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逆向思維
人們習慣於沿著事物發展的方向思考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很多問題如若一時找不到理想的答案,我們可以換一個相反的方向,從結果往回推,即從需要解決的問題去推導已知條件,或許出現靈光一現,使問題的圓滿解決變得簡單。
當大家都朝著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思考時,而有人獨自朝著相反的方向思考,我們稱之為「逆向思維」。
典型案例:司馬光砸缸。這是一個幾代人都熟知的故事。說的是兒時的司馬光巧妙救人的事。
順向思維是使孩子及早脫離水,是絕大多數人的習慣性思維模式;逆向思維是使水儘快離開孩子,達到的目的一樣。
逆向思維的特點是求異性,即另闢蹊徑。
同學們會說,發散性思維也是求異,也是另闢蹊徑。是的,但是兩者既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的特點。
逆向思維與發散性思維的異同
兩者的相同點都是機智靈活的思維方式;都是換個角度想問題;區別發散性思維可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思維點是多個 ;逆向思維則是完全從相反的方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思維點基本是一個。
二 .逆向思維在生活中的應用範圍和領域較為廣泛
學生解題、成年人做生意,辦企業、刑偵偵破、法庭審判、解決矛盾或糾紛。
譬如改革開放之初,農村實行家庭聯產責任制,調動了廣大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大家紛紛行動起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起早貪黑,把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其結果卻遭遇了市場銷售困境。
後來大家逐漸悟出了一個道理:不是我會做什麼、能做什麼、我最擅長的技能是什麼;而是老百姓想什麼、市場需要什麼、什麼東西在市場最搶、最值錢我就生產什麼,不會可以從頭學。思維變通了,事情也朝著好的預期發展。這就是逆向思維。
大多數人的生意經是儘量節省成本(人力和物力消耗),銷售之後再計算利潤。曾經,鞍鋼從創造了「先定利潤,後推成本」的思維模式,不僅自身發展順利,兼併武鋼之後,更使武鋼扭虧為盈。
我們來看逆向思維在文科高考中的應用。以政治課為例。
例題:請闡述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係。
如果按照我們的習慣思維,大力發展生產力,對提到產品數量,增加勞動者收入,提高消費水平;會提高勞動者科學文化素質……可提高科技水平;千頭萬緒,可以寫的很多,什麼時候才能寫到民族復興。
如果我們的思維從後說起,即從民族復興說起,會不會不同呢?民族復興包括哪些內容,(綜合國力,包括多方面內容)這些內容都依靠科技的發展,科技發展考人才,人才培養考教育,教育是高度發展的社會生產力智力支撐。這樣倒推的思維方式,很快把你從困境中解脫出來。於是答案出來了:
答案:
1.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指國家綜合國力的振興。綜合國力包括經濟力、政治力、文化力、科技力、國防力、體育力、教育力、外交力、民族凝聚力……;
2.經濟是基礎,是決定一切活動的東西。綜合國力最堅實的基礎和動力是經濟力。只有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使教育造就人才輩出;國家科學技術、教育、國防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才能源源不斷;國家政治、外交、科技、國防等各方面得到堅實的物質支撐。
可見,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先決條件和決定性因素。
什麼樣的題目適合使用逆向思維?
沒有一定的規範。但是,只要順向思維遇阻,就應考慮運用逆向思維。
例如下面這道題。
試論述,中國共產黨為什麼始終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曾經,這道題讓幾乎所有考生一籌莫展。百分之百的學生提筆就是:「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我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而大多數考生就此戛然而止,只拿到了這個12分大題的四分之一分值。
今天把這道題交給大家,看看繼續回答問題有沒有困難。
繼續回答:「因為發展是中國的頭等大事,所以……。」沒詞了。再給你加一分。
好吧,我們試著逆向分析:
其一,發展是中國的第一要務嗎,為什麼;
其二,中國需要哪些方面的發展;
其三,為什麼黨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
其四,發展對中國各方面的意義
答案:
現階段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世界並不太平,貧窮、飢餓、災難、戰爭依然存在,求和平謀發展依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因此,發展是我國的頭等大事。只有發展,才能實現我國共同富裕的奮鬥目標;才能達到政治民主、文化繁榮、社會進步與文明,才能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真正實現「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4 .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黨的重要思想。黨始終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頭等大事,是黨的性質地位決定的。
答案不是唯一的,但是思路卻是一定的。逆向思維我解決問題重要的方法。不僅應對考核,也是未來應對工作、社會、人際關係的寶貴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