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興趣班培訓班,寶爸寶媽持有不同態度?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選擇

2020-12-11 南南麻麻育兒

父母的陪伴和愛,才是給孩子最貴的教育資源。

父母的陪伴和愛,才是對孩子最好的言傳身教。

請陪孩子一起快樂成長,育兒育已!

---編者按

孩子的教育是現在父母最關心的大事!父母們不僅是想讓孩子學習好,而且還想讓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藝。父母帶娃不是在上課的路上就是在上課的教室裡。尤其城市裡出生的孩子,父母對於教育格外注重,從胎教到早教,親子課到孩子自主獨立上培訓班等等應有盡有。親子歡動課、奧爾夫音樂課、體能課、思維課,課程的多樣性只有你不知道,沒有你想不到。

現象

我自己也經歷過孩子的早教,培訓課報名,發現存在的幾個現象:

現象一:爸爸主張啥培訓課都不用報不用上,順其自然,該玩就玩,該學才學。現象二:培訓課報名媽媽居多,陪上課的大部分都是媽媽。現象三:媽媽容易衝動焦慮,容易被培訓機構推銷報名。

這些現象透露出在孩子教育上,如何選擇培訓課程與選擇報不報的態度上,爸爸跟媽媽的意見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存在著很大的分歧。最近為了自己家的四歲寶寶加入了一個少兒編程的報名群,群裡媽媽們對於報不報這個課還進行了一番討論。在這個群裡基本上都是孩子的媽媽,而且大部分都是爸爸不同意報少年編程課,而媽媽自己選擇報名的。媽媽們對爸爸的評論還真是保持一致隊形。大部分媽媽對爸爸的評論都是負面的,而且覺得爸爸是豬隊友,是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且不說這些媽媽說得對不對,但卻反映了大部分家庭中在孩子的教育上媽媽是費盡了心思,爸爸最多就是很無奈的出個錢而已。

如何選擇

上述群裡的寶爸寶媽們處於兩個極端,媽媽們絕對得否定寶爸們的態度一律不報培訓班覺得培訓班肯定要報,但殊不知道很多教育機構群裡在線的家長都是媽媽,媽媽容易焦慮容易被營銷人員忽悠而報名,反而覺得爸爸阻礙了孩子的成長。而爸爸們卻全部否定的態度覺得孩子沒必要讀培訓班,是因為很多爸爸主張孩子自由發展,培訓機構是花錢買安慰。那我們需要怎麼選擇呢?1、如果家長有充分的時間陪孩子在家學習成長,我覺得可以少報點培訓班,有些課其實在家自己也能學。比如現在吹捧得很厲害的邏輯思維課(或者叫全腦課),自己孩子也體驗過一次,很喜歡但是圍觀了整個課程,無非是老師使用各種思維遊戲,各種思維道具進行訓練,培養孩子的數字、空間、反映能力。其實我們在家也可以做,家長們可以在網上購買思維訓練的益智玩具,在家陪孩子玩,孩子也是非常喜歡的。我們家孩子就是買了好多此類玩具在家訓練孩子。而且我們都知道一周一節課,一個星期這麼長一次1小時的思維課就能培養出思維厲害的孩子麼?不可能,所以還是家長自己在家教最有效。益智的玩具很多,有興趣的寶媽可以參考:

通過玩具培養寶寶的邏輯思維力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家長們可以學習黃聖依教孩子畫思維導圖

2、藝術類課程要根據自身家庭條件決定,選擇一門就可以了。現在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藝術方面有一定發展,但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適合學藝術,而且藝術這條路靠的是堅持,費用也是相當可觀的。所以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如果是孩子真的喜歡,那竭盡全力去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如果沒有這個天賦,我們需要有一定的選擇,比如繪畫音樂選擇其中一門就可以了,而且在音樂上選擇音樂啟蒙類,小眾樂器類就可以了,比如吉他、尤克裡裡這類學起來快成本不高。而像鋼琴這種學習成本很高,學鋼琴據說每天都要練習一小時,一直堅持長期訓練才會看到成效,這不僅考驗孩子同時更考驗父母,需要父母每天陪伴,而且整個成本費用也是相當高的。身邊有好多朋友的孩子以前都學過鋼琴後來放棄了,因為自己的不堅持或者是孩子的不堅持,而且到小學初中,學業的壓力根本沒有時間再彈鋼琴,所以就放棄了。

