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校已有多名「90」後學術新星 本報長沙訊 近日,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近日更新了教師信息名錄。其中,出生於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出任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李晟曼2015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直博,2020年6月畢業被授予工學博士學位。2020年7月入職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介紹:李晟曼專注納米材料生長、微納電子器件的加工製備、新原理器件製備與測試以及電路設計與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0餘篇。2019年參加國際微電子器件大會(IEDM)並作口頭報告,獲得臺積電公司的關注。
此外,李晟曼曾獲國家獎學金、知行獎學金等榮譽。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網站去年10月曾刊文《不忘初心,誠信前行」國獎經驗分享會順利舉辦》,其中李晟曼介紹了自己的學習經驗。
李晟曼講述她整個博士生涯的科研經歷:持續三年日復一日的實驗,每天兩個實驗室的來回奔波,積澱了今天的成就,論文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李晟曼還展示了自己科研經歷:從一開始的研究測試,到後來寫文稿、畫圖,再到後來的投稿被拒,最後被成功接收和出刊,過程跌宕起伏。她用自己的經歷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當科研遇到坎坷時,要勇於直視困難從而克服它們,而不是通過小套路來欺騙自己。
專注科研之餘,她她熱愛生活,積極參加活動,是一名運動健將。她一直堅信:唯有強健的體魄能讓自己在工作和學習當中遊刃有餘。在校期間,作為實驗室的大師姐,她認真組織並參加實驗室每周三次的環喻家湖夜跑活動,5km左右的運動距離不僅鍛鍊了每個人的耐力,也促進了實驗室同學之間的交流。這樣規律健康的運動也幫助李晟曼得了不少榮譽,包括2015-2016年馬鞍山冬季5km長跑的冠軍,凱默杯羽毛球團體賽冠軍,光電學院黨支部羽毛球賽亞軍等。
事實上,湖南高校已經出現有多名「90後」教授走上學術舞臺。
比如,1991年10月出生的女學者劉惠穎在2019年8月底已經擔任了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李晟曼所在的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也有一名「90」後教授李東。出生於1990年的李東於2018年擔任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資料顯示,李東2009年進入同濟大學就讀,2013年獲理學學士學位,隨後以直博生的方式留校攻讀,2018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後獲聘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還有出生於1991年的湖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陳少威,本科就讀於廈門大學,2011年獲得直接攻讀清華大學博士學位資格。他是由中美富布賴特項目聯合培養出來的博士,該項目是中美雙方開展的層次最高的官方教育交流項目。
更早以前,還有被媒體多次關注的中南大學教授級研究員劉路。2012年,當時只有22歲的中南大學學生劉路被破格聘用為母校的教授級研究員,一時萬眾矚目。記者李柯夫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