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貝萊月子中心育嬰室。
致友月子會所環境較好。
需要完善的問題——
提高門檻
應對月子中心的開辦設置專業準入門檻
數據顯示,2011年年底,全國月子中心數量不到100家。到了2017年年底,據不完全統計,已飆升至4000家左右,服務的產婦群體大約佔產婦總數3%左右。目前,廣東已發展出400多家月子中心品牌企業,廣州巔峰時期發展超200家。
據悉,目前經營月子會所、月子護理機構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婦產醫院的月子機構,如祈福月子中心;二是不依託於醫療機構的獨立月子中心,如安貝萊月子中心、維多利國際月子中心等。
由於目前母嬰保健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沒有專門的經營範圍、行業類別表述及注釋,所以被歸類於居民服務中的「家庭服務」,未對月子中心的開辦設置專業準入門檻。月子中心和普通商業機構一樣,只要在工商部門註冊登記後即可營業。既不需要相關衛生資質,從業者也不需要相關資格證書。「有的月子中心開在賓館裡,有的在居民區裡租個房子就行。至於從業人員,有的機構都是護士,有的都是月嫂,只有查房時才有醫生,缺少專業人員。」中國婦幼保健協會會長陳資全在去年舉辦的產後母嬰服務行業發展研討會上說。
納入監管
建議對母嬰保健機構監管立法並確定主管部門
據了解,月子中心一直沒有主管部門且行業涉及面較廣,在監管中比較複雜,由此導致部分月子中心服務良莠不齊。發生服務糾紛時,執法部門無法可依,只能對消費者進行調解處理,對月子中心無法產生震懾力。
今年4月28日,惠州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市衛生監督所認真處理一宗對月子中心嬰兒感染的投訴》(以下簡稱《投訴》)。《投訴》稱,今年3月中下旬,有群眾投訴稱惠州某月子中心爆發大規模新生嬰兒合胞病毒感染。衛生執法人員對該月子中心展開調查後發現,該月子中心自3月1日至4月1日共有15位產婦和16名嬰兒入住。3月21日至4月1日,先後有10名嬰兒發病,其中1名嬰兒黃疸。發病嬰兒分別在惠州市各醫院住院治療,醫院診斷證明顯示為「新生兒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病理性黃疸」等疾病。
針對這起投訴事件,惠州市衛生監督所除了將情況報送給市衛生健康局、市疾病預防控制處,對該月子中心開展全面消殺並提出幾點意見外並無其他處理結果。《投訴》最後指出,根據《傳染病防治衛生監督工作規範》第二條:傳染病防治衛生監督是指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及綜合監督執法機構依據傳染病防治相關條例,對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治工作進行監督執法的活動。月子會所不屬於醫療衛生機構,目前沒有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許可和衛生監督的法律法規依據,國家也沒有出臺相關標準。
歐陽戈華表示,新生兒狀態不穩定,難免會出現不同的問題,但主要還是要看月子中心人員配備夠不夠、標準化強不強。「遇到新生兒感冒發燒等,我們首先會儘快處理寶寶的健康問題,後面再協商看如何處理,儘量讓家長滿意。」歐陽戈華說。對此,安貝萊月子中心市場總監劉銓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全國人大代表、清遠市人民醫院院長周海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建議儘快對月子中心等母嬰保健機構監管立法,在全國範圍內儘快確定統一的行業主管行政部門。
制定標準
呼籲儘快制定強制性行業標準
走訪中,多名產婦向記者表示,月子中心名目繁多的服務項目如發汗、乳房特護、子宮修復等,讓她們這些新手媽媽很難判定這些服務是否有必要。而不少月子中心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目前整個行業的投訴渠道都不是很透明,如遇醫療問題,也只能申請醫療鑑定,判斷月子中心在整個過程中有無失誤。「現在我們只能儘量做到自身標準化運營,適當降低風險的發生。」他們也呼籲監管部門儘快制定強制性行業標準,明確具體主管部門。
據了解,此前相關部門制定了一些標準和規範。如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制定的《產後母嬰康復機構管理和服務指南》,全國保健服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制定的推薦性國家標準《母嬰保健服務場所通用要求》。有業內人士表示,這些標準都是「入門級」,屬於推薦性標準,並不是強制性的,對整個行業的約束力還不夠。
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律師扈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只有建立母嬰保健服務行業相關國家標準,對月子中心或會所的硬體設施、環境、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等提出硬性要求,並且確立行業規範和監管主體,才能對消費者和企業共同起到保護作用。因此,管理好月子中心,一方面需要儘快確定主管部門,另一方面需要制定相關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由於月子中心內設有針對母嬰護理、產後恢復等項目,與健康、醫療息息相關。「就職能來說,我們認為衛健委更適合做主管部門。」扈靖說。
記者為此採訪了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工作人員,對方坦言:「月子中心行業屬於近年來的新生事物,目前對該行業管理職責不明晰,確實存在監管空白。月子中心涉及到多個部門參與管理,但具體主管部門應該歸哪一塊管,說實話我們也不太清楚。」據了解,南京2013年頒布的《南京市產後母嬰生活照料服務機構管理辦法(試行)》提出,母嬰照料機構由南京市衛健委牽頭管理。
專家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周海波:
建議各地衛生健康部門成為
母嬰照料機構行業主管部門
在周海波看來,月子中心醫療保健成分佔比大,需要醫生、護士等專業人員進行產後催乳、新生兒常見病急救等服務,這些都屬於醫療衛生的從業要求。「我個人認為,各地衛生健康部門成為行業主管部門是合理且必要的。」
產後母嬰護理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很強的專業水平。周海波在採訪中表示,母嬰照料涉及人的健康,從業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醫療常識和服務技能。「建議國家層面出臺統一的國家行業標準,或鼓勵一部分地方先行先試,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出臺規範發展母嬰照料機構,確定行業內專業學科培訓及從業人員的認定、評核、發證的地方行業標準。」
記者了解到,為遏制行業惡性競爭,廣東去年成立了廣東月子中心聯盟,但反響平平。不少月子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聯盟凝聚力不夠,也無強制性約束力」。在國家和地方尚無行業標準的情況下,周海波建議政府牽頭、相關部門參與推動成立月子中心等母嬰照料機構行業協會,引導行業協會通過制定規章制度、廣泛推行服務承諾服務公約、服務規範等方式開展行業自律,規範行業服務行為。
標準的制定和實施讓企業有規可依,確定主管部門才能儘快填補監管空白。雙管齊下,母嬰照料機構才能持續健康規範發展,進一步滿足國人的健康需求,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