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同學小芳是一位全職媽媽,而且很「敗家」。上個周末跟她一起去逛街,看到一家做陶藝的商店,進屋就給她家寶寶報名,一節課的價格也不菲,走出店鋪之後小編感慨:小芳,你現在花錢太大手大腳了,你家寶寶才6歲,哪裡會做陶瓷呢,不就是會玩泥巴嗎?
小方卻搖搖頭說,這你就不懂了,孩子的錢可不能省,該花就得花,孩子雖然很小,但做陶藝能培養他的動手能力。
確實也是,小芳家的孩子雖然才6歲,但已經會寫書法、彈鋼琴了,而且去過許多個城市,對很多歷史常識倒背如流,她家的孩子如此優秀,其實真離不開她的「敗家」。
一、飲食方面「敗家」
在飲食方面,媽媽一定要能夠「敗家」,因為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孩子的飲食均衡非常重要,影響到以後的身體健康以及身高,因此父母在孩子飲食方面要做到均衡,比如蛋白質、魚類等食物,要密切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情況。
二、旅行方面「敗家」
許多父母,在孩子一兩歲的時候就帶他們出去旅遊,每當看到這些情景時不少人會很費解:孩子還沒記事呢,帶他出去能幹什麼呢?但其實孩子雖小,帶他們出去旅行也能開闊他們的眼界。
出去旅遊不僅是吃吃喝喝這些表面的東西,更多是一種學習的過程,經常帶孩子旅遊,能夠開闊他們的眼界,增長他們的知識,也能讓孩子逐漸形成自己的價值觀。
別以為孩子小,什麼都不懂,正因為孩子不懂,才更需要不斷的學習。旅行中還能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比如諮詢某些旅遊景點的具體位置,可以讓孩子主動諮詢,父母在旁邊看著就行。
三、教育方面「敗家」
有的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報很多興趣班,因為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愛學什麼興趣班,就給他們報什麼興趣班,不要因為一節課的價格很貴,或者因為學習某項興趣班會影響孩子學習,就不支持他們去學感興趣的東西。
父母要知道,當孩子感興趣了,自然就會愛上學習,父母可別捨不得給孩子報補習班或者買學習書籍,或者感覺買太多了是一種浪費,因為孩子在接受教育學習的過程中能增強自信心,而且能夠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有利於智力開發,對以後性格的形成也有很大幫助。
其實家裡有一個「敗家」的媽媽不是一件壞事,只要把錢花在該花的地方,其實並非敗家,一切都會很值得。
今日互動:你是一個「敗家」的媽媽嗎?歡迎評論區留言互動。
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我是長脖子媽咪,家有兩寶,熱愛教育,請隨時交流,多多關注!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