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竟然預言了「中國崛起」!?

2021-03-02 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按】

200年前出生的馬克思,竟然預言了中國的崛起?

他的判斷基於什麼?今天,小組推薦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副院長韓毓海著作《馬克思的事業:從布魯塞爾到北京》部分內容,供大家學習。

【馬克思筆下的中國】

在《馬克思恩格斯文集》中,關於中國的內容,所佔篇幅並不少——這一點經常被人們忽視。自1851 年8 月起,馬克思受邀為《紐約每日論壇報》撰寫專欄,當時該報的總編輯葛瑞裡正醉心於社會主義,於是,馬克思欣然應允了他們的邀請,在寫作《資本論》的同時,寫下了一系列以「中國與世界」為主題的文章。

這些文章主要包括:《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俄國的對華貿易》《英人在華的殘暴行動》《鴉片貿易史》《英中條約》《中國和英國的條約》《新的對華戰爭》《對華貿易》等。

馬克思在大英博物館寫作,他藉助美國報紙,卻把目光投向了中國。在以「中國與世界」為主題的這一系列文章中,馬克思反覆申述了如下觀點:

英國的對華貿易不是任何意義上的自由貿易,因為英國的目標絕不是貿易,而是通過毒品販賣這種手段徹底打垮中國,渙散中國的國家能力,確立英國在世界上的霸權。

所以,鴉片戰爭的目的甚至不是開拓市場,而是破壞中國市場,但是,這卻反過來破壞了歐洲的生產與出口。戲劇性的一幕就這樣出現了:當中國市場被英國的大炮摧毀之後,歐洲的商品也就沒有了銷路。19 世紀40 年代以來中國市場的崩潰,便因此與1848 年歐洲的經濟危機同步發生了。

 

馬克思說,這將是一個奇觀:當西方列強用英、法、美等國的軍艦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運河口的時候,中國卻把動亂送往西方世界。

在這裡,馬克思第一次從「全球市場」的視野揭示了中國與西方世界關係的實質:如果沒有東方市場,歐洲資本主義就不能發展,但是,假如有一天,中國掌握了世界生產和交換的絕大部分內容,那麼西方資本主義同樣也不能發展,因為這樣一來,既有的世界資本主義框架就會被擠破。

資本主義崩潰的2種形式

(1)新技術的發明;

(2)新能源的發現;

(3)新市場的開拓;

(4)新的勞動力的湧流。

正是這4 點造成了資本擴張的持續性。馬克思曾這樣描述:經濟危機的「復甦」和新一輪發展,完全取決於上述4 個基本條件和前提,但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卻在無情消耗這4 個基本條件和前提,直到這些前提被耗盡。

資本主義的最終崩潰,將採用兩種形式。

第一種:4 個基本前提日益耗盡,「最後一塊處女地」也被開發完畢——這樣一來,危機就再也難以度過,資本主義周期如同停滯的鐘擺,喪失了左右振蕩的空間與動力。

第二種:那就是無產階級在政治和經濟上已經壯大到這樣的程度:不僅存在著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且,在世界市場上,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還自主生產和支配著全世界絕大部分勞動產品,而資產階級則淪為純粹的消費者和依賴者,成為純粹的借債消費者和債務人。

——到了這個時候,勞動階級就可以通過改變產品的流向和分配方式,著手解決生產過剩的問題。同時,作為「債權人」,社會主義國家面臨的關鍵歷史使命就是:重新制定國際貨幣金融規則,徹底改造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以這種方式來解決流動性過剩問題。

歷史發展已經證明了馬克思是正確的:「第三世界」不可能「擠入」資本主義體系的核心,「第二世界」也不行。由於上述「兩個世界」都不得不認同「第一世界」所制定的經濟活動的遊戲規則,所以,資本主義並不會被外在的社會體系擊潰,恰恰相反,只要社會再生產的壟斷局面沒有根本性改變,所有的「隔離帶」最終都將變成資本主義擴張的「處女地」。

新世界只能在舊世界的母體上破殼,而不可能在資本主義體系外部另行建造起來。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核心,就是要求社會主義國家在世界商品生產市場上,勇敢地與資本主義展開激烈競爭。

