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感冒、流感、新冠肺炎的區別
普通感冒主要表現為鼻塞、流涕、打噴嚏等上呼吸道症狀,重者可能伴有發熱、乏力、頭痛、關節痛等症狀,全身表現一般較輕,通常3~5天恢復健康,不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普通感冒傳染性較弱,不會引起大流行。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會出現高熱、咽喉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慾下降等症狀,但大部分5~7天可恢復,只有少數高危人群可能會出現肺炎等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流感傳染性較強,每年可引起季節性流行。
新冠肺炎則不同於普通的感冒和流感,它是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症,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極少數患者還可有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及肢短缺血性壞死等表現。
新冠肺炎與感冒和流感的主要區別在於,新冠病毒感染者中大多數人會出現肺炎,且重症比例高於流感,而感冒和流感患者只有在治療不及時或極個別情況下才會出現肺炎。
新冠病毒是一種全新的病毒,目前對其研究和認識還在不斷深入,可以確定的是新冠病毒的傳染性比流感強,容易造成人際傳播,由於人群對它普遍缺乏免疫力,在人群密集場所極易暴發流行。
此外,新冠肺炎的流行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只要防控措施落實不到位,隨時存在流行的風險。
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冠肺炎如何鑑別
普通感冒和流感多表現為上呼吸道症狀,部分流感患者有肺炎表現。新冠肺炎主要表現為下呼吸道症狀,多有典型的肺部影像學表現。
普通感冒和流感年年有
普通感冒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沒有明顯季節性,是常見疾病;
流感雖全年都可發病,但高發季節主要是冬春季;流感病毒每年都會出現變異,高發流行季節病毒往往毒力較強、傳染性大、患病人數多,可在一定地區範圍內傳播;
新冠肺炎是2019年底冬季新近發生的疾病,有典型的流行病學史。
針對流感,醫院多對患者進行鼻或咽拭子檢測,包括病毒分離培養、抗原檢測、核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等,以明確診斷;
新冠肺炎主要是結合流行病學史和臨床表現,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或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新冠病毒高度同源來確診。
新冠肺炎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經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接觸受到病毒汙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由於在糞便、尿液中可分離到新冠病毒,應注意其對環境汙染造成接觸傳播或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新冠肺炎的潛伏期是多長?
新冠肺炎潛伏期為1~14天,多為3~7天。
新冠肺炎患者和無症狀感染患者在潛伏期即具有傳染性。因此,與新冠肺炎患者、疑似患者、無症狀感染者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後均需隔離觀察14天。
如何預防感冒和流感
在流感高發期,首先要加強室內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環境清潔,養成良好的衛生和個人防護習慣;避免聚集性就餐,儘可能減少在人群密集場所的停留時間,若必須去要戴口罩;個人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運動,增強體質,避免吹風受涼。
老年合併慢性基礎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要在治療原發病的同時,積極對症支持治療,最好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有慢性肺部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建議接種肺炎疫苗,提高機體免疫力。最重要的一點是,對呼吸道傳染性疾病要做到「五早」,即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來源:陝西百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