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為拒絕深感抱歉,你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2020-12-14 鹿見柒間

你有沒有過被強迫著,去做自己並不喜歡的事情的經歷?

有沒有想實現的夢想,還沒開始就不得不把它終結的故事?

生活中因為很多不能拒絕的人,不敢拒絕的事情,不願拒絕的情義,一不小心就讓我們活成了,曾經最討厭的模樣。

小柒以前也是一個不懂拒絕的人,小時候母親說,"不要和壞孩子在一起",可那個時候"好"與"壞"的定義太過單純,結果我的世界除了學習,就是家、學校以及書店的三點一線。

大學畢業的時候,本想留在大城市闖出一份自己的事業,卻因為家人的要求早早就回了老家,面對平凡的生活,安插進自己的肉身之後,卻遲遲裝不進遊走的靈魂。

我曾以為,生活就這樣按部就班地,一天接著一天繼續,然後結婚生子,然後柴米油鹽。

直到三十歲的時候,我忽然發現自己在本該"立起來"的年紀,已經看見了未來三十年將會遇到的事情,卻還是不知道自己應該幹些什麼,還能幹些什麼。

那個時候小柒才明白,原來拒絕真的不用深感抱歉,因為在你身邊,總會有不接受"怪物"的人,一味地聽從別人的指示,到最後你也只會活在一個平凡的軌跡上。

順從所能換來的,只會是平庸者的心安,你要是不做點什麼,誰又能幫你改變。

1

「被否定」其實才是生活的常態

我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個視頻,雖然畫面中是四個有著不同境遇的女性,但在現實裡,男生也在面臨著類似的問題。

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原來還有著很多一樣的人,每天都在面臨"被要求、被否定"的命運。

一個想要繼續考研的女孩,吃飯的時候卻被說教式的指責自己不夠安分,面對親人近乎強硬的人生設定,多少都讓人感覺無能為力。

但你想不到的是,有近乎72%的女性都曾感受到自我發展被限制,明明想要去幹一些事情的,卻還是遵從了所謂的命運。

一個正在面試的女孩,能力優秀,經驗豐富,可在最後卻被問及"如果5年內不生孩子,你能接受嗎?"

這像極了時至今天還在被不少公司禁止的辦公室戀情,以及一系列讓人崩潰的不成文規定。

視頻裡說,有超50%的女性遭遇過職場歧視,但正在被欠缺了文化氛圍的公司制度裹挾的職場人,從來不止這50%的女性。

一個事業有成的單身女孩,其實不是不想結婚,只是還沒有遇到合適的另一半,可在30+的年紀,還是成了父母以及身邊那一類人談論的對象。

沒有結婚的30+,可能自己不急,有人替你操著閒心,但事實上,有近84.78%的單身女性都有過被催婚經歷。

在你上學的時候,被關心最多的是我們的學習,在你工作的時候,被關心最多的是我們的工作,但在某個時間節點之後,這樣的關心就會出現變化。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突然會覺得自己長大了,因為被關心的不再是你眼前做的事情,而是婚姻、孩子和家庭。

在這個過程中,女孩被經歷困在家裡的日子,甚至在孩子出生後,有近一半的人會選擇繼續被困在家裡。

因為對自己,對未來,對生活的疲於應付,有近58%的全職媽媽會出現焦慮。

與此同時,更多的男生有了對事業的重新定義。

其實他們的生活本不用如此模式化的進行,但現實中,當我們決定去做出一個改變的時候,就會發現,給予你否定的人,總比支持的多了很多。

我們總是生活在一個群體當中的,而每一個群體總是有著相近的觀念和行為模式的,在怪物的群體,你如果是怪物反倒讓人覺得正常。

在普通人的群體,如果你有著怪物的思想,總會在第一時間就被發現,然後被脅迫著去變得和他們一樣。

"被否定"才是我們生活的常態,除非,你不想再做自己,而是選擇去接受類似的人生。

2

有實力才能活成自己

其實很多人都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多年之後再回頭去看的話,一不小心就落進了"二八定律"裡那80%的隊伍。

更多的人,只是不甘心又不得不去接受眼前自己的處境,雖然努力改變,可能連怎麼努力才能改變都不知道。

我曾問過一個體制內的朋友,想不想辭職出去闖闖。

他說,想,但只是想想而已。

因為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辭職了以後還能幹嘛,如果找不到工作,闖不出來,這個選擇的後果,並不是已經拖家帶口的他可以承受的。