3、幼小銜接類這類課程還是有必要報培訓班。讀小學的孩子家長們反映說,在孩子讀一年級的時候,一個班裡大部分孩子都是讀過幼小銜接課程的,如果孩子沒讀過幼小銜接的課就可能會跟不上老師上課的節奏。所以個人覺得這種大家都報名的基礎課程還是有必要學下,即使不一定會有很大的效果,但是從基種程度上解了孩子跟家長的焦慮,讓家長覺得自己沒有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覺得我也跟同學們一樣學過。

4、體能運動類課程慎重。體能課、籃球課、羽毛球這些課程也是非常火的,現在家長們不僅觀注學習,同樣也是大力觀注體能方面。因為體育也是中考高考的一部分,而且小學的時候跳繩也是納入考核之中的。很多培訓機構還打著這樣子的旗號,孩子的運動能力影響孩子的專注力,所以應該讓孩子報專業的體訓課來培養。其實體能課家長完全可以在家自己訓練的,不用花高費用去報名。因為孩子天生愛運動,家長們多陪伴,在家同樣可以培養愛運動的孩子。

5、有必要可以選擇APP線上課程,性價比高。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長時間對著手機或者電腦對他們的視力不利,所以拒絕選擇線上課程。但是實際線上有些課程個人覺得還是不錯的,價格便宜,上課方便。其實一天10分-20分鐘線上學習對孩子視力不會有太多的影響,即使不用來學習,家長們有時候同樣不是用手機、電視動畫片來打發孩子麼,看動畫片就不影響視力了嗎?而且每天學習反而比一周上一次培訓課程效果更好,比如自己家孩子每天學的英語類課程,每天10-15分鐘,自家寶寶也在學,每天睡前都要學習很喜歡出有一定效果。

總之,媽媽比較容易衝動焦慮,很容易受各種教育機構或者各種微信群裡影響,覺得什麼課對孩子成長都有幫助,而爸爸們可能交流少,了解得少並且比較理性,不太受外界影響。所以在選擇培訓課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寶寶的年齡,哪些適合哪些不適合,而且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如果不確定的話先報個短期的或者上節體驗課來了解孩子的興趣點。不要圖報長期課程便宜而衝動地去報,殊不知如果孩子不喜歡報了後就更浪費錢。但是有一點很重要:不能完全依賴培訓課,父母們在家的陪伴對於孩子的成長才是最有幫助的,父母的陪伴和愛,是給孩子最貴的教育資源,比啥培訓班效果都好。在家有效的親子陪伴,親子閱讀勝過任何外面的培訓機構。

