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骨
距離郭敬明導演的電影《晴雅集》上映已經不到半個月了。
郭敬明的一則動態成功將他和電影《晴雅集》推上了熱搜榜。
在年底各大電影紛紛定檔宣傳造勢期間,《晴雅集》主演鄧論也在社交平臺為電影宣傳造勢,並且配文稱:
「先生們女士們朋友們我愛的人愛我的人看圖買票」
在這條動態之中,有一則評論尤為顯眼「我挺喜歡你的,但是我不喜歡郭敬明,好糾結」。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比如自己心儀的一件衣服只有在城裡的一家店鋪有售,不過這家店鋪的老闆,自己卻是非常厭惡。
那麼在「心儀」和「厭惡」中間也會找尋平衡點,究竟是「心儀」更多,還是「厭惡」更多, 也會決定會不會走進這家店鋪,買下這件商品。
顯然,郭敬明也注意到了這條評論,同樣也是在社交平臺親自做起了宣傳:
「不要因為我而不喜歡倫哥,倫哥是無辜的,他的第一部電影請多多支持,也給我一個機會!拜託了!」
這種肯放低自己姿態的發言,讓很多粉絲非常感動,不過仍然有一大部分人,對這種卑微賣慘的方式嗤之以鼻。
難道,給郭敬明導演的「機會」還不夠多嗎?
《小時代》四部曲,還有就比如在前不久上映的《爵跡2》,同樣也是口碑撲街。
01《爵跡2》口碑崩塌
12月4日《爵跡2》千呼萬喚始出來,從2018年最初定檔,到2020年正式上映,中間經歷的坎坷不可謂不大。
當然,在這其中也有了許多的改變:
1、《爵跡2》更名為《冷血狂宴》;
2、主演範冰冰因為各種原因,戲份被全刪減,到之後宣傳海報上也沒有了範冰冰的名字,為了劇情的連貫性,選擇了AI換臉,這也是這部拍攝完成3年的電影,到這個月才遲遲上映的主要原因;
3、放棄院線上映,選擇了以網絡大電影的方式播出,其中會員12元,非會員24元;
在電影官宣之後,郭敬明導演仍然不忘在社交平臺發文宣傳:
「爵跡第二部《冷血狂宴》騰訊視頻正式上線啦!我估計一個半小時後第一波觀眾會最先看完,看完的朋友,請在評論裡告訴我你們的感受,或者未來想看的故事線,如果可以,如果還有觀眾想看,我想辦法(賣房子)拍爵跡3」
觀眾看完之後的感受我並不知道,只是在豆瓣上,這部電影評分已經跌到了3.9分,其中1星2星評分佔比70%。
評論區吐槽遍野:
「你學的是什麼電影體系」「我要給郭敬明導演20張S卡」「郭敬明說要賣房子拍《爵跡3》?放過觀眾!」
其實對於3.9的評分和對於電影的各種各樣的吐槽,我一點都不覺得驚訝。
因為,這很郭敬明。
02從《小時代》看導演
在豆瓣電影中搜索郭敬明,檢索到一系列他拍攝的電影之後,便會發現,郭敬明在近些年來拍攝的電影都處於及格線下。
從2013年起開拍的成名作《小時代》開始,這部大IP劇的評分就在5分之內徘徊。
《小時代》講了些什麼?
讓人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就是除了錢一無所有的壕,還有就是無處 不在的「撕」。
據某一媒體統計之後得出的數據,在4部《小時代》當中共撕了33次,按照時常變化來看,基本上每10分鐘就要撕一次。
當然,在《小時代》四部曲中也有可圈可點之處,那就是真實。
因為在劇中表現的就是壕,而實際上劇中的各種奢侈品道具都是真實的,一個包幾十萬,一把雨傘幾千元,就連一個水杯也要大幾千…
這其中還有許多有價無市的全球限量款,都也被郭敬明導演通過各種渠道借了過來。按照相關統計,《小時代》前兩部劇中,用了3000多套名牌,而後兩部則直接翻了一倍,用了7000多套。
因此在《爵跡2》上映時,郭敬明發文表態「賣房」拍第三部也是有跡可循的了,因為他的電影普遍都太燒錢。
如果說非要再說一點看郭敬明導演電影的觀後感,那麼無非是開創了大眾對有錢人的想像。
03郭敬明還是「郭精明」
2010年8月24日,郭敬明的長篇奇幻小說《爵跡》在全國上市,這部作品也是郭敬明出道10周年的紀念作品。
有了前幾部作品打底,《爵跡》也是信心滿滿,在首發就印刷了200萬冊,而第一天出售了20萬冊足以證明這本書的火熱程度。
2016年,郭敬明決定將《爵跡》搬上熒幕,當時的這部電影可謂是眾星雲集:範冰冰、楊冪、吳亦凡、王源、郭採潔等等。
無論拿出哪一位,都有做主演的實力,可見當時各位演員對這部劇同樣信心滿滿。
還記得當時在這部電影的路演過程中,在最後一個城市路演現場,郭敬明當場哽咽落淚:
「是不是因為我叫郭敬明,所以我做什麼都是錯的是不是我死了,你們才不會罵《爵跡》」
2016年9月29日,《爵跡》正式上映,但眾多大咖明星換來的卻是評分口碑雙雙暴跌的境地。
看來,有眾多大咖明星護體,仍然還託不住這部劇的奇葩。
而原本定檔2018年的《爵跡2》,因為各種原因一拖再拖,最終還是在網上播出,在當時很多人都說,其實這是郭敬明的一種無奈,拖了這麼久,《爵跡2》進退兩難,不播吧,耗費了大量人力財力物力,播吧,到時候同樣翻車,也是一種失敗。
不過在央視6套電影頻道,專門請來了影評人譚飛,對《爵跡2》的網絡播出有了新的見解。
譚飛認為,《爵跡2》在網上播出,其實非但不是郭敬明的無奈,相反是郭敬明的「精明」之處。
首先《爵跡2》原本就有流量加持,再加上一幫流量演員、流量導演共同組成,然後在放在流量的平臺播出。
這其中郭敬明其實是生生將這部「四流」的作品扭轉成為了「一流」,這也是郭敬明的高深之處。
04總結
不可否認的是,郭敬明導演的電影大多評分差,口碑差,但票房卻一直高得離譜。
《小時代》四部曲是先例,而剛剛上映的《爵跡2》同樣也是很真實的例子。
不過這種為了流量而流量的影片,套用李成儒老師點評的一句話「如坐針氈,如鯁在喉,如芒刺背,味如嚼蠟」。
郭敬明導演,你真的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