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十三五」 看雲南脫貧攻堅完美答卷 】昭通:「昭通速度...

2020-12-19 雲南網

  昭通,曾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程度最深、脫貧任務最重、攻堅壓力最大的地級市。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處、烏蒙山腹地的昭通,人多地少、山高坡陡、江河縱橫、地質脆弱、災害頻發。「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是該市最大的市情。5年多來,昭通市立足實際,創新實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群眾工作為主線,抓住精準、統籌、務實三個關鍵,實現思想、工作和情感三個認同」的「133」脫貧攻堅工作思路,圍繞「扶持誰」「怎麼扶」「怎麼退」「退出後怎麼辦」精準把控每一個環節和細節,縱向扣好脫貧攻堅「四粒扣子」。通過對標「兩不愁三保障」,昭通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突出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產業培育、勞動力轉移就業、基礎設施建設「四篇文章」。

▼▼▼

>>>【脫貧有「數」看成效】昭通,崛起的滇東北明珠<<<

昭通景色 資料圖

俯瞰昭通 資料圖

  經過1000多個日日夜夜的攻堅衝刺,以平均每天脫貧1000多人的速度,奮力奪取了脫貧攻堅大決戰決定性勝利,昭通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變成歷史的記憶,數百萬昭通各族人民夢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即將變成美好的現實。

  截至2019年末,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185.07萬人下降至15.99萬人,貧困村由1235個減至104個,10個貧困縣區摘帽9個,貧困發生率從34.8%下降至3.4%。>>>查看詳情:新聞發布會|「昭通速度」帶來新希望!104個未出列貧困村及鎮雄縣可望如期實現脫貧!

  

昭通市昭陽區蘇家院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助村民增收致富 柴峻峰 攝

  小龍洞鄉地處貧困山區,是少數民族鄉,離昭通城只有10多千米,尤其是寧邊、小米、小堖包三個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群眾出行十分困難,嚴重製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公交車開進村啦、進村啦……」小龍洞鄉寧邊村的群眾高興極了,盼了多年的公交車終於開進了村裡。2018年4月2日,小龍洞鄉6個村(社區)全部開通了農村公交車,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公交車的目標,村民剛跨出家門就上了公交車,輕輕鬆鬆進城趕集,大大推動了當地脫貧攻堅,為促進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發揮了重要作用。公交車開通後,農民出行、銷售農產品、進城看病、上學都有了便利的交通條件,小小的公交車正改變著農民的生活。>>>查看詳情:昭陽小龍洞鄉:搭上致富快車奔小康

  

雲藥之鄉魯甸中藥材種植 雷桐蘇 攝

  2015年1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魯甸「8·03」地震災區看望慰問受災群眾,叮囑全力做好恢復重建工作大力發展產業。5年來,當地幹部群眾牢記殷殷囑託,大力發展花椒產業,使其成為災區災後重建、脫貧攻堅路上的有力支撐,將荒山荒地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如今,龍頭山鎮在災難中崛起,涅槃重生,一步跨越30年。

  魯甸堅持恢復重建與脫貧攻堅一起抓,投入17.39億元實施恢復重建,完成了龍頭山鎮集鎮及8個集中安置點建設,重建民房15744戶、修繕加固531戶;統籌推進教育醫療、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公路74條326公裡,都香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構建起了完善的交通網絡;實施管飲工程42件268公裡,修建水池水窖7473個,「群眾過上了祖祖輩輩做夢都想過的新生活。」>>>查看詳情:【雲發布】雲南魯甸龍頭山將全力創建省級特色小鎮

  

 

 

昭通巧家紅糖亮相雲品農業館

  在格巧高速公路的施工現場,施工車輛來回穿梭,築路工人幹得熱火朝天,建設工地一派繁忙……格巧高速公路建設的快速推進是巧家縣交通建設進入大發展時期的一個縮影。

  受金沙江、牛欄江的深切割,巧家縣溝壑縱橫、山高坡陡,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後,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出行都帶來嚴重影響。近年來,巧家縣積極爭取高速公路、省道、通村公路硬化和溜索改橋等項目110餘個,共爭取項目資金約160億元,全縣公路裡程達6276.69公裡,1330餘公裡建制村公路硬化全部完成,硬化率100%,完成村組公路硬化828公裡。>>>查看詳情:昭通巧家綜合交通建設引領經濟跨越發展