朋友其實在工作上也很努力,但這種努力只是在做重複性的工作,和毫無意義的事情。

到頭來,卻變成了努力的投入和實力的增長之間的倒掛。

但問題是,並不是誰都能在自己小的時候就可以對人生大徹大悟,我們都會有錯誤的選擇,也會有各自的處境和無法拒絕的東西。

有些人在一出生就站在了選擇的最高點,但有些人卻要一步步靠自己試錯才能走完這一生。

所以在多數時候,我們都是沒有可比性的,與其去在和別人的比較中自怨自艾,不如花點時間去想想,自己的努力和實力有沒有匹配地增長。

我曾在《紀實72小時》裡看過這樣一期,在一個城市的繁華街區,有一間對外開放的自習室。

老闆把店開在這裡本來是因為周圍有很多學校,想著學生多,加班學習的人肯定也多。

但沒有想到的是,"自習室"開業以來,90%的顧客都是上班族。

有的人花錢在這裡自習準備考證,有的人工作後才發現學歷不夠,在這裡加班考研,還有人不滿足於工作的現狀,到這裡學習新的知識和能力。

鬧事當中的"格子間",門窗緊閉,昏暗的就像夜晚,之後每個格子裡,有一盞燈,這像極了我們小時候在家寫作業的場景。

"自習室"按小時計費,但你想不到在今天的鬧市當中,仍會有人花錢到這樣的地方,讓一個夜晚連著一個夜晚,在工作之餘提高自己的實力。

印象最深的是一個考公務員的小夥,他在去年就考上了本地的公務員,卻沒有去,而是跑到深圳打工,想有一份自己的事業。

但是面對快節奏的生活,自己並不適應的工作密度,他才發現原來體制內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這是他第二次考公務員,但相較於第一次,他有了更深的體會和更多的經歷。

這是一種試錯之後的重新選擇,就像格子間中的很多人一樣,他們都不會在意自己的失敗和能力的不足,他們更在意的,是眼前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主動的選擇。

相比於更多不去考慮明天,不去考慮自己的人,他們能走的更遠,也走的更踏實。

"拒絕"在很多時候都是需要實力的,如果沒有那個本事,可能在別人提出建議的時候,你都不會去往其他的地方考慮。

明明想要一份高薪的工作,卻只能從工廠的車間開始,明明想30歲以後再結婚,可這麼多年還是遊手好閒,明明想自己開一家獨特的小店,可連第一桶金的影子都看不見。

實力的不允許,讓一部分人鑽進了格子間,靠拼命換一個可能的機會。

更多的人,只會慢慢接受自己的平庸,習慣了當下,在"被否定"的過程中,認可了那些否定自己的人。

3

別聽了半天道理卻還是無從下手

很多人其實並不喜歡聽道理,就像有人曾說的那樣,「道理都懂,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其實這並不是都懂了,而是很多道理放在那裡,我們看了、聽了或是認真想了很多遍,卻從來沒有變成自己的行動。

所以時至今天,我們還要花錢去聽別人的道理,去學怎樣管理時間,怎樣經營婚姻,怎樣玩轉職場。

可你學的這些都是早已經知道的東西,卻沒有設身處地去好好總結。

聽別人的故事精彩,多數時候是因為你有著類似的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把它演出來。

所以,在方法論的一開始,我想告訴你的就是,如果覺得道理對的話,就別急著往下翻,先看看自己,想一想管用的方法。

當然,如果你還是想不出來的話,不妨聽聽我的建議:

1.

去做一個符合實際的規劃,你不可能今天打算拒絕,明天就可以轉身離開。

如果前半生已經在妥協中落下了一地雞毛,你失去的就不僅僅是時間,還有這段時間裡,本該有的經歷、學識以及必要的能力。

你要先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然後去列出可以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具備的東西。

腳踏實地,一個一個的去把這些東西找回來。

2.

你要明白,其實你不懂的東西永遠比懂了的要多,你可以去努力的方向也遠比你能努力的要多。

學會取捨,也是生活最重要的一種斷舍離,就像白巖松在一次演講中講的那樣,「靠攢錢是攢不成美好生活的,但我的生活方式特別不費錢。」

同樣的,你要有比較清晰的人生定位,要搞清楚你要學什麼,要從什麼方向努力,然後摒棄掉那些你想去涉及卻沒有太多幫助的事情。

這會讓你的目標越來越清晰,也會對自己有一個越來越準確的定義。

3.

不要對自己的拒絕感到抱歉,你要有合適的理由去為自己辯解。

可能習慣了接受的人總會在別人提出質疑的時候選擇沉默,你明明有很多話在心裡,卻總是說不出口。

因為你是個善良的人,也是個太在意別人感受的人,所以在很多事情上,可能你的內心已經波濤洶湧了,卻還要考慮別人的內心會不會受傷。

但這並沒有什麼用,因為除了你自己以外,其實沒有人能看到你的內心會是什麼個樣子。

你要學會組織自己的語言,為自己的拒絕找一個合適的理由。

學會必要的溝通和處理矛盾的方法,不要單純地說不,也不要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才去爆發。

4.

