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文字:張立培
五一快到了,大家一定會和朋友家人出去旅遊散散心吧,在這裡小編給大家推薦一個好地方,這個地方小編最近自己去過了,所以才會推薦給大家去這裡,確實非常美,好玩的地方也很多,非常適合和家人朋友自己駕車去哦,接下來和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到底好在哪裡吧!
楠溪江
楠溪江坐落於浙江省溫州市北部的永嘉縣境內,距離溫州市區26公裡,非常適合自駕遊,是國家4A級景區。到底有什麼吸引小編的地方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吧!
驅車在楠溪江一路漫行,楠溪江的水,楠溪江的山,楠溪江的路,在車窗外和諧的融合在一起,形成美麗的自然風光,仿佛這就是我們要尋找的"永遠的山水畫";隱藏在崇山峻岭中的古村落,山寨民居,仿佛就是我們要追尋的"最美的桃花源「。
楠溪江的水是楠溪江的精華,但水再美,也離不開山的襯託;山和水,似乎誰也缺不了誰,缺了誰,青山綠水,山明水秀都難以完美。
楠溪江的山,屬於雁蕩山地質山脈,以火山巖地貌為特徵,形成了許多奇峰怪石,飛瀑碧潭,是藏風聚水的寶地。楠溪江的山中,也隱藏著數百個古村落,保存著完好的山寨民居。這些古村落,歷史悠久,有著完整的集聚規模,深厚的文化底蘊。
第一站:林坑古村——夢中的桃花源
林坑古村,位於浙江永嘉黃南鄉,楠溪江源頭,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山寨式民居集聚地,有700餘年歷史。全村百十來戶人家,以毛姓為主姓。是楠溪江保存最完整的山寨民居。是楠溪江最經典的古村落。
林坑,因十多年前,鳳凰衛視攝影師,中國航拍第一人,趙群力的一場墜機事故而為人發現,林坑,因此而聞名。從此,林坑古村更是因為其特有的寧靜之美,引來了越來越多的遊人。她比麗江淳樸,更比烏鎮寧靜。
沿S223省道,按導航指引,很容易找到林坑古村。在村口停車場,停車10元,進村無門票。
村口,石頭壘起的院牆,石制的寨門是山寨標誌性的符號。
沿溪邊的山路進村,就看到一座廊橋,不遠處廣場上,一塊巨石上刻著」林坑「兩個大字。
林坑的山寨式民居,都有100年以上的歷史了,其中,最古老的一座木屋,已超過200年歷史。 一排排造型別致的木屋,掩映在青山綠水中,古樸自然。整個山寨的民居,都是木石結構,清一色的灰黑老房子,石頭壘牆,石頭鋪道,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和諧統一。山寨既沒有深宅大院,也沒出過高官名人,只有木石構築的老屋。整個山寨小橋流水,炊煙嫋嫋,寧靜素雅。
一條不知名的小溪,從山上流下,貫穿整個山村,兩座石拱橋與三座廊橋,高低走向不同的架設在溪澗上,使整個山寨,路路相通。
春天,山上的毛筍來不及吃,村裡,家家戶戶曬筍乾。村民把早上剛挖來的毛筍,剝皮,用鹽水煮熟,刨絲或切片,然後放入竹匾或用線串起來晾曬。
一派饒有山村特色的曬春圖,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景象。
山寨裡,到處都是晾曬的筍乾,整齊碼放在青石板街邊,村民們也不叫賣。山寨裡,沒有過度的商業化,沒有滿街的紀念品商店,只有農家客棧。山谷幽靜,溪水潺潺,炊煙嫋嫋,像是一個世外桃源。
古村裡還有晾曬的手工面矸,當地人又叫素麵。據說,以前做面矸的原料是番薯粉和芋艿粉,和在一起,用木槌千槌百練,這樣做出來的面矸很有咬勁,滑而不綿。山裡有女兒的人家都會做,女兒生小孩坐月子時,娘家人都會挑著擔,拿上素麵,去女兒家看望女兒。其實,素麵晾曬乾,是為了方便儲存,相當於現在的掛麵。
如今,素麵是楠溪江古村落的一道特色小吃,只不過素麵的食材改為麥粉了。
掛在晾曬架上的素麵,有寬的,有細的,有長的,有短的,一排排,一掛掛,似瀑布從天而降,像掛簾飄逸風中,這是一種飲食文化的傳承,也是古村的一道風景。
第二站:浙南天柱——石桅巖
石桅巖位於永嘉鶴盛鄉下岙村,東與雁蕩山毗鄰。石桅巖是一塊標準的火山巖巨石,石高306米,呈淺紅色,巖頂如並蒂蓮蕾,姿態雄偉,形似船桅,故稱石桅巖。有「浙南天柱"之稱,堪稱華夏之冠。
石桅巖標誌性的巨石,石高306米,呈淺紅色,船桅狀孤峰,巍峨聳立。
石桅巖景區,包括石桅巖,小三峽兩部分景區,統一門票50元(含小三峽渡船)。景區內遊步道是單向,不閉環的。從石桅巖大門入口,沿峽谷溪流向前,一直到小三峽出口,走的都是下山路,這樣遊園比較輕鬆。入口和出口距離,有六公裡左右的山路。
