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魚類病害是今年水產行業始終繞不過去的話題。早春大量存塘魚水黴病、腐皮病;4月不明原因導致浙江湖州黃顙魚主產區病害大規模爆發;近期幾大養殖品種(南美白對蝦、海鱸、鱖魚等)苗種病害爆發導致孵化困難、成活率低。今年養殖魚類病害爆發的頻次、範圍、規模、影響程度可謂是史無前例,給水產行業造成了巨大損失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病害導致養殖魚類大量死亡
當下針對病害發生的具體原因,行業內目前存在以下幾個觀點:
種質資源:隨著近些年水產養殖行業的快速發展,苗種需求旺盛,導致在苗種在長時間的孵化繁育過程中種質資源嚴重退化,進而造成養殖水產品病害爆發。
環境因素:「好水才能養好魚」,隨著高密度養殖在水產養殖行業不斷普及、發展,水體環境動態平衡不斷受到挑戰。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年初大量水產品積壓存塘,水體環境承載力早已達到極限,酸鹼度、氨氮、亞硝酸鹽、溶氧、氣溫這幾大要素之一平衡被打破,就會造成水環境動態平衡被打破,從而導致養殖魚類發病。
投餵不當:很多養殖戶在養殖魚類進入冬季休眠期時,就停止投喂。但養殖魚類在冬季也會消耗自身能量,長時間的停食以及缺少管理,存塘魚類的體質就會嚴重下降,給病原體可乘之機,導致病害大量爆發。
病原體:目前養殖魚類病害主要分為細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很多病原體在造成養殖魚類發病的同時,自身也在不斷地變異,產生耐藥性,給防治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難。
這些觀點都是目前業內討論比較多的可能原因,病害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錯綜複雜,筆者近期也是帶著這樣的一些疑問,採訪了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教授 陳昌福、武漢市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所長 李清、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水產科技學院老師 袁聖,讓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談談今年水產魚類病害產生的原因,以及防控辦法。
陳昌福:開春時節,水產動物容易暴發細菌病、真菌病和病毒病,今年的水產病害防控形勢依然較為嚴峻。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需要從科學應用免疫調節劑和準確診斷與精準用藥兩個方面進行科學預防和控制。養殖戶在面對水生動物疾病要堅持「防大於治、防重於治「的理念,將病害提前拒之塘外。在準確診斷與精準用藥方面,目前水產養殖從業者的三大困惑分別為:無法確診魚類疾病、無法篩選合格藥物和無法確定藥物用量;因為無法確診魚類疾病,所以難以做到對症用藥;因為無法篩選合格藥物,所以難以做到合理用藥;因為無法確定藥物用量,所以難以做到精準用藥
李 清:病害的大規模爆發,養殖動物種質資源退化肯定是原因之一。要解決種質資源退化引起的病害問題,首先要選育抗病力強的品種,這涉及到國家的育種方向。魚類抗病品種的選育是一個艱難的工作,目前我國還沒有這方面的育種體系和評價的標準,需要儘快建立。武漢市農業科學院和武漢先鋒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黑尾近紅鮊的抗病特點選育出的抗病能力強的鮊魴就很好地解決了團頭魴爆發性出血病的問題,得到了養殖戶的一致好評。
其次,我國審定的新品種中確實有一批抗病力較強的品種,必須提高良種覆蓋率。這需要各級推广部門和政策的引導。抗病品種推廣養殖,讓養殖業者減少養殖成本、降低勞動強度、產量可以預期,更重要的是關係到消費者的健康和對水產品的信心。在非洲豬瘟造成豬肉價格大漲的情況下,我們的水產品價格一直低迷,一個重要原因是消費者對水產品質量的信心不足;
袁 聖:今年春季魚類等水生動物的病害非常突出,不可否認的是,幾乎所有病害最終導致死魚的都是病原,但是病原的入侵都是有途徑的,在水生動物苗種退化的大背景下,苗種帶毒已經成為了常態,養殖過程中的一些環節處理不當,如溶氧下降導致的低溶氧脅迫,體表、腸道等處出現傷口,過度投餵導致肝胰臟負擔大從而降低了抵抗力,營養不足導致免疫器官功能下降等都會變成誘發疾病爆發的條件。今年的水生動物病害的大流行我感覺跟去年秋季、今年春季的投餵有很大的關係,合理,充足的營養攝入才是預防疾病的根本,另外就是2、3月的三次降水,低溫期忽視對魚體的檢查、預防工作做得不到位等最終疊加形成了魚病的爆發。魚病防治水平的停滯不前可能會導致以後水生動物病害防控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疾病的防控分為幾個方面,一是體質的穩定及健康,二是水質的改善,三是底質的改良,四是病原的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體質的穩定及健康,而科學的投料,投餵營養均衡的飼料是保持健康的根本保證。因此根據水溫,科學,合理的調整投餌,投餵合適的餌料是基礎,在做好投餵的基礎上,根據魚體狀態使用免疫增強劑,保肝藥物,調節水質保持溶氧充足,改良底質防止泛底,及時檢查魚體,避免細小傷口擴大等工作同步跟進,遇到疾病後,找到靠譜的魚醫對病因科學分析,使用正規的藥物治療處理,應該可以將損失降到最低。當然苗種的質量也是當前水產養殖中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尤其在甲殼類動物的養殖中,苗種的質量顯得更加的重要。
幾位專家學者關於魚類病害發生的觀點可以說包含了病害影響的諸多因素,也從專業的角度結合多年的經驗給出了養殖戶疾病防控的幾點建議。對於養殖戶來說,病害的發生確實可怕,一旦發生我們不能病急亂投醫,首先要弄清病害發生的具體原因,對症下藥,最大程度上的減少損失。陳昌福教授多次提到的「防大於治、防重於治」的理念養殖戶一定要真正的理解,預防可以將病害提前拒之塘外,只有在日常的養殖生產過程中做好管理、調水、投餵等工作,病害發生的難度將大大增加,養殖也會更輕鬆!
大家在養殖過程中有什麼問題,也可以留下你的評論!我們集思廣益!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