  

 

 

鹽津烏骨雞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有機烏雞生態放養基地67個,每年出欄300萬羽,極大地促進卡戶增收 劉作芳 攝

 

  近年來,雲南省昭通市始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重中之重。

  鹽津緊緊聚焦「571」脫貧標準,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易遷上萬人的團結社區為「突破口」,實踐探索以「黨組織黨員、易遷勞動力、學生、留守老人婦女」和「村務全透明公開、意識形態全覆蓋」為重點的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長效機制,鞏固脫貧成果,接續鄉村振興。>>>查看詳情:雲南鹽津:易地搬遷打開幸福門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

  

威信紅軍苗寨發展旅遊產業扶貧 

  紅色扎西,勝利起點。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徵經過威信縣,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威信縣召開了扎西會議,被列為紅軍長徵35個重要事件之一,成為紅軍長徵走向勝利的重要轉折。84年後的2019年4月30日,雲南省政府新聞辦在昆明海埂會堂玉蘭廳舉行雲南省2018年33個貧困縣(市、區)退出新聞發布會,威信縣成功摘掉貧困帽子,革命老區人民開啟了幸福新生活。

  從威信縣城出發沿302省道到廟溝鎮紮實溝村,僅半小時路程,能看到紮實溝村的水泥路面乾淨整潔,道路兩旁綠樹成蔭,小河裡溪流潺潺。再往裡走,一排排青瓦白牆小洋樓映入眼帘,房前屋後,綠化樹鬱鬱蔥蔥,站在紮實溝這個群山環繞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仿佛世外桃源。而2015年前,全村沒有一條像樣的村組道路,進入紮實溝村的唯一道路是一條「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民房多為土坯房。>>>查看詳情:威信:革命老區人民開啟幸福新生活

  

 

 

綏江移民陸續搬遷新居 李秋明 攝

  大山深處,通過脫貧攻堅,公路通了,村民富了,脫貧致富,修建新房,山村熱熱鬧鬧迎新娘,喜遷新居進縣城,打通脫貧路,山村大變樣,村民摘窮帽、奔小康、感黨恩。一件一件喜事、一聲一聲感謝、一張一張笑臉,看著掛鈎戶洋溢著幸福的面容,掛鈎幹部感到由衷的欣慰。自2015年10月掛鈎工作開始以來,綏江縣國土資源局60位幹部職工無論是寒冬還是酷暑,都不畏艱辛,跋山涉水,歷經磨難,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付出了無數艱辛的勞動,終於迎來了這一件又一件的喜事,換來了這一家又一家的幸福。

  在全市率先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從41.3%下降至0.21%;串佛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從全省全市區位死角一躍成為「門戶前沿」;8個月完成7000人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建設和搬遷安置,被國務院點讚為「全國精品」;央視《美麗中國鄉村行》《喜上加喜》等欄目走進綏江……>>>查看詳情:綏江:大山深處喜事多

  

彝良縣洛旺鄉洛旺村郭山村黨支部成立林下養蜂專業合作社,在全鄉197個村民小組中推廣,帶動村民脫貧致富 陳飛 攝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雲南昭通市彝良縣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市委「133」工作思路和委「123456」的扶貧工作思路,著力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四個基本問題,舉全縣之力、凝全民之心、聚全民之智決戰脫貧攻堅,勠力讓每一名群眾都能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全縣農村水、電、路等基礎服務設施得到夯實,累計脫貧退出137個村(社區),貧困村退出比例達到98.56%,實現脫貧5.4萬餘戶24.6萬餘人,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1.58%,群眾滿意度基本實現100%,達到了脫貧摘帽標準,區域性、絕對性貧困得到根本解決,減貧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成績,全縣各級幹部用實打實的作為和艱辛付出,換來了群眾實打實的獲得和幸福。>>>查看詳情:雲南彝良:決戰貧困奔小康

 

 

  