相關焦點

  • 如何開發寶寶的智力?寶爸寶媽們看過來
    但是,要如何提升開發寶寶的智力水平呢?以下幾招寶爸寶媽們一定要嘗試喲。但是,寶寶一個人玩耍會沒意思,要是寶爸寶媽們能參與到寶寶的玩耍中,與寶寶一起做遊戲、一起打球、一起捉迷藏等,不僅寶寶會玩得更開心,而且還利於寶寶身心健康,身心健康的寶寶是聰明寶寶的最基本前提,所以,寶爸寶媽們一定要陪寶寶多玩耍喲。
  • 寶爸寶媽給寶寶洗臉應該用什麼毛巾呢?
    寶爸寶媽每天重要的工作就是給寶寶洗臉的工作,寶寶的皮膚細膩柔嫩,這讓我們這些新人寶爸寶媽在給寶寶選擇毛巾時很頭疼,選擇毛巾時應注意些什麼呢?那麼嬰兒應該用哪種毛巾來洗臉呢?接下來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嬰兒洗臉用什麼毛巾呢?
  • 第五周的寶寶喜歡研究,寶爸寶媽應該多讓寶寶接觸新鮮事物
    寶寶出生的第五周,寶爸寶媽有沒有仔細觀察過寶寶呢?他們又有什麼新技能產生了嗎?到了第五周身高會比出生時增加了3-5釐米;體重會比出生時增加了2斤左右。晝夜規律了,晚上睡覺也乖了,只要餵一到兩次奶就可以了,寶媽也就沒有那麼辛苦了,不過寶寶整體的睡眠時間有所減少一天只睡16-18小時就夠了。
  • 寶爸寶媽應該怎麼辦呢?
    其次,寶寶每個階段流口水的背後都有不一樣的寓意,寶爸寶媽們一定要懂。寶爸寶媽們有時還會發現,寶寶不僅要流口水,還會吐著玩。這些都是正常的,是寶寶在自娛自樂,要不整天沒事兒幹,寶寶也會無聊的,所以這個時候不要擔心。這個階段流口水代表著寶寶在給我們暗示:「我的唾液腺在發育啦!」第三階段:隨著生長發育逐漸完善,寶寶會在出生後4到6個月出現牙齒的萌發。如果寶寶發育快,可能在3個月時就會冒出白色的牙尖。一般的寶寶都是在6-7個月開始長牙。
  • 孩子王公司 寶爸寶媽身邊的育兒專家!
    那麼在哪裡才能找到專業的育兒專家呢?一站式母嬰採購中心孩子王自2009年成立以來,一直從事準媽媽及0-14歲兒童商品及其增值服務,是很多寶媽選購孕嬰童商品的首選平臺。但還是有很多人,並不清楚孩子王公司怎麼樣,那麼接下來就為大家進行詳細分析。
  • 開學了,如何給孩子選擇興趣班?
    終於開學了,周六周日的興趣班大戰熱火朝天拼起來,寶爸寶媽們該如何給孩子選擇呢?有以下幾條建議說給你們聽,你們聽聽是否悅耳。1.如果在經濟條件、時間都允許的情況下,興趣班可以報,但前提是讓孩子自主選擇,他自己選擇好後持之以恆學下去。2.根據孩子的年齡段和學習階段,和孩子商量好學習時長,兩年三年還是更長時間。
  • 3個不同時期,寶爸寶媽要做不同選擇
    3個不同時期,寶爸寶媽要做不同選擇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懷孕期間可以同房嗎?3個不同時期,寶爸寶媽要做不同選擇!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懷孕是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 寶爸寶媽們:大學的第一課,應該由你們上
    因此,學生應該如何去規劃自己的未來,在生活中要怎麼去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自己的。換句話來說,大學的自主性要求遠遠大於中小學。二、自由程度不同 在中小學,孩子們有著嚴格的作息規定。除此之外,專業課還分為許多類型,例如專業選修課、專業限選課、學位課、職業教育任選課等等,不同的課都需要修滿不同的學分才能夠畢業。因此,家長應該提醒孩子,避免出現因學分不夠而無法順利畢業的現象。
  • 寶爸寶媽別吵架,選擇最有優勢一方
    有的寶媽在結婚的時候就把自己的戶口遷到寶爸的戶口那裡,這就不會發生爭議了。但是有的寶媽結婚時沒遷戶口,還在娘家,結婚後沒太放心上,也沒有轉遷。這時,寶媽和寶爸就有了爭議。寶媽想讓寶寶隨自己在娘家,寶爸想讓寶寶隨他,或者讓寶媽戶口遷到寶爸那裡,再同時給寶寶上戶口。說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準備操作時,矛盾就來了。
  • 寶爸寶媽們,孩子的未來究竟掌握在誰的手中?
    在這個前提下,寶爸寶媽們又做了什麼?是玩遊戲、看手機、打麻將、看電視追劇,還是靜下心來陪伴孩子,度過愉快的親子時光。其實孩子雖然小,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他的成長,作為父母,你有多少付出就會有多少收穫。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積月累的堅持。孩子一步一步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指引幫助,但是作為父母,我們又該如何幫助孩子呢。最重要的是引發孩子內心的動力和興趣。有了內在的驅動力,孩子才能走好每一步。
