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1月3日報導(編譯:何棄療)
編者註:本文原作者Brian Scordato是Tacklebox Accelerator的創始人,這是一個為期四周的加速器項目,在紐約市為早期創業者(其中許多人有全職工作)提供從創意到驗證產品的服務。
你上一次看《布朗克斯的故事》是什麼時候?
對我來說,至少有10年了,但就在前幾天,我在打包搬家的時候把它翻出來了。這部電影太棒了。如果你沒看過,這是一部關於一個在布朗克斯長大的孩子的成長體裁電影。
這個名叫Colagero的孩子有兩種選擇:一條是像他那位擔任公交車司機的父親一樣,走上一條一眼能望到頭的人生道路;另一條是過上黑手黨的生活。他的父親感覺到他走錯了方向,說了一句我一直無法理解的話:「人的一生最可悲的事情就是浪費天賦。」
你應該在2020年創辦一家公司,原因有很多,但羅伯特·德尼羅給出了最具說服力的一個。你兼具天賦和機會去做一些偉大的事情,我會給你一個框架和策略來實現你的這種潛力。
但首先,讓我們談談創業的精神層面:也就是你在創業想法上一直拖拖拉拉的主要原因。
這種猶豫不僅僅只有你在面對。去年,新成立的創業公司比1970年減少了30%。
這個數字令人震驚。儘管圍繞著初創公司的討論一直從未停歇,獲取廉價資源和全球人才的機會也前所未有,但新公司的創建正逐漸停滯。
新的創業公司的減少既是一個微觀問題,也是一個宏觀問題。新的業務驅動著經濟,當舊的業務失敗時取代它們,向自動化宣戰等等。它們是一個滯後的指標,也就是說我們還沒有感受到過去10年裡新企業衰落帶來的全部影響。
為什麼這些數字在減少?
在過去的五年裡,我與Tacklebox的幾百家超早期創企進行了密切的合作,這些公司的創始人開始在思考是否要離開自己現有的崗位,全身心投入到創業中去。現在已經出現了兩種趨勢。一個在我們的DNA裡,一個是新的萌芽。而你需要知道這兩件事。
遺漏的偏見
遺漏偏見是一種傾向,指的是更擔心做某事而不是不做某事。其核心是對風險的根本誤解。以下就是我們的大腦是如何通過遺漏偏見來思考的過程:
如果你創辦了一家初創企業,但它的發展很糟糕,你會認為有很多人會看到它的糟糕進程。
但如果你不去嘗試創辦一家初創公司,那麼它不會發展的很糟糕,所以就沒有人會看到它的糟糕進程。
潛在的負面影響很容易被人們想像出來、並感到恐懼,而潛在的正面影響卻很難被人們所把握。人類高估了潛在的負面影響,低估了大多數事情的正面影響,尤其是那些可能會讓人感到不安的事情。
幾十年來,遺漏偏見一直在扼殺初創公司和創造力,但在過去10年裡,隨著失敗變得更加公開化,遺漏偏見被逐漸放大了。
1970年,如果你創辦了一家失敗的公司,可能只會有一些朋友和家人聽說這件事。但現在,你的1250個LinkedIn關係和Instagram上的每個人都會知道。也就是說,社會成本很高。接觸網絡對創業者來說是件好事,但對他們的心理狀態來說卻很糟糕。
我過去常常引用戴維·福斯特·華萊士的話:「當你意識到別人很少這樣想時,你就不會再擔心別人對你的看法了。」現實情況是,有前途的新公司無法成立,是因為人們更容易去想像創業的負面影響,而負面影響已經在我們的大腦中顯現出來了。
我們需要一個系統,讓創業者在沒有這些限制的情況下建立公司。
建立產品和商業模式
前幾天有人向我提出了一個想法:想讓20多歲和30多歲的人更容易獲得心理治療。這位特別的創始人正在建立一個平臺,讓客戶和治療師各自創建一個只有幾個參數的個人資料。市場會將它們匹配起來,讓病人可以通過選項進行搜索。
當我問為什麼特定類型的客戶還不能找到適配的心理醫生時,我得到的回答是:「千禧一代不會和不信任的品牌開展對話;這對谷歌來說太私人了。」這些不一定是糟糕的答案,但它們並沒有表現出對客戶問題的深刻了解。心理治療是私人化的,但這些答案都是表面的。
當我問到為什麼市場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時,我被告知它是可以擴展的。從一開始就考慮商業模式是非常明智的,但是商業模式應該與源於需求的產品相匹配。當然,市場對於創業者來說是一個理想的產品,但這並不會讓客戶想要它。
我希望這家初創公司能找到自己的出路,但這位創始人面前的路很艱難。
這個創業者犯的錯誤是很多創業者都會犯的錯誤,也是你在2020年應該避免的錯誤。創業的意義不在於創造產品。創業的關鍵,尤其是在早期階段,就是要有透明度。你要確切地知道你的客戶是如何與你為他們解決的問題進行交互的,了解他們實際上有多在乎,並衡量他們是否會走出日常生活去嘗試新事物。
透明度的重要性
達到你所需要的透明度水平不會是偶然發生的。你需要去做一些客戶訪談,然後僱傭一個開發商店來為你建立一個市場,因為這感覺更像是一個流程。但事實不是這樣。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你需要建立一個內部系統,讓你保持透明,這樣你就能得到更多的反饋,這樣你就可以繼續細分並找到一個比任何人都能更好地服務的初始客戶。
在Tacklebox,我們稱之為「測試周期時間」,它是驗證你認為是真的東西所需的時間。這是一個寶貴的內化過程。
因此,在上面的例子中,創始人可能會首先說「我認為千禧一代需要心理治療師」。
你需要從這樣的心態開始第一步:即這可能不是真的。沒有心理治療師的千禧一代可能不想要心理治療師。向你證明他們在此之前的確需要心理治療師,是他們自己的事情。
1.從客戶行為中收集無偏見的信息。
2.把一切都當作一個實驗,在這個實驗中,潛在客戶的行為是唯一重要的數據點。
3.確保你能夠將自己與客戶之間的距離減到最小,以便在現實中做出決定。每個決定都應該是你親眼所見的結果。
4.在儘可能少的不明信息的基礎上,根據數據點做出決策。
5.思考步驟1-3和「投資框架」,讓下一輪的測試成本變得更低。
我們的目標是讓這些測試在認知和情感上都變得成本更低。讓你可以提出一個關於客戶的假設,並在一兩周內進行測試。
最後,我將創建每周報告來跟蹤你的測試周期。例如,每個星期天,檢查你前一周運行的測試,並報告你學到了什麼,以及你如何使後續測試「成本更低」。然後,選擇下周要測試的內容。你需要走向真理,遠離信仰。
2020年,我們需要你創辦一家公司。成功地做到這一點並降低感知風險的方法是從一開始就關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