學會忍耐和堅持,因為在做自己的這條路上,小小的成功只會感動自己,可小小的失敗卻會引來超乎尋常的反對和嘲笑的聲音。

可能你聽話的時候,犯了錯都會得到安慰和鼓勵,但在拒絕之後,就只能一個人逆風前行。

別在意那些時不時就會冒出來的聲音,也不要因為一次兩次甚至好幾次的失敗,就聽了別人的話,重新開始。

如果想清楚了,這真是你想要的生活,就堅持著走下去,當你走出了眼前這個圈子的時候,就會有一樣的人出現。

在那之前,都不要放棄。

認清自己的現狀,給自己一個提升實力的規劃,懂得取捨,學會拒絕,然後讓忍耐和堅持給自己附能,生活總會慢慢好起來。

人生很長,何必為選擇抱歉,何必為年齡抱歉,何必為自我抱歉,何必為野心抱歉…

再出發其實就像逆流而上,每當你停下的時候,就在逼近原點,衝出去,才有希望。

end

相關焦點

  • 讀書筆記:《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直面普遍人的誠意之作,闡釋生活本來的樣子。書中的話題,涵蓋戀愛、婚姻、交友、家庭、事業等諸多方面。論述清晰透徹,讀起來生動有趣,是一本經得起驗證的女性之書。說什麼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或許會覺得很空,或許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該怎樣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只要自己變得更優秀,那就是自己想要的。作者白蘭花Michelia在書中分享了自己對於人生、關於成長、男女兩性關係的個人觀點,看法。屬於散文隨筆式的清新情感勵志文章。全書為八個篇章,每一個章節便是一個主題。
  • 通過自己努力,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活成自己想要活成的樣子
    很多時候其實我也會感覺到很孤單很寂寞,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還要堅持著,可能是因為這個城市中還有很多我捨不得的東西。最開始的時候家裡就在家附近給我安排了一些工作,可是都被我拒絕了,那個時候一心一意的就想著在這個城市裡能闖出屬於自己的天地,但是慢慢的那些想法都被磨沒了。來到這個城市算上上大學已經6年了,今年過去就是第七年了,很多時候我會感覺到很迷茫,不知道要做些什麼?
  • 懂得這幾點,你就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十多年之後,這個「失敗者」把自己讀書和看電影的筆記整理成一本書,分享那些讓她「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句子。卻沒想到,這本書一出版後就治癒了無數人。「你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子?」或許,這個時候靜下心來,讀一點書,你能夠不被時代的高速陀螺脅迫你的人生,你能在自我的精神港灣裡,找到你想要的真正快樂的那種生活。然後,才能拋開一切輕鬆啟程,去為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努力。
  • 這樣, 你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以你想要的方式行動,很快的你就會成為那個樣子。以你想要的方式行動,很快的你就會成為那個樣子。# act the way you'd like to be!記住整個詞串~~以你想要的樣子, 方式行動, 做事act the way you want to beDon't
  • 你要把生活過成你想要的日子—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那是一種美好
    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那是一種美好。如果你對現在的生活狀態不滿意,也許是因為你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真正想要的。勇敢活出本真的自我,不攀附、不將就,把生活過成你想要的樣子。人的稟賦各不相同,共同的是,一個位置對於自己是否最合宜,標準不是看社會上有多少人爭奪它,眼紅它,而應該去問自己的生命和靈魂,看它們是否真正感到快樂。告別昨天,卸掉負累,接下來我要用自己最喜歡的樣子走明天的路。
  • 82年生的金智英:你要在愛情裡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樣子
    但是,外人不知道的是,金智英在丈夫眼裡,是無條件支持他的決定的妻子,在婆婆面前是愛護丈夫又勤快懂事的媳婦,在孩子面前是無所不能又堅強好脾氣的媽媽,可是,她唯獨不是她自己。(一)在婚姻裡,你要活成自己想活成的樣子。
  • 對不起,活成了你討厭的樣子
    「對不起活成了你討厭的樣子」「餵~請幫我連接五年前的我」……「你好呀,五年前的我,很抱歉打擾到你,你休息了,我是五年後那個糟糕的你,我是來跟你道歉的,我...活成了你最討厭的樣子了...五年後的你真的好差勁
  • 楊麗萍回應無兒無女:女人就該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你又有什麼資格對別人的人生評頭論足?情感導師塗磊說過:生活中,總有些人和事,讓我們看不順眼。遇到這種情況,愚者責備他人,智者審視自我。你看待問題的角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希望我們都能做智者,認真審視自我,空閒時「靜坐常思已過,閒談莫論人非」。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楊麗萍本人就是一個實例。
  • 很遺憾,我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小時候做過很多夢,最美最多的夢就是自己為人母,為人妻的畫面。小時候那麼渴望長大,想著大了一切由自己操控了。長大後,發現一切完全不在你的撐控中。一切的一切,完全不在你的撐控中,命運那個舵怎麼轉你就怎麼走,哎,才明白,原來生活是這樣的。經歷的多了,性格的稜角也磨平了,世俗了,看淡了,抱抱空氣,長嘆,人活著到頭來一切皆空。空的人心碎,空的人心軟,空的人沒了熱情,空的我熱血流盡。
