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七零、八零後,讓你說出一首最熟悉、傳唱度最高的臺灣男歌手的歌曲,我想大部分人會選《水手》。
《水手》發行於1992年4月,這首歌樹立起了鄭智化身殘志堅的形象,他也借著這首歌為人熟知並喜愛。當時這首歌火到大街小巷都在播放,而且傳唱周期也很長。
《水手》是一首流傳度很廣的勵志歌曲,它激勵了許多在事業和人生道路上遭遇挫折的人,給了他們失落之後奮起抗爭的力量,可以說這首歌曲從精神層面上影響了一代人 。
我們會提著錄音機到野外,一群年輕人會唱著水手幻想著自己的未來,自己的事業,自己的愛情…………
而令人意外的是,這樣一首在感覺上是迎著海風的水手站在輪船的甲板上對著大海感悟人生的的勵志歌曲,創作靈感卻來源於浴缸。
《水手》由鄭智化作詞、作,鄭智化平時喜歡泡澡,泡澡時候他就產生了很多幻想。鄭智化想像自己在坐船,然後看到沒有波浪的海他覺得很可怕,感覺它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力量。之後鄭智化想像自己在船上看到很多的水手,水手的頑強生命力讓鄭智化很感動。鄭智化在浴缸裡一邊泡澡,一邊把腦海中的這些畫面串聯起來,於是就寫成了《水手》這首歌。
而這首歌,也讓大陸的歌迷知道了這位身殘志堅的臺灣同胞。
鄭智化,1961年11日14日出生於臺灣省臺北市。歌手、詞曲創作者、IT企業家。
這張圖片,是他當時《水手》磁帶的封面,那時因為媒體遠沒有現在發達,大家都不知道他是一位身體有殘疾的年輕人,只是沉迷於他歌曲輕快中又略帶一些滄桑,就如同我們痛並快樂著的人生。
在《水手》大火之後,於同年12月,他又推出了《星星點燈》,這兩首歌也成為了鄭智化的代表作。
而這首歌也體現了鄭智化力透紙背的人文關懷和獨特的社會視角,他是一個對人生對社會有思考的音樂人。
依稀記得那時有一種傳聞,《星星點燈》有反動情緒,而現在看來,鄭智化只是想通過這首歌來呼籲當局關注民生,關注民意。
《星星點燈》這首歌並不亞於《水手》的轟動效應,更因這首歌歌詞裡有對社會現象的一些批判,讓人們在唱出這首歌時也渲洩出對現實社會某些不公現象的憤懣。
這首歌是鄭智化在坐車時透過車窗看到滿天的星辰而產生的創作靈感,而他的很多歌曲,都涉及到社會和人文的敏感問題,這在現今的歌手的創作中幾乎是沒有的,沒有人會冒著被封殺的風險去為群眾說話,畢竟得不償失,鄭智化七年的牢獄生活就是他敢言的結局,然而社會是真的需要這樣的勇者才能進步的。
就如同近期的崔永元,我們看著他孤軍奮戰,但卻又無能為力,只能用自己微薄的話語權對他表示支持。
鄭智化是有思想的歌者,他對社會有著深刻入髓的看法,而且他勇於表達,對於臺灣當局的政治表現他也要通過歌曲來進行批判,一首《大國民》讓他獲獄七年之久。
他不只是一個純粹的音樂人,他更是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歌者。他也是一個有才華有膽識的人,從來沒有人會因為他的殘疾而低看他,在歌迷心中,他是一個非常有分量的歌者。
鄭智化兩歲時患有小兒麻痺造成了日後的腿疾,但身體的病痛並沒有影響小鄭智化的頑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拄著雙拐的鄭智化,用他鏗鏘有力的音樂節奏和他略帶滄桑的聲音,表達著他對人生、對社會的觀點。
他的音樂旋律朗朗上口,節奏明快,歌詞樸實無華卻又簡潔深刻,犀利的詞句蘊含著許多社會的人生的問題,唱出了許多人想說而又難以表述的心情。
鄭智化這個名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九十年代的一個符號,他代表著七零、八零後的青春和少年夢,他更承載著一種勵志奮鬥的精神和對於社會人文的反思,讓人們在迷茫中找到方向,他的歌,真的就如星星點燈般,指引著年輕人的方向。
不論遇到再大的困難,擦乾淚,至少我們還有夢……
鄭智化,一個用靈魂發聲的歌者,作為一個歌手,鄭智化和他的歌曲,帶給別人的,卻不僅僅是旋律和文字的簡單堆積。他的歌,帶來的是一種心靈的震撼,一種靈魂的升華,更多的,是對生命和現實的一種反思;是一種聽得見生命、故事、畫面的聲音。——來源於百度百科。
這是對鄭智化最好的評價,他不只是一個歌者,他更是我們對社會、和人文關懷的公共表達的代表,他是用音樂發聲的社會學者,他是用歌唱吶喊的時代和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