搬到秦皇島的燕山大學:是如何錯失211,又與雙一流擦肩而過?
    燕山大學在南遷秦皇島後,在原校長王益群的帶領下,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學校與同屬於機械工業部的吉林工業大學、湖南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並稱為「機械四小龍」。但卻因種種原因沒有進入211工程,成為燕大人心中永遠的痛。而這一切都與種種巧合有關,直讓人感嘆燕大運氣為何如此不濟。
  • 德國漢堡大學博士周春訪問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
    德國漢堡大學博士周春訪問合肥研究院強磁場中心 2017-12-14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德國漢堡大學博士周春訪問了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並作了題為「高能量飛秒雷射器和基於THz波的小型電子加速系統」的學術報告。
  • 燕山大學:一所地方高校發展的定力與擔當
    多個科研團隊參與「天眼」工程、大型客機C919、港珠澳大橋、北鬥導航衛星、神舟飛船等國家系列重大工程項目核心部件研發……  渤海之濱、燕山腳下的燕山大學,歷經「兩次搬遷,三次創業」,始終不忘初心,勇擔使命。日前,記者走進燕大,探訪這所「志在為國鑄重器」的地方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