  • 遵從自己的內心,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生活從來都是自己經營的,別人說的話,在我們眼中只是建議。可是,生活的主角是你,所以,凡事還是要遵從自己的內心,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我相信有一部分人,從小到大就是父母的驕傲。有的人從小就頂著「優秀學生」「好孩子」「乖乖女」的頭銜。
  • 寶媽逆襲辣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提起寶媽就是家庭婦女,為家裡不顧形象地忙前忙後;提到辣媽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漂亮、能幹、獨立、自信,內外兼修,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在武漢歐米奇就有一群辣媽,為了想當好孩子的榜樣,更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實現了夢想,成就了自己,同時創造了更美好的未來!
  • 徹底放下對孩子的期待與控制,讓他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為什麼一棵大樹,它從來不需要證明自己是一棵大樹,它要做的只是自然的生長,然後貢獻它生命的美給這個世界;一隻小貓,它從出生就知道自己是一個小貓,它不需要變成小狗小狐狸小兔子,它只要純粹的做一隻小貓,它就奉獻了它生命的美和價值。 而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卻從出生開始,就要被身邊的人不斷告知你需要成為哪種人,需要活成什麼樣子,並且不斷地被矯正,而且每一個人的答案還都不一樣。
  • 一個人就一個人:努力活成自己最想要的樣子!
    你曾經身處人群卻感到他人歡樂與己無關嗎?你曾經為和別人的關係而感到迷茫嗎?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劇本需要演繹。但是在社會的大環境中,我們常常為了更加合群,為了能夠被人接納,而放棄自己一個人的生活,一個人的獨立。
  • 《抓落葉》:人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其實不光是艾略特,我們更多的人都是這個狀態,因為現實,不得不說放棄一些自我,最後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忘了真實的自己。01、故事的開頭,是艾略特和哥哥在抓落葉。當然,樹葉不是直線平緩墜落,落葉不可預測,充滿活力,不循規蹈矩,不時懸空。
  • 徹底放下對孩子控制,讓他活成想要的樣子,而不是我要求的樣子
    在家庭當中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不要總是給孩子傳遞愛的分辨,愛的控制,我們需要孩子成長,需要自己成長,需要改變,需要給孩子自由,需要讓孩子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尊重他自然成長的規律。我們每個人的出生,再告訴他人要活成什麼樣的樣子。
  • 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否則,要重新適應、重新習慣——對我而言,那是千難萬難的。不過,也有人說過:山不過來的話,你最好就走到山那邊去。好吧,希望距離不要太遠。畢竟我這個不愛走路的人,還要長途跋涉簡直就是活受罪。其實,我覺得自己的狀態一向不是很好。但,我一直在努力啊。02那天,我看到有人引用蔡康永的話。
  • 送給準大學生的「5句話」,願我們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這一切的變化,都源於大學對自己的改變,越長大,越明白想要的是什麼,將來要走的路,所以,下面這5句話,送給正處於迷茫中的準大學生們,希望每個人在最該努力的年紀裡不負韶華,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送給準大學生的「5句話」,願我們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第一,多去圖書館。
  • 陳喬恩、劉敏濤、天海祐希:選擇單身,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不管選擇結婚還是單身,希望我們都能理直氣壯,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最近,民政部發布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單身成年人口已經超過2億,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2018年全國結婚率僅為7.2‰,創下了近10年來新低。
  • 語錄:羅馬教宗「深感抱歉」
    羅馬天主教教宗本篤16世昨日在公開祈禱中表明,對日前談話引發回教徒的憤怒,「深感抱歉」(deeply sorry)。他還澄清,他日前談話中引述14世紀拜佔庭帝國國王對回教及宗教戰爭的評論,並非反映他個人的觀點。德國回教徒中央委員會表示,歡迎教宗的道歉,並說這是「朝向平息近日世界各地的暴亂,跨出了一大步」。
  • 佟麗婭周冬雨舒淇李嫣:有缺陷的女生,都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之前陳思誠不許她剪頭髮,要她在家也做長發飄飄的仙女,活成陳思誠想要的樣子。但丫丫這一次的改變,是想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舒淇說,你讓我自己畫妝吧!舒淇自己重新畫了妝,再拍,效果一下出來了,馮小剛很滿意,後來他仔細觀察舒淇,才發現舒淇臉上有很多小雀斑,舒淇自己畫妝,特意把臉上的小斑點暴露出來了,結果拍出來的效果很自然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