倆男娃媽,大白羊,家庭通識教育和中英文繪本閱讀專家,營地教育導師和親子遊達人,幫助萬餘家庭進行中英文通識啟蒙指導。
【不傳播雞娃焦慮教育,前幾天先先做了一篇閱讀理解,講凱撒大帝的,這篇閱讀後面有一道寫作題:
Do you think Caesar was a smart leader, why or why not?
一般遇到這樣的題,小娃都是發愁的。不過之前我給他捋過很多次基本寫作結構:
第一段overview,說一下你的觀點;接下來用兩三段來說一下你為什麼這麼認為,寫下來依據;最後做一個總結,可以說說自己的想法。
於是,小娃口述,我在白板上寫下來(請槓精不要diss語法問題,6歲小娃我沒那麼高要求)。突然,先先問我:那這些敵人為什麼要把Caesar殺掉?
我不假思索的說:比如他在開拓疆土和管理民眾的時候,有可能會傷害到一些人,並且戰爭,避免不了死亡,所以他一定會遇上一些恨他的人,這些人就是他的敵人,會報仇。
娃半知不解的思索了會,然後問:「恨是什麼?」
我也愣住了,腦子裡迅速過了一圈,應該如何用小娃能理解的話說明白恨是什麼?比如他有沒有過類似這樣的感覺?
接著我意識到,正常家庭長大的6歲孩子,哪來什麼恨的人和事?所以,共情這條路子就走不通了。
想到這段時間他一直在聽我們自己出的小古文課,其中《田忌賽馬》聽了N次。還時不時和弟弟念叨:「今以君之下駟與彼上駟,取君上駟與彼中駟,取君中駟與彼下駟。」
於是我對先先說:「你還記得田忌賽馬裡,幫助田忌贏得比賽的孫臏吧?」
他點點頭:「記得啊,不是齊國的使者把他從魏國監獄裡帶出來的嘛。」
然後我開始在白板上寫起來,孫臏之所以入獄,是因為他的師兄龐涓。
而龐涓作為魏國的大將,因為知道孫臏才華橫溢,怕孫臏比他獲得更多魏王的信任和器重,就把孫臏的膝蓋骨給挖掉了,這個就是嫉妒,因為嫉妒和小心眼,而做出了非常殘忍的事情。
這個在小古文課第一節就有講到,所以娃很快就理解了。我接著說:「那你覺得孫臏對龐涓是什麼感覺?」
娃琢磨了會:「這個就是恨?」
我點點頭:「所以孫臏會報仇,就是要把他承受的痛苦,讓龐涓也承受。」
娃點點頭,又有點疑惑的問:「為什麼一定要讓龐涓承受呢?」
面對一個有時候情商有點捉急的娃,我只好又舉他熟悉的例子:「比如說弟弟搶了你的玩具,你是不是也總是搶他的?因為你覺得他這樣不對,你不開心,所以你也要讓他不開心?」
這下他立馬明白了,但是明顯也有點不好意思,揮了揮手說:「我知道了,別說這個了,你接著說孫臏吧。」
然後我再寫下revenge這個詞,告訴他,這個就是報仇,re作為prefix開頭,你知道是反覆,重複,再來一次的意思,那venge呢,是一個古法語,也是拉丁詞根veng的變形,意思是to punish,所以你明白啦?再一次的懲罰,就是報仇。
日常在給娃講長一點的詞彙的時候,我都會做拆解,幫他找到詞根詞綴,這樣會很方便記憶。這裡順便也給爸爸媽媽們一個方法,除了好的詞根書,我還有兩個渠道可以幫助到英文不夠好的大家:
1、有一個製作簡陋,但是居然很好用的中文詞根詞綴查詢網站www.etymon.cn 輸入要查詢的詞彙就可以;
2、不確定,或者希望更為地道的,就直接用bing.com,輸入要查詢的詞彙,再加上word roots,就會出來相應解釋。
所以,英文不好沒關係,善用工具和搜尋引擎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一定不要忘記幫娃總結規律。
這樣一次次的溝通和反覆書寫,娃自然會慢慢內化成自己的東西,記憶起來也沒那麼困難了。
聊了這一堆以後,娃好奇的問我:「媽媽,你有恨的人嗎?」
我想了想,扒拉了一下記憶 ,大概是十來年前第一份工作給我穿小鞋的女老闆?還有工作裡遇到的趾高氣揚的客戶?又或者是自己做課以後遇到的自大到狂妄的詆毀者?
然後告訴娃:「我好像真沒什麼恨的人,確實有一些令人討厭並且覺得很麻煩的人,但是談不上恨,有的時候,這些人也會促使你變得更好,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不是壞事。」
娃有點不解的看著我:「那你想要報仇嗎?」
我一下笑噴:「談不上什麼報仇,我們可以讓自己學得更多,變得更強大,自己越來越厲害,那些人你就壓根不放在眼裡了。」
想了想,我又補充道:
「就像你聽的小古文課裡,媽媽有說到孫臏到了齊國,都當了軍師這樣的大官,但也沒有馬上找龐涓報仇。他沒有盯著眼前這一點得失,而是在不斷的提升自己,他幫著齊王打了很多勝仗,再和龐涓遇上,已經是十來年後了,他排兵布陣打敗了龐涓。
他不需要自己親手去懲罰龐涓,而只需要讓自己越來越強大,龐涓自然不是他的對手,這就是最好的報仇。」
娃上了小學以後,時間越來越緊張,所以也讓我更加珍惜和他讀書聊天的時光,畢竟我們聊起的這些融入在生活裡的每一個小片段,都是幫助他去理解和認知世界的機會。
至於一定要記住?那並不重要,只要在探討的過程中,他是好奇並投入的,一切就剛剛好。這也是我反覆和大家提到的「通識教育」。
並不僅僅是把學科串聯,更重要的是在和孩子的聊天過程中,一點點把積極正面的三觀傳遞給他們,幫助他們不斷去思考,去得出自己的結論。
歡迎留言說說自己和孩子聊天探討,或者是聽小古文課時的有趣內容。順便動動手指點個在看,也歡迎轉發,把有趣的思考傳遞給更多爸爸媽媽。
另外公眾號後臺回復關鍵詞【小古文】,可以聽到用通識教育和易懂講解法,講給3-12歲孩子和全家人的小古文故事,還沒有入的,一定不要錯過,聽完能理解,背誦無壓力,輕鬆愛上歷史和傳統文化。
我們主張通識教育,有效的把中英文語言學習和全學科以及生活經驗,積極健康的三觀教育結合,幫助孩子構建批判性思維,成為積極的終身學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