因此,鄧小平才這樣說: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路徑是,一方面警惕帝國主義的軍事侵略,另一方面積極主動地開放商品市場,積極參與世界商品生產市場的競爭。因此,改革開放就是發展社會主義,沒有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就不可能取得最終勝利,「自我封閉起來」搞不了社會主義。鄧小平的話是完全正確的,不過其中的深意,卻只有在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才能被真正理解。

 

我們說「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但也許更為重要的是,只有中國的改革開放,才能真正發展社會主義。中國的改革開放,以爭奪全球商品市場的方式,為社會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根本前提。

「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越性在於:

第一,社會主義國家政治、軍事上堅持獨立自主;

第二,在金融領域守住資本帳戶;

第三,在商品生產市場上開放競爭。

【馬克思預言的「中國崛起」】

 

當馬克思預言說只有中國才能使資本主義從內部崩潰時,他想說的其實是,一旦中國開始利用其龐大的市場以及極其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它就將從內部撐破現有的資本主義世界秩序。

早在1858 年,馬克思就預言說:「資產階級社會的真正任務是建成世界市場(至少是一個輪廓)和確立以這種市場為基礎的生產。因為地球是圓的,所以隨著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的殖民地化,隨著中國和日本的門戶開放,這個過程看來已完成了。對我們來說,困難的問題是:大陸上革命已經迫在眉睫,並將立即具有社會主義的性質。」

馬克思預言中國的加入最終會擠破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無論這種看法在150 年前聽起來是多麼怪誕,但150 年後,美國總統歐巴馬卻認同了這一樸素的發現,因為他真的看到了這一天的最終到來。

2009 年5 月9 日,歐巴馬通過電視向全世界證實了馬克思的預言是真的。歐巴馬說:如果10 多億中國人也過上與美國人和澳大利亞人同樣的生活,那將是人類的悲劇和災難,地球根本承受不了,全世界將陷入極其悲慘的境地。

歐巴馬的主張起碼容易造成這樣的誤解:中國和發展中國家必須停止發展,以此維護現存的資本主義世界秩序,否則,人類就會陷入悲劇。但他似乎忘記了:發展權是《聯合國憲章》規定的基本人權。

當然,歐巴馬這裡所說的「人類的悲劇」,其實就是美國的悲劇;「全世界」將陷入極其悲慘的境地,這不過是說「現存的資本主義秩序」將陷入極其悲慘的境地。美國作為現存資本主義秩序的主導者,總是以「全人類」和「全世界」的口吻說話。按照這樣的立場,人類的1/5 就不算是「人類」,中國的3. 75 億勞工(主要是農民工)要過上人的日子,就會使一億美國人「陷入極其悲慘的境地」。

 

如果換個角度看,這難道不是說中國的「大國崛起」、中華民族不可避免的偉大復興,就意味著現存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崩潰或已經崩潰嗎?

 

我們所謂「大國崛起」,絕不是指中國替代美國,成為一個新的資本主義世界霸權,這樣的遊戲不會再重複下去了。我們的「科學發展」當然不是像美國那樣把世界當作自己發展的肥料,但我們更不會按照任何人的要求,甚至為了維持美國資產階級剝削全世界的「好日子」,從此就停止發展自己。我們所說的「科學發展」,是「又好又快的發展」,是創造一條超越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

我們所說的「大國崛起」,首先是指必須滿足3.75 億中國產業工人——生產著世界上一半工業品的勞動者的基本生存欲望。這是因為,這樣一個工人階級群體,這樣一種龐大的生產能力和能量,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

今天,只有今天,中國的3.75 億產業工人方才是在為全世界生產,他們才是真正的世界無產階級,世界勞動者階級的陣容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龐大過。

 

當「中國工人」登上了《時代周刊》的封面時,這是自該刊發行以來,一個群體、一個階層而非一個人首次藉助它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這表明:今天,中國勞動階層的聯合,第一次使得「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真正成為可能;中國社會主義道馬克思的事業路扭轉世界資本主義體系,改變人類發展進程,也第一次成為可能。

【今天的資本主義困境】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無法從外部摧毀。今天的中國已經處於世界商品市場的核心,但中國還是不可能「擠入」發達國家俱樂部,正如中國的3.75 億世界商品生產者不可能擠入「全球市民社會」一樣,於是,中國的崛起只能擠破現存資本主義世界體系,造成現存世界秩序的崩潰——這就是馬克思的預言。

