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已經落下帷幕,對於今年的高三畢業生來說,儘管暑假比以往的學生少了1個月,但還是很開心,終於結束了痛苦的高中生活,迎接他們的將是自由自在的高校校園。
然而,同樣作為畢業生,很多高校畢業生就沒那麼愜意了,畢業與就業無縫連接,運氣好一點的從最後一年便已經開始了實習,而受到疫情影響,很多畢業生至今還未找到滿意的工作。
一、教育部最新通知
前不久,教育部曾發布了《關於在普通高校繼續開展第二學士學位教育的通知》,通過鼓勵高校開展兩年的第二學士學位教育,吸納一部分畢業生,一方面能緩解今年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豐富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提高今後就業或考研的優勢。
7月10日,前期各高校的第二學士學位備案工作告一段落,教育部公布了《關於公布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學士學位專業備案結果的通知》,全國共有3426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招生。接下來就將迎來正式的報考階段,有意向的高校畢業生可下載附件並詳細查詢。
二、清華北大不在列?
瀏覽過附件的同學可能會注意到,清華北大並沒有第二學士學位專業,復旦大學也僅有一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總體來看,國內最頂尖的高校第二學士學位專業非常少,這給了不少學生一個打擊,因為很多學生期待通過報考第二學士學位,進入一所排名更靠前的高校。但不必灰心,總體上各985、211、雙一流高校的機會還是不少的。
不過,在錄取過程中,高校是否會優先向本校的畢業生傾斜,成為很多學生擔憂的問題。高校普遍擔心畢業生沒有籤訂就業協議,影響本校的就業率數據,甚至不少學校在學生籤訂工作合同之前不予頒發畢業證學位證。如今,第二學士學位給不少高校提供了挽回就業率的機會,與其為他校做嫁衣,不如服務於本校的畢業生。
三、高校畢業生矛盾?
高校畢業生對於是否要選擇第二學士學位感到很矛盾,總的來看,大家對此並不十分看好,普遍認為是不得已的選擇。如果有好的工作機會或者可以考取研究生,一定不會選擇繼續讀第二學士學位。
與研究生相比,花同樣的時間已經快有碩士學位了,而第二學士學位仍然只是本科學歷而已。只有在未來的招聘中,給予雙學士學位與碩士學位同等看待,或其他一些傾斜舉措,才有一定的吸引力。然而,目前一切都尚未可知,若在未來畢業時沒有任何利好政策,學生年齡也偏大了,反而更加被動,沒有競爭優勢。
因此,總的來看,學生們都是心明眼亮的,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以及第二學士能帶來什麼。在現在的招聘要求和求職環境下,學位和專業本身的作用可能並不明顯,提高學校段位以及改變所在地的價值或許更大。
例如,對於普通高校的畢業生,如果第二學士學位仍然在本校或其他普通高校完成,意義恐怕不大。如果能夠考入更好的985、211、雙一流大學,或從三四線城市進入一二線城市的大學,對於畢業後的求職和發展才會起到不一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