花山鎮大千茶企帶動當地群眾發展、增收 張彤 攝

  鎮雄縣母享鎮穿洞村地處滇東北偏遠高寒山區,一年前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後進村,全村無支柱產業,糧食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為主,經濟作物以烤菸為主,廣種薄收、靠天吃飯。2019年底,全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21戶1641人,貧困發生率高達30.68%,村民們脫貧任重而道遠。

  土生土長的穿洞人劉才甫因生活所迫,10多歲就外出打工,先後到浙江、福建等地,幹過工地、進過石材廠、彈過棉花、搞過電焊,每到冬天,雙手被凍開裂,還是得起早貪黑拼命幹活。回憶起這些年的經歷,36歲的劉才甫依然感覺迷茫,拼死拼活也擺脫不了貧困的命運,直到去年,村裡建起了農民專業合作社,他的生活開始發生著變化。>>>查看詳情:鎮雄: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紀實

  

昭通市大關縣「背篼圖書館」到悅樂鎮新寨村海壩苗寨開展送書服務 張廣玉 攝

  大關縣山高坡陡、河谷深切、基礎薄弱,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縣委、縣政府緊盯貧弱困境,因地制宜帶領9個鄉(鎮)分類發展特色產業,創出了雲南省「一縣一業」特色縣的喜人光景。全縣人民如今「靠山吃山」,過上了好日子。

  「好景還在後頭。」大關縣產業辦負責人介紹說,「依靠產業實現脫貧只是開始,下步將依託大關優良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山地空間,按照有機食品標準壯大發展。並著力調結構、育龍頭、促轉型,走實產業化、品牌化、生態化的『雁陣形』集群路子,高層級加速大關經濟崛起,讓農民群眾腰包個個鼓起來。」>>>查看詳情:大關:產業春風拂關山 關河兒女譜新篇

  

永善縣細沙鄉細沙社區—— 「龍頭」舞起來 脫貧路更寬

  永善142家農家書屋明確合理定位,完善服務功能,充分發揮文化服務作用,廣泛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持續為農民朋友送上精神食糧、為脫貧攻堅注入文化動力,農家書屋成了永善農民身邊的「文化糧倉」。

  毛筆書法、創意手工、趣味英語、互動遊戲……「新時代鄉村閱讀季」讀書活動讓永善縣紅光社區農家書屋內笑聲不斷,其樂融融。永善縣紅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有搬遷群眾14668人,為不斷豐富安置點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提高安置點群眾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社會好風尚,2020年,永善在紅光安置點新建了社區農家書屋,並積極組織群眾開展鄉村閱讀活動,大力營造安置點鄉村閱讀氛圍,引導群眾移風易俗,形成鄰裡和睦、守望相助、文明節儉的好風尚。>>>查看詳情:農民身邊的「文化糧倉」——永善縣農家書屋助推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相關焦點