當然,道路是曲折的。我們處於世界資本主義「總危機」的前夜。資本主義無法擺脫這次大危機,這是為人類歷史發展進程所註定了的。正是因為沒有看到這一點,所以世界各國政府都把刺激經濟的措施和手段提前用盡了。

資本主義難以擺脫這一次空前的危機,這是由現存世界的基本結構,特別是由支持資本擴張的4 個決定性因素均已消失所決定的。

首先,像開發美洲新大陸、殖民地擴張、開放社會主義陣營那種推動世界經濟大擴張的機會,今天已經基本渺茫了。

當今世界,除非對美國本土所壟斷的資源進行開發和再分配,除非對歐洲進行資源開發和再分配,否則世界經濟便沒有出路。但是,那就等於挖掉了現存世界秩序的根本。一個殘酷的現實是:讓少數發達國家承擔發展和危機的代價,是根本不可能的。

其次,依靠新技術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餘地已經很小,且不可預期。何況正如馬克思早已經指出的:新興產業和新技術的出現,從來就具有排斥人類勞動的特點,所謂「淘汰落後產能」,勢必影響世界經濟規模,進一步導致失業擴大。

再次,世界人口增長已經進入拐點,導致消費水平日益受到制約。馬克思曾經指出:生產力的提速、超速發展,會導致生活成本的急劇上升,它直接反映為生育成本上升,從而造成人口下降。這一「矛盾共生」的自然規律並非預言,因為它已經成為現實。

 

最後,21 世紀中葉石油資源行將耗盡,同時世界煤炭資源也將耗盡,即使有新能源開發出來,也難以支撐現有世界工業生產和經濟體系的規模擴張。按照熱力學定理,熵的增加將與能源的耗散達到均衡,這意味著能量的轉化是不可逆的。

【中國的挑戰和責任】

中國要帶領全世界走出「總危機」,所面臨的挑戰、所承擔的責任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是如何通過分配體制改革,解決 「產品過剩」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如何通過加快推動國際金融和貨幣體制改革,解決「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兩者彼此關聯,後者是前者的基礎,而後一個問題的解決絕非僅靠中國一國就可以完成。

目前世界證券市場上流動著天文數字般的過剩資本,在這樣的形勢下,如果中國不是以我為主、積極創新,改革不合理的世界金融體系,而是被動地開放資本市場,那麼,中國改革開放所積累起來的財富,甚至可能在一夜之間就被美國資本吸納殆盡——亞洲金融危機造成的崩潰即是一個例證。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中說:資本主義世界的對抗關係,就表象為貨幣與商品生產的對抗、貨幣資本與現實資本的對抗、發行信貸的金融領域與生產領域的對抗,最終,它必然表象為掌握貨幣發行權的國家集團與生產國集團的對抗——而這就是當今世界北方與南方的對抗。今天,這種對抗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白熱化程度。

 

因此,每一次經濟危機都表象為:為了支持虛擬經濟,就必須犧牲國民財富以支持股票市場;為了貨幣,就必須犧牲商品;為了金融和虛擬經濟,就必須犧牲實體經濟;為了貨幣發行國,就必須犧牲商品生產國;為了美國,就必須犧牲中國;為了資本主義,就必須犧牲全人類。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生產國是一個著名的窮國,而最大的負債國卻是最富裕的國家,如果說這裡面存在欺騙的話,這種欺騙絕不是「剝削剩餘價值」或者「延長一般勞動時間」那種小小的欺騙——這是因為人被自己頭腦的造物所欺騙,人被自己頭腦中的幻象所欺騙。

 

馬克思說:「靠別人恩典為生的人,把自己看成一個從屬的存在物。但是,如果我不僅靠別人維持我的生活,而且別人還創造了我的生活,別人還是我的生活的泉源,那麼我就完全靠別人的恩典為生;如果我的生活不是我自己的創造,那麼我的生活就必定在我自身之外有這樣一個根源。」

如果人們還不習慣於獨立自主,那就是由於他們已經習慣了「用自己的木腦袋倒立著行走」。如果人們還不習慣民主的擴大,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歷史上的無產階級如此,今天的中國也是如此。

