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俊
8月16日下午4點半,轟動全國的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兩起案件疑兇曾春亮落網。數千名武警、警察、民兵經過連續數日地毯式搜山和道路盤查,當天下午在樂安縣山碭鎮厚坊村西邊一座大山將曾春亮抓獲。此前,曾春亮入室行兇致2死1傷,此後他疑似逃進村委會睡覺被撞見,又將一名扶貧幹部殺害。警方懸賞30萬緝兇。
涉嫌3條人命案的嫌兇終於落網,這毫無疑問是一個讓人如釋重負的消息,誠如當地村民的感嘆——「終於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了」。但此案引發全國輿論的聚焦,並不僅是因為嫌兇的兇殘和警方高達30萬元的懸賞,而更在於,它被部分網友質疑為一起本可及早幹預從而避免的悲劇。如今,嫌兇已落網,但此案的前期處置流程是否足夠合規,仍需要得到嚴肅審視。
命案發生後,當地隨即啟動了由數千武警、警察參與的地毯式搜查,甚至發動了村民力量。這種重視是必要的,也是基於對村民安全負責的應有態度。但是,後續的追捕投入越大,越與兇案發生前可能錯過的及時處置機會形成鮮明反差。從公開報導來看,嫌兇在8月8日犯案前,就曾潛入第一起被害人家中造成暴力傷害,並進行人身威脅。但第一次報警之後,警方並沒有將案件定性為盜竊或者刑事案件,而是定性為非法入室,「理由一是男子入室之後並沒有搶劫盜竊的行為,二是家屬受的都是皮外傷」。
顯然,從事後的結果來看,如果當地警方在第一次接到報案後,就能夠以刑事案件立案,並及時對嫌疑人採取強制措施,後續嫌兇二次作案,並在逃竄過程中再殺害一人的疊加悲劇或就能夠避免。當然,這只是假設,如何立案和處置,警方必須嚴格遵守相應的法律規定和程序。但是,鑑於嫌兇入室傷害並威脅受害者,以及其前科經歷和剛出獄不久的表現來看,對其「危險性」予以恰當的評估並採取適當的強制或其他幹預措施,至少符合社會的樸素期待。也就是說,第一次接警後,警方為何是選擇相對「消極」的處置方式,社會確實不無疑慮。
此案最初的處置依據到底是什麼?對於嫌兇再犯案的可能性,之前警方是如何預判的?即便是按照治安案件處置,警方除了確認嫌疑人身份,是否採取了其他必要的處置措施?這些都應該向社會給出一個明明白白的說法。這不僅是該案公正處置中的重要一環,也關係到社會對於警方保障社會安全的能力的信任度。
我們不必懷疑警方依法公正辦案的誠意,也應該對警方的地毯式搜查所付出的辛勞予以肯定。但是,社會對於警方保障一方平安的職責的期待越高,警方就越應該及時回應社會對於辦案程序的關切,並對受害者家屬有起碼的撫慰。而媒體最新報導顯示,第一起受害者家屬在嫌疑人落網後接受採訪時稱,「無人告知此事,在政府門口看到慶功才知嫌犯落網」。「無人告知」或者說「告知不及時」是否正常,目前不好下定論,但是,基於該案此前所引發的輿論爭議和疑問,當地警方成功抓獲嫌犯後或也應該克制「慶功」的舉動。
每一起案件的處置規範,都關係到民眾的安全感。而這起案件發展到今天,其實已經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對嫌兇的抓捕,這一步目前已經完成;但兇案前「事先張揚」的那部分,是否真正被依法依規對待,還需要作出該有的審查和回應。如果說嫌兇抓捕前對此問題的追問可能顯得「不合時宜」,那麼現在嫌兇歸案,是時候嚴肅討論這部分了。這也是該案處置正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嚴格說,它也關係到更多人未來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