我們的車停在小三峽停車場,化50元租了輛車,從小三峽出口來到石桅巖正門入口。買票進入景區,景區內遊步道約三~四千米,步道基本沿峽谷溪流而建,我們沿著溪流方向行走,山不陡峭,沿山勢略有上下,上下坡不過一~二百米。棧道建造的很好,過溪有一條索橋,還有玻璃觀景臺。小三峽裡有兩段水路,想少走山路,可乘渡船。
整個景區三小時可遊完,不是很累,邊遊邊看,從從容容。小三峽的水很美,碧綠,渡船蕩漾其上,峽谷裡靜的出奇,幽谷鳥鳴,空氣清新,整個峽谷空空蕩蕩,我們的講話聲,連續在山谷裡陣陣迴蕩。
第三站:嶺上人家——一個吃烤羊肉的地方
出石桅巖景區後門(小三峽),不到一公裡,便是楠溪江有名的嶺上村嶺上人家。
嶺上人家,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山村,幾十戶人家,一座吊橋橫跨峽谷,把山村和公路聯通,因"嶺上烤羊」而聞名溫州。如今村裡基本沒有一家是原住民了,過渡的商業化,讓山村全部出租開店,這裡家家開飯店,戶戶烤全羊。公路兩邊,停滿了小車,全是吃飯的。
過渡的商業化,把山寨搞得烏煙瘴氣,空氣中到處瀰漫著烤羊肉的油脂味,和劣質木炭的煙味。那麼幽靜的一個山寨,硬生生趕走了原汁原味的原住民,驅散了原生態的山寨人文景觀,變成了物慾橫流,紅塵紛擾的餐飲一條街。
第四站:龍灣潭——國家級森林公園
龍灣潭森林公園,位於楠溪江鶴盛鎮,石桅巖景區。門票70元。
大洩龍潭———呈半月形,水平如鏡,四季不竭,水面下深約二米處有石窟暗河,深不可測,謂龍宮。
龍灣潭谷———龍潭彎彎,奔流不息,龍潭之水,來自天上。
孔雀峰———山頂凸的嘴尖是高空玻璃觀景臺,要爬上去還有400多米高喲,這就是今天要攀登的高峰。加油!
七折瀑———在龍灣潭背上,七潭七瀑相連,飛瀑碧潭,蔚為壯觀,天下一絕。
大地之父———單體巖柱,形似擎天一柱,石柱六米見方,高七十餘米,天下獨秀。
一線天———人行期間,山風颼颼。
玻璃觀景臺眼看著要到了,真累啊!
終於到了,中國第一高空U形玻璃觀景臺,凌空380餘米。
連那麼恐高的人,都敢站立其上,儘管兩腳發抖,但手扶著還要一試,真勇敢!看來玻璃棧道,是治恐高的物理療法。
回頭看看爬過的山,回頭看看走過的懸空棧道,多懸啊!
龍灣潭公園,爬山四個多小時,估計爬高4~500多米,上山臺階路2~3千米。
沿著峽谷溪水,逆流向上,沿途瀑布很多,一節接著一節,山勢越來越高,山路越來越陡,最厲害一段是連續100多個臺階,坡度大於60度,一口氣走不下來,中途要息幾息。其實到了山崖上的懸空棧道上,反倒輕鬆了。只是看著嚇人,走走倒很輕鬆。最怕的就是臺階路,走到後來,是走幾階就停下喘幾口氣。
第五站:埭頭古村———一個石頭壘起的山村。
埭頭古村,位於楠溪江大若巖景區,背靠崖下庫景區,古稱埭川,建於元代後期。為陳姓血緣聚集地,全村80%以上姓陳,村裡有陳氏大宗祠堂,供奉陳氏列祖列宗。
古村裡,院牆,小道,寨門,屋基,全都是就地取材,山石壘成。黑瓦石屋,石壘院牆,石頭寨門,石鋪小道。這,就成了埭頭村的標誌。
第六站:崖下庫———一山一石一世界
離開埭頭古村,已近午餐時間,我們沿鄉鎮公路「九黃線」,驅車一公裡左右,便到了大若巖風景區的崖下庫。
崖下庫,地處楠溪江大若巖鎮,是楠溪江景區地貌類景觀的典型代表,景區內懸崖峭壁,幽谷含雲,動靜變幻,是尋幽探勝的好去處。門票50元。
進入景區,迎面峭壁千仞,立感裹足難前。眼前,一條長1公裡多,寬僅30餘米的山澗,兩側陡壁峻峭,高約3~400米,深谷長峽,僅露一線藍天。
遊人至此,恍若置身於摩天大廈的馬路上,那感覺就像處在上海陸家嘴金融中心的高樓下,抬頭向上看的視覺,無不讓人心生感嘆。
蜿蜒匍匐的陡壁臺階,懸空棧道,一覽眾山小的近雲觀景臺,峽長晃蕩的空中索道,黑魊魊的崖壁從兩旁壓過來。令人望而卻步,無法向前。
一條懸空天橋,長300多米,凌空400餘米,懸空飛架山崖兩邊,山風吹來,晃晃悠悠,讓你腳步發抖。
如果說,山是一本書,水是一首詩,那麼古村落就是一個故事;山,水,人,合而為一,和諧融合,那就是一幅畫,就是一幅永遠的山水畫,一個最美的桃花源。
大自然的美麗山河是一部詞典,年輕時讀它薄,年長時讀它厚;山水已經讓人類讀了千萬年而永遠讀不完。山,依然那樣虛懷若谷,樂於把豐富的寶藏奉獻給人們;水,還是那樣奔騰不息,甘願以自己的付出養育著世界萬物。
歷時4天的遊玩結束了,楠溪江的山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楠溪江的美,給我們留下了還想再來的衝動;楠溪江的古村落,給我們留下了甌越文化的烙印!
喜歡小編去的這楠溪江嗎?喜歡的話點個讚吧!關注小編會為大家帶來更多精彩內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