如果馬克思在世,他也許會這樣教誨我們:今天,西方資產階級除了在社會再生產領域裡擁有的優勢之外,已經沒有多少優勢可言了。無產階級根據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條件,制定相應的社會法則,尤其是國際金融法則,以取代資本法則支配世界的歷史任務,已經擺在中國人民面前了,進一步說,這個歷史任務已經擺在了具有歷史首創精神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前了。

相關焦點

  • 澳洲挖出埋藏22年"時間膠囊" 準確預言中國崛起
    22年後,有人意外發現了它,並驚訝地注意到裡面的信件中,竟然準確預言了中國會崛起成為世界超級經濟體,以及伊斯蘭教思想會在全球引發「聖戰」。發現這一時間膠囊的男子也憑藉社交媒體,成功尋找到了當年寫下這封信的神奇「預言家」。
  • 馬克思預言了資本主義的滅亡,但是時間不對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的理論來源於馬克思的思想。馬克思是一個偉人,2000年的時候英國劍橋大學教授在網上發起了票選千年偉大的活動,排名第一的就是馬克思,排在第二位的是愛因斯坦。可想而知,在資本主義世界,馬克思的聲望也是很高的。
  • 中國崛起不僅超越了西方經濟學,也突破了馬克思經濟學
    必須整合現有各派經濟學的知識,構建新的經濟學範式,才能把握當代西方衰落、中國崛起的歷史趨勢,並探討當代中國和世界面臨的經濟挑戰。馬克思沒有看到亞細亞生產方式和西歐模式的不同,中國和印度發展現代化的道路也不同。中國文明的復興突破了幾派西方經濟學的預言,我們需要重新考慮和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一)亞當·斯密理論的局限和矛盾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在1776年發表時,英國還處在工業革命初期。
  • 紀錄片:不朽的馬克思(上下集)
    特裡爾中學民主自由的氛圍讓17歲的馬克思就立下了「為人類而工作」的宏大志向。1835年10月,馬克思開啟了他的大學時代,從波恩大學到柏林大學,從一幅刻畫著馬克思最早形象的石板畫到「博士俱樂部」中慷慨激昂的年輕人,奮發讀書,勤於思考,筆耕不輟,不滿23歲的馬克思憑藉一篇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
  • 曾預言了9·11、ISIS崛起、日本海嘯的神秘者,又給出2019年的預言
    曾預言了9·11、ISIS崛起、日本海嘯的神秘者,又給出2019年的預言曾預言了9·11、ISIS崛起、日本海嘯的神秘者,又給出2019年的預言人們沒有感知未來的能力,但是世界上卻有人能預測未來,這樣的人好像是被上天選中的幸運兒,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幸運。
  •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總看法
    原標題: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總看法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學說來到中國將近120年,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也將近100年。那麼,馬克思恩格斯究竟是怎樣看待中國的,中國在他們心目中究竟是什麼樣子?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的中國觀問題。
  • 馬克思恩格斯的中國觀及其當代意義
    原標題:馬克思恩格斯的中國觀及其當代意義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學說來到中國將近120年,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也將近100年。那麼,馬克思恩格斯究竟是怎樣看待中國的,中國在他們心目中究竟是什麼樣子?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的中國觀問題。
  • 為什麼要「邀請馬克思恩格斯到中國來旅遊」?他們會怎樣看中國?
    我經常想,馬克思恩格斯與中國的關係如此緊密,他們一生寫了那麼多著作,其中有沒有直接論述中國和中國問題的?如果有,他們到底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呢?在1992—1993年和2018—2019年,我先後兩次對馬克思恩格斯直接論述中國和中國問題的思想做過全面詳盡的研究。
  • 馬克思墓:吸引來自全世界的人
