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晚,如皋市常青鎮鄒蔡村一戶人家發生意外,一名男子在家自製氫氣時,氣罐突然發生爆炸,男子當場身亡,年僅32歲。該男子以在街頭販賣氣球為生,此前所用氫氣都是自己土法配製,本想趁春節期間氣球銷售旺季到來時,加班趕製氫氣,沒想到發生不測,撇下一名才滿百天的孩子。據悉,氫氣是一種易燃易爆氣體,威力很大,但記者昨在南通街頭探訪發現,氫氣球銷售卻比比皆是。專業人士提醒,家長切勿給孩子購買氫氣球,以防意外。揚子晚報記者 郭小川
現場還原
家中自製氫氣,年輕小販被炸身亡
昨天上午,當揚子晚報記者趕到現場時,發現事發雖已過12小時,但警戒線內依然狼藉一片,死者家門前的小河溝邊,一隻高壓氫氣罐斜插在水中;地面上一攤血跡清晰可見。死者名叫李維民,今年才32歲,家中還有一名嗷嗷待哺的嬰兒,剛滿100天。
住在離死者家不遠的一名鄰居告訴揚子晚報記者,26日晚上,他突然聽到「嘭」的一聲異常響動,「聲音很響」,他看了一下時間,正好是9時20分。也同時聽到了爆炸聲的其他鄰居很快出來,循聲來到李維民家,當時的慘狀讓很多人不忍目睹,李維民倒在血泊中,當場身亡。
據悉,李維民平時以販賣氣球為生,經營這個行當已多年。為了節約成本,他都是在家中用土法自制氫氣充氣球,之前也沒發生過什麼意外。眼看春節就要到了,又到了氣球銷售的旺季,李維民比平時忙活了許多。事發當天晚上,他用氫氧化鈉和鋁自製氫氣,但不久後發現氣罐瓶溫度突然升高。感覺要出事的他,就準備把氣罐從家裡拎出去,扔到門口的河溝中,沒想到剛走到河邊,氣罐就爆炸了。
事發後,當地警方和安監部門也趕到現場,警方確認李維民因自身意外而被炸身亡;安監部門正對這起事故進行調查。
化學老師
氫氣易燃易爆性很強,常用於氣球充制
揚子晚報記者昨天從相關部門了解到,生產、配製這種氫氣必須具備相關資質,非專業人員也不可進行操作。
南通虹橋二中化學教師吳雲新告訴記者,氫氣是一種常用氣體,可生成的物質也比較多,常見的製作方法如強酸和金屬,用於製作方法較簡單,成本低,常被用於氣球的充制。但簡易、廉價的背後,卻隱藏著極大的安全隱患,氫氣易燃易爆性很強,當空氣中含有4%至74.2%的氫氣時,遇到明火,甚至火星和靜電時,就會發生爆炸,當氧氣與氫氣按1:2比例混合時爆炸的威力最大,氫氣球爆炸的威力主要與體積的大小有關,這就意味著氫氣球越大,爆炸後產生的威力就越大。
吳老師說,在街頭,家長經常為孩子買一隻氫氣球牽在手裡,殊不知,如果稍不注意,碰到火源、高溫或者用力擠壓都可能導致爆炸。「我從不給孩子在街頭買這些氫氣充制的氣球。」吳老師告訴記者。
據悉,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在公共場所禁止灌充、施放氫氣球,嚴禁在各種場合灌充手持氫氣球,兒童玩耍的氣球裡應充裝氦氣等惰性氣體。
但是,記者了解到,由於氦氣是一種從空氣中分離出的氣體,非常稀有,而且成本很高,街頭幾乎看不到用氦氣充制的氣球。「使用氦氣的話,每個氣球的成本接近3元,而使用氫氣的話,每個氣球的成本只有0.25元,兩者相差十倍以上,小販為了掙得更高的利潤,自然會選擇便宜的氫氣」,知情人這樣告訴記者。
記者調查
很多家長不知氫氣球危害
昨天下午,揚子晚報記者來到南通市人流量最大的南大街。春節臨近,人流如織,賣氣球的小商販流動在人群中,頭頂飄曳著許多五顏六色、大小不一的氣球,尤為吸引孩子們的目光。
一名女士花了5元錢,從小販手中購買了一隻印有喜羊羊圖案的氣球,遞給身邊的男孩。記者上前詢問她知不知道氣球中所充的氣體是什麼,得到的回答是「不太清楚」,至於安全問題,她稱「自己一直都給寶寶買這種氣球,沒遇到過什麼危險啊!」
記者隨後又詢問了多名兜售氣球的小販,發現很多人都不太清楚自己每天所售的氣球是「危險品」,一名小販說,自己賣這種氣球很多年了,每天銷售出幾十隻,也沒見過一個爆炸的;在探訪中,只有一名賣氣球的小販知道氣球中,應該充氦氣,但他表示,那個成本太高了,而且氦氣也不知道從哪裡買,「用氦氣不現實。」在記者探訪的多名販賣氣球的小販中,氣球無一為氦氣充制。
南通虹橋二中化學教師吳雲新告訴記者,孩子們經常在街頭買的氫氣球,體積不大,一兩個無所謂,但如果很多個氫氣球聚集在一起,特別是在人流量大、不禁明火的公共場合,一旦發生爆炸,威力不可小覷,後果難以預料。
專業人士提醒,春節就要到了,很多市民喜歡購買氫氣球布置在家中增添喜慶,或者逛街時隨手給孩子買上一隻氫氣球玩耍,「一隻氫氣球,就等於一個"危險品",切不可掉以輕心,最好不要購買。」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