  • 如何給寶寶買保險,解除寶爸寶媽的困惑,99%的家長都收藏了
    不少寶爸寶媽在孩子出生後,都會優先考慮配置少兒保險來呵護孩子成長。家長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恨不得將天底下最好的東西都給他們。但面對種類繁多的少兒保險,你真的知道如何選擇嗎?1、分不清險種之間的關係和區別?2、到底應該先選擇哪個產品?3、如果已經買了一份,還需要更多保險嗎?4、如何根據自身條件為孩子去配置合適的產品?
  • 金牌育嬰師教寶爸寶媽如何訓練新生嬰兒視覺能力及注意力
    同輝家政育嬰師教寶爸寶媽如何訓練新生嬰兒視覺能力及注意力,寶爸寶媽最關心的問題是如何訓練新生嬰兒以及何時訓練,通常寶寶進食後的醒來時間為10分鐘到半小時,大約為1小時,父母應該利用新生嬰兒的覺醒時間進行視聽訓練。父母可以與嬰兒寶寶面對面說話,讓他看著你的臉,慢慢移動頭部的位置,嘗試吸引寶寶的眼睛跟隨你。
  • 寶爸寶媽應該了解這些事
    該如何應對這個問題呢?今天,小馬哥就跟大家好好說說這個看似不是問題的「大問題」。寶媽、寶爸們一定要判斷寶寶身體狀況是否出現異常,如果出現疑似症狀一定要先去看醫生,醫生會給出就診和治療建議。寶爸寶媽要選擇適合寶寶嘴巴大小的食物與餐具,過大的食物很容易卡在寶寶的喉嚨裡,導致窒息的危險。4孩子挑食孩子接受味蕾刺激的過程,必須是由淡到濃,從單一到多樣。
  • 如何選擇興趣班?是時候考驗你的「加減法」了
    你給孩子報什麼班?幼兒園報了六七個班,上小學後如何選擇和取捨?今天,又一位朋友這樣問我。這,已經是開學一周以來,第三位和我聊起興趣班話題的朋友。很多人會選擇「廣撒網」,就是給孩子陸陸續續報一二十種培訓班,讓他接觸各種類型的課程方向,試圖在「試驗」中培養與發現孩子的興趣。我有個生活在二線城市的同學,孩子今年幼兒園大班,排滿了興趣班。
  • 寶媽坐月子,寶爸如何做一個合格的新手爸爸
    寶媽坐生孩子、坐月子是一件非常偉大卻又痛苦的事情,月子裡因為飲食、寶爸照顧、婆媳關係等問題,一些寶媽甚至出現產後抑鬱等症,甚至對寶爸及婆婆產生極深的怨恨。為了寶媽能夠輕鬆愉悅坐月子,寶爸不得不端正服務態度、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技能。
  • 別光盯著寶媽身材發福,寶爸同樣容易長胖
    寶媽生完孩子後,身材發福走樣,總會被大家評頭論足,各種嘲諷。十月懷胎,一朝分娩,生死攸關,身材走樣又有啥好詬病的?更何況,生孩子後身材走樣的又不止寶媽一人,不少寶爸在寶媽產後同樣出現了身材管理危機,日漸變得圓潤,但卻沒人關注他們,更沒人指責。
  • 寶爸寶媽們,這個「放入購物車」的商品,應該「立即購買」了…
    一方面主張「自主帶娃」,不當「甩手掌柜」把帶娃任務全託給老人;另一方面,從育兒理念到家庭分工,再到財務規劃,寶媽寶爸們都在力求上進。在為娃支出上,更是不留餘力。1、近90%寶媽,每月為娃買貨根據《2019年中國90後媽媽消費洞察白皮書》數據顯示,近九成的90後媽媽,嬰孩類消費的頻率為每個月1次以上,其中每個月消費1-3次的比例最高。
  • 寶爸寶媽必須學會的技巧:如何和寶寶說話?
    如果你想要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你就需要知道如何和寶寶「交談」。和寶寶交談需要賦予充分的情感,而且藉助手勢的幫助,這樣寶寶會更容易接受,並且理解你的情緒和想要表達的內容。鼓勵寶寶說話模仿你的寶寶。有些寶爸寶媽在和寶寶交談時會很困擾,其實並沒有絕對的正確或錯誤的方式。
  • 寶爸寶媽歡聚一堂 學習母乳餵養知識
    為了解決寶媽們的各種問題,提高母乳餵養率,倡導公眾支持母乳餵養,8月4日上午,商丘市中心醫院在門診樓5樓會議室舉辦「世界母乳餵養宣傳周」主題活動,五十餘名寶媽、寶爸參加了此次活動。來到現場的還有寶寶的奶奶、姥姥們,現場氣氛異常活躍。
  • 長輩幫帶寶寶,寶爸寶媽要多溝通,避免矛盾發生
    由於很多原因的因素都會導致很多家庭晚生晚育或不生二胎,既有工作,生活,競爭的壓力,也有社會形態意識的變化引起;那麼到底核心的問題是哪些呢?其實這裡面有幾個核心因素:第一,孩子需要一個良好的生活教育環境來培養;第二,由於工作生活社會的壓力,靠自己帶孩子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很多時候會讓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來城裡或鄉下帶孩子;作為一個留在鄉下的孩子,可能不會那麼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