    公墓的官網上對東墓園這樣介紹:「安葬在這裡最出名的是卡爾·馬克思,他的墓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人,無論他們是否與馬克思志同道合。」1849年,馬克思帶著妻兒遷居倫敦,在這裡完成了《資本論》。工業革命將「日不落帝國」送入黃金時代,也推動馬克思與約翰·凱恩斯這樣的政治經濟學巨匠們進行深入思考。
  • 美國第一預言家,臨死前竟道出:中國將有聖人輪迴轉世……轟動...
    你相信預言嗎?   最近,小編看到美國著名的女預言家,身懷異能,能預測未來,事事靈驗!   臨終前,她竟然道出驚人預言:中國有「聖人」降生,人類的希望在中國!
  • 馬克思恩格斯「太平洋時代」 思想的理論邏輯與現實意義
    何芳川在 1995 年發表的《太平洋時代和中國》一文,論述了「太平洋時代」這一提法的不妥之處,並強調不能僅從經濟發展的維度進行評判。何芳川將這一概念的最初源頭追溯至西華德於1852 年和羅斯福總統 20 世紀初的言論。然而,上述研究成果都沒有提到馬克思、恩格斯早在 19 世紀 40 年代末 50 年代初對於這一話題的討論,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
  • 伊斯蘭國家的崛起竟然是因為預言?
    伊斯蘭國家的崛起絕不是沒有原因的。穆爾西時代的恐怖主義其實已經逐漸壯大了伊斯蘭國家內部對伊斯蘭世界各個地區的仇恨並沒有達到「絕對的仇恨」也從沒有任何「明確的教義差別」。
  • 馬雲又一「預言」成真?掃碼支付或被淘汰,3種新支付方式正崛起
    但現在來看,馬雲的「預言」已然成真!而如今,馬雲又預言:掃碼支付正在被淘汰的路上,這3種新方式正在崛起!馬雲又一「預言」會實現嗎?正在崛起的又是哪三種方式?隨著馬雲的各種「預言」被漸漸證實,人們也見識到了馬雲眼光的「毒辣」,3435億的身價不是虛的,畢竟一個人的格局和思維就決定了所能達到的人生高度!十年前,我們想不到有一天我們帶一部手機出門解決所有問題,一年前,我們也想不到這種正流行的方式也逐漸被替代。
  • 馬克思的這個忌日,過得真堵心!
    今天是馬克思的忌日。1883年3月14日下午兩點半,恩格斯來看望馬克思,見他正在爐旁的安樂椅上打盹。幾分鐘後,當恩格斯再次走進馬克思臥室時,發現這位偉大的思想家已經永遠停止了思想。當時的馬克思只有65歲。
  • 馬雲「預言」成真,新技術正在崛起,手機支付將被淘汰?
    但是事實證明馬雲的決定是正確的,隨著支付寶的普及,消費者們都感受到了方便,久而久之也就開始改變了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而花唄的推出更是改變了很多人的消費觀念,而如今的行動支付場景也被支付寶和微信兩大巨頭佔據,本以為這種情況還能夠持續一段時間之後,馬雲之前曾也說出了自己的「預言」,馬雲表示未來手機支付將會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種支付方式,也就是掃臉支付
  • 品味馬克思的語言藝術
    馬克思就是縱橫自如地駕馭了語言,才得以充分準確生動地闡明自己的思想。馬克思的思想正是神採飛揚地乘著語言的翅膀,才飛越英吉利海峽和阿爾卑斯山脈,降臨到世界各地。人們在品讀馬克思著作時,不僅為他的思想所感佩,更為他的語言讚嘆不已。 梅林評價說:「就語言的氣勢和生動來說,馬克思可以和德國文學史上最優秀的大師媲美。
  • 西方「三大預言 」為什麼落空
    據統計,目前世界上有100多個國家近130個仍保持共產黨名稱或堅持馬克思主義性質的政黨,執政參政(或曾近期執政參政)的共產黨近30個;社會主義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影響不斷提升。   「三大預言」風靡世界的同時,「中國崩潰論」也如幽靈般時隱時現地伴隨著中國的發展。
  • 火星男孩預言:中國是被選中的國家,地球保護神將在中國誕生!
    火星男孩預言中國是被選中的國家,地球保護神將在中國誕生「你說的誕生於中國的偉大的指導靈是誰?」記者問。波力斯卡環顧四周說:「我不能說出他是誰,他正在做一些非常有意義的事,跟隨他輪迴的並不是我一個人,而有很多神輪迴。其中有一個是他的保護者。
  • 馬雲的預言成真!又一新零售巨頭崛起,門店4910家已超星巴克
    雖然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將馬雲當時所說的「新零售將取代電子商務」這一預言變成現實,但是各個領域輪番崛起的新零售巨頭,卻早就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印證了馬雲這一預測的可行性。近期,憑藉門店數超過星巴克而大放異彩的瑞幸咖啡,便是近年來崛起的新零售巨頭之一。
  • 「睡著的預言家」凱西對中國2021年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