  • 雲南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昭通專場)
    原標題:6月29日雲南舉行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昭通專場  6月29日,雲南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昭通專場,請中共昭通市委書記楊亞林,中共昭通市委常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陳真永,昭通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施華松,中共魯甸縣委常委、魯甸縣龍頭山鎮黨委書記李善雲,
  • 農發行:脫貧攻堅讓昭通真正踏上「昭明宣通」之路
    直到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後,昭通才真正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易地扶貧搬遷讓30餘萬群眾一步實現由貧困山區到現代城鎮、由農民到城鎮市民的直過式跨越,「6個百億元」高原特色產業讓百姓脫貧穩增收,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築牢了脫貧根基……持續數年的脫貧攻堅,讓數百萬昭通各族人民夢寐以求的小康生活正變成美好的現實,讓昭通真正踏上了「昭明宣通」之路。
  • 【中山採訪團走進昭通系列報導一】書寫昭通大地「時代答卷」,提供...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為充分展示中山對口幫扶昭通四年來的成果,6月16日至23日,中共中山市委宣傳部組織南方日報、中山日報、中山廣播電視臺組成聯合採訪團,深入雲南省昭通市鹽津、大關、永善、綏江4縣,調查採訪中山•昭通扶貧協作工作。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昭通大決戰|東莞社工情暖烏蒙
    ▲11月28日,東莞社工羅睿傑組織社區老年人樂隊排練35.47萬群眾搬出大山,新建集中安置區達23個,大型跨縣安置區拔地而起……脫貧攻堅號角響起後的短短幾年,東莞協助昭通完成了脫貧攻堅工作中數十萬人大遷徙的壯舉。對於數十萬搬遷群眾而言,搬遷不容易,從土地上解綁後,實現從農民到市民的一步跨越,更不容易。
  • 昭通脫貧致富-農業大健康·林裕豪:從玉農業謀定「責任」
    雲南昭通,地處雲、貴、川三省交匯處,96.4%為山區或半山區。這裡溝壑縱橫、山高坡陡,國家級貧困縣有10個,其中深度貧困縣7個,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的地級市。當前,中國的脫貧攻堅戰已進入決勝的關鍵階段。這是一場硬仗,而這場硬仗中的硬仗便是深度貧困地區脫貧,雲南昭通便是其中之一。為打好這場硬仗,昭通市因地制宜,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業,大力發展蘋果、天麻和方竹等高原特色農業。
  • 雲南中煙紅塔集團昭通捲菸廠 幫扶鹽津縣桐梓村紀實
    桐梓村,曾是昭通市鹽津縣中集少、邊、遠、窮於一體的石漠化山區,山高地薄,生態環境脆弱,貧困問題突出,屬扶貧攻堅工作中典型的「硬骨頭」。2015年10月,按照上級部署要求,雲南中煙紅塔集團昭通捲菸廠開啟了掛包幫扶桐梓村之路。
  • 【輝煌「十三五」 看雲南脫貧攻堅完美答卷】德宏:4個「直過民族...
    ▼▼▼>>>【脫貧有「數」看成效】美麗蝶變看德宏<<<德宏景色 資料圖德宏景色 資料圖  據德宏州委書記趙剛介紹,五年來,德宏州共新建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4個貧困縣已脫貧摘帽,18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4.91萬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6.05%下降至0.31%,4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 昭通八旬老人為「冰花男孩」捐款獻愛心
    雲南網訊(記者 謝毅)「在電視上看了『冰花男孩』的報導,既心疼又感動,昭通貧困山區像這樣的孩子還很多,我的捐款微不足道,僅是表達一點心意。」1月11日下午,一位八旬老人來到昭通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辦公室,把2000元捐款交到工作人員手裡時這樣說道。
  • 雲南昭通解放實錄!
    同時,中共雲南省委正式組成,根據中央關於雲南工作應在省委領導下,「團結第一,工作第二」的方針,部署了會師、統一戰線、財政經濟等各項工作,雲南開始進行各級人民政權的建設。2月28日,43師第一梯隊師直和127、129團,在政委薛韜、參謀長廖開芬率領下,歷時46天,行程2477華裡,勝利到達昭通,駐紮在昭通縣城北郊水井灣、大院子一帶休整。
  • 粵滇協作,廣東幫扶雲南交出脫貧攻堅高質量答卷
    粵滇協作,廣東幫扶雲南交出脫貧攻堅高質量答卷金羊網  作者:林曦 楊奇  2020-12-24 【粵滇扶貧協作】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曦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 【中山採訪團走進昭通系列報導】富起來的昭通「親戚」,中山為你們...
