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資訊早知道,無憂帶你來尬聊,全網資訊東扯西嘮,帥氣如我請低調!hello小夥伴們大家好!你們的無憂君又來啦!
相信很多玩家都有這樣的毛病,玩某些遊戲一段時間會會感到非常不適,有頭暈,噁心甚至嘔吐的現象。我們通常管這類現象稱作3D眩暈症或FPS眩暈症。很多玩家為此非常苦惱,那麼好的遊戲,那麼好和基友開黑的機會,但因為自己3D眩暈無法享受。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一下3D眩暈。
醫學領域認為,這種所謂的"3D眩暈症"是在各種運動刺激下機體出現的一種急性短期紊亂的疾病/症候群(標準:ICD-10國際疾病分類)。 可以叫他暈動病,運動病,陣發性位置眩暈,陣發性運動眩暈。在這裡我統一稱為暈動病。根據權威醫療機構的調研,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屬於暈動病的易發人群。
那麼,到底是什麼導暈動病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按照病因與發病機制的不同,導致暈動病的原因有多種假說,因為這裡針對的是遊戲玩家群體,所以我們只選取兩個最有可能是因遊戲而產生的暈動症的假說進行解釋,它們分別是神經不匹配假說和感覺衝突假說。
神經不匹配假說認為,人類的視覺、前庭、本體感覺系統的輸入信息與中樞儲存的經驗信息不匹配。=人在地面自然運動的感受會形成一種經驗信息儲存到中樞系統中,而當人進入某種不熟悉的運動情景時,感覺系統輸入信息與中樞儲存的經驗信息不匹配,從而產生眩暈。簡單來說就是當你玩遊戲時,你的眼睛覺得你在運動,而你中樞系統的經驗信息沒有這種運動方式。導致你產生眩暈。
而感覺衝突假說則從人的三維空間定向建立在四種感覺輸入的基礎上 : 感受重力和直線加速度的耳石信息; 感受角加速度的半規管 信息; 視覺信息; 本體感受信息。當身體處於某些運動環境中,它們傳入中樞的信息有某些是畸變的空間定向信息,與原有的模式不同,各感覺器官傳入的信息發生矛盾而產生衝突,致使協同作用受破壞,引起機體平衡系統功能紊亂而發生暈動病。簡單說就是你的眼睛覺得你在運動,而你的前庭等等認為你是靜止的,信息錯亂,產生眩暈。
眼睛,大腦,前庭,神經之間信息出現差錯,就產生了不適的反應。
解釋完兩個假說,我們分析下另一個問題。我有個朋友告訴我,他玩《戰地》系列這種畫質真實優秀的遊戲會暈,而玩《絕地求生》這種畫面較差真實度很假的遊戲不暈。那麼,是不是遊戲畫面的設置能解決一部分暈動症的問題呢。
確實,遊戲畫面的調整確實能解決一些很多暈動症反應不重的玩家的問題。那麼對於眩暈的玩家,如何設置遊戲畫面可以避免暈眩的發生呢?
1. 通過遊戲幀數的調整。玩家需要保證遊戲的幀數保持一致,不要出現突然掉幀或者間歇性掉幀的情況。比如在FPS遊戲內,有時候開鏡、鏡頭內部、戰場會出現大幅度幀數變化,這就會導致眩暈的發生。
2. 遊戲視野範圍FOV。人裸眼的視野範圍是120度,而在遊戲場景中一般表現100度以下的視野,也就是說在默認低FOV的情況下,人的眼睛專注於屏幕內,視野開始縮小,眼部捕捉動作與場景的變化的精細程度增強,因此如果長期出現畫面劇烈變化,人眼不斷捕捉動作信號,極有可能誘導暈動症發作。而較高的FOV屏幕的邊緣場景會被嚴重拉伸,在轉身等動作下人眼會接收到異於日常視角變化的扭曲變形圖像。
3. 畫面逼真度。由於逼真的畫質(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有的人玩CF都頭暈)欺騙了眼神經認為你在運動,從而眩暈。因此通過關閉光線追蹤降低網格精細化以及關閉抗鋸齒等措施從而降低真實感,同時不要讓顯示器過亮,能有效減輕症狀。
4. 垂直同步與動態模糊。垂直同步開啟後,顯示器畫面各部分都能做到統一,避免遊戲畫面的割裂感,這是個好方法。而動態模糊則是建議關閉,在低幀數(60以下)情況下動態模糊開啟後雖然畫面流暢但是仍舊會給人以不適應的感覺(例如畫面遠景會出現嚴重的拖影),而在上百幀的情況下動態模糊會造成遊戲畫面出現遲滯感。但是具有爭議的地方在於關於動態模糊,由於不同人對於畫面變化程度感受的閾值不同,因此動態模糊在高幀數下導致的畫面變化其實並不一定能夠對眼部產生影響進而欺騙視神經。
5. 補救措施。我們還可以藉助調整遊戲環境來達到目的,房間的光線保持充足,保證自己的眼睛與屏幕的距離,角度這些方式都可以嘗試。同時如果已經出現了眩暈,請立刻停止遊戲,輕壓合谷、內關、足三裡這三個穴位來緩解痛苦。當然也有一些相關藥物,但是這種神經類藥物,無優是不推薦的,因此就不說了。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對3D眩暈症淺顯的介紹,日後若有關於3D眩暈症的突破性研究,無憂還將分享給大家。希望後面的幾條建議,也能幫助玩家們減輕或消除症狀,舒適的進行遊戲娛樂。
想要獲取更多新鮮資訊?還不快快點擊關注!無憂君帶你飛!溜了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