    全國脫貧看雲南,雲南脫貧看昭通。地處烏蒙山區腹地的昭通,是集地震多發區、生態脆弱區為一體的深度貧困地區。2016年9月,中山市與昭通市結對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昭通是中山參與東西部扶貧協作的「主戰場」之一。
  • 雲南昭通實力拔尖的4所高中,昭通一中穩拿第一,你還知道幾所?
    雲南昭通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資源豐富、人傑地靈,雖然沒有繁華鼎盛的經貿,但是其文化內涵之深厚為大眾所嘆服,教育事業也發展得如火如荼。近幾年,昭通的高考成績十分優異,除實力佔據榜首的昭通一中以外,還有三所學校深受學生和家長的讚揚。
  • 雲南昭通正式成為「世界馬鈴薯高原種薯之都」
    8月18日,世界馬鈴薯大會授予昭通「世界馬鈴薯高原種薯之都」榮譽稱號。據了解,昭通馬鈴薯不僅是餐桌上的主糧,還通過產業升級、科學種植、良種培育等,讓群眾從中得到了實惠、嘗到了甜頭。如今,馬鈴薯已從「溫飽薯」變身「脫貧薯」,馬鈴薯產業承載著貧困山區人民脫貧致富的希望。昭通地處雲貴高原和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獨特的高原立體氣候,在不同氣候帶可實現早春、大春、秋季、冬早四季種植,同時可為不同生產季節提供優質種薯。昭通市委、市政府聚焦品牌打造,加強宣傳推介。擴大昭通馬鈴薯及種薯的知名度,積極開拓昭通馬鈴薯市場。
  • 昭通這些集體 個人入圍,雲南2018脫貧攻堅獎候...
    本文原標題:《昭通這些集體 個人入圍,雲南2018脫貧攻堅獎候選名單公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的戰略部署要求和省委、省政府關於舉全省之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意見精神,根據《雲南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印發雲南省2018年脫貧攻堅獎評選表彰活動方案的通知》,經州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及省級推薦部門初審推薦,省評選辦公室覆審,省評選委員會評選,擬將以下445名個人(集體),27名東西扶貧協作單位個人(集體)作為全省2018年脫貧攻堅獎候選人(
  • 據說沒去過雲南昭通旅遊的人,肯定不知道「朱提」在昭通該怎麼讀
    ,成為一座新興的雲南旅遊城市。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到雲南昭通旅遊,肯定會像我們一樣,習慣性把"朱提"這個昭通的古稱直接按照平常的讀音念成"豬蹄",實際上是錯的,如果昭通當地人聽到你念"豬蹄",肯定會笑到連腰都直不起來了
  • 雲南昭通筍子,下山進城!
    一年多的時間看昭通竹筍如何從解決「下山難」到解決「進城難」昭通市區東北140公裡,6月底的鹽津縣已經進入雨季,印度洋北上的暖溼環流與中國內陸南下的乾燥氣流在這裡交匯,陰雨綿綿的天氣讓山路變得泥濘。
  • 昭通: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龍頭」
    2018年11月10日,粵旺農業集團董事長萬俊華率團到魯甸縣考察,並與魯甸縣籤約農業產業園建設項目,雙方以「政府建廠 企業租用 產業發展」的模式合作,成立了雲南粵旺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韋江平說,技術方面,雲南粵旺委派了資深的香菇種植技術專家,長期進駐基地,手把手、一步步地對群眾進行技術培訓。香菇種植的核心技術是菌棒,關於這一點,雲南粵旺已與昭通市農業科學院籤訂了科企合作協議,針對當前香菇產業化生產中的關鍵因素進行試驗研究,探尋出最佳生產方案,為香菇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 雲南昭通發明達人範春潮!
    範春潮回憶道,正是看準了這一點,在浙江務工時,他才千方百計地進入擁有熱轉印技術的北京美可達義烏公司。由於四處輾轉,不慎將自己的身份證和畢業證弄丟了,他接連兩次應聘總經理助理都被拒之門外,最後只能採取「迂迴戰術」,先當搬運工進入公司。接下來的日子裡,他主要的工作任務就是負責蹬三輪車,從倉庫搬貨到大大小小的市場擺攤,常常忙到凌晨兩三點。
  • 作為友好近鄰,雲南昭通一中與曲靖一中相比,究竟差距在哪
    2020高考成績剛剛放榜,同為百年名校,又是友好近鄰,雲南昭通一中總是被大家用來和曲靖一中進行比較,那到底他們之間的差距在哪裡呢?在昭通,雲天化中學、昭通實驗中學、昭陽一中、鎮雄一中、威信一中等都是不錯的學校,雲南師大鎮雄城南中學更是後來居上,快速趕超,今年也有一名同學進入全省前50名。
  • 雲南昭通最好的三所高中,高考成績說話:三雄鼎立,實力上升明顯
    雲南省基礎教育實力最強的,當屬昆明與曲靖,然而,就2020年雲南高考情況看來,昭通地區正快速崛起,形勢非常喜人。於2019年第一屆參加高考的雲南師範大學附屬鎮雄中學在2020年的高考中,又取得了相當不俗的成績,昭通地區三所重點好高中「鼎力」之勢似乎正在形成。在2020年的高考中,昭通一中、雲南師範大學附屬鎮雄中學、雲天化中學都考得怎麼樣?一起來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