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的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摩爾根曾說,塔裡木河是人類文明的搖籃,如果有人找到遺留在塔克拉瑪幹裡的這把鑰匙,世界文明的大門將被打開了。我國著名學者季羨林先生曾在庫車說,在全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歷史悠久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伊斯蘭和希臘羅馬文化體系,這四大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這就是中國新疆地區,就是塔裡木。
在新疆的天山南部、崑崙山和阿爾金山以北以西有一片廣闊的區域,地理學上稱之為塔裡木盆地,面積53萬平方公裡,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在這個盆地的北部,有一條長達2179公裡的河流,叫塔裡木河,它是我國最長的內陸河。塔裡木盆地是近代地理學的概念,它的名字就取自橫貫這個盆地的大河——塔裡木河。塔裡木河,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河流。距離最近的印度洋有2200公裡,距離太平洋6000多公裡。每年夏天,發源於天山、崑崙山、阿爾金山的144條河流攜帶大量的冰雪融水,注入到塔裡木盆地。歷史上,塔裡木河是一條流入羅布泊並哺育過樓蘭文明的大河,催育過絲綢之路的古內陸文明。今天,流域面積達102萬平方千米的塔裡木河水系,灌溉了新疆三分之一的土地,養活著新疆近一半的人口。因此,塔裡木河被稱為新疆的母親河。
從海拔高達8000米的冰山一下跌落到只有1000米的塔裡木盆地,塔裡木河似乎還沒有來得及伸展和生長,就遭遇到了中國最大的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對於河流來說,沙漠意味著死亡。塔裡木河作為一條沙漠內陸河的命運是會從一條大河越流越小,最後消失在沙漠裡。它不像黃河長江一樣沿途不停地有小河加入,最終流成一條大河。塔裡木河一路只有不停地消耗而沒有支持,它是一條孤獨的河。塔裡木盆地是一個完全封閉的內陸盆地。在這個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大盆裡,盛滿了流沙。這些流沙經過科學家的檢測,已經有7萬年歷史。從一個古海到沙漠,最後的變化發生於末次冰川期以後。
每當進入炎熱的夏季,雪水急劇增加,塔裡木河便迎來豐水期。河水浩浩蕩蕩衝向荒漠,如脫韁的野馬般自由奔放,又如藍色巨蟒般恣意逶迤。在長達1個多月的時間裡,湍急的水流會切割河流兩岸鬆軟的土壤,一旦河水衝出河床,每秒3000立方米的洪峰將毫無遮攔的席捲整個三角洲。每年夏天,莎車縣卡爾扎克村的村民們都會沿著河岸修建樹梢子壩。樹梢子壩是一種簡易的水利工程,先用鉛絲將3根3米長的樹幹綑紮成錐形木架,接著在木架中塞滿長滿樹葉的枝條,最後將一組組木架沉入水中。木架和枝條吸飽水分後,會藉助自身的重量和外力深深地扎在河床底部的淤泥之中,這種做法看似原始,卻能極大地降低水流的速度,減少河水對堤岸的衝刷。一年一度的洪水最終會將大部分樹梢子壩和村民的努力一起帶走。但在惡劣的環境中,要想存活就必須經受住最嚴酷的考驗。
塔裡木盆地遠離海洋,意味著水汽很難到達,即便能到這裡,水汽還會被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的高山所阻擋。這裡降水稀少,但蒸發量卻巨大。盆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只有116毫米,蒸發量卻高達1600至2200毫米,是降水量的10倍至20倍。正午,塔克拉瑪幹沙漠中看不到任何生命的跡象,太陽將水分甚至連聲音都蒸發掉。極度脫水,會讓人產生幻覺,掉隊的旅人有時會聽到水聲和駝鈴,甚至有人在呼喚自己的名字,如果循聲而去,最終會因為迷路而渴死在沙漠之中。
穿越沙漠,幾乎是塔裡木水系中所有河流都要面對的挑戰。塔裡木河全長2179公裡,其中一半以上始終與沙漠相伴,這樣的旅程註定是悲壯的。上遊是幾公裡寬的河面,但在沙漠中卻被切割成瓣狀和細細的條帶。在高達百米的流動沙丘的擠壓下,河流一再改道。狂風有時候會將大片的水從河床中撕扯下來,這些「掉隊」的水和風成湖很快就會被蒸乾。付出如此艱辛的努力。似乎仍無法逃脫「失敗」的命運,內陸河無法匯入海洋,但只有在海洋裡,每一滴水才能參與到完整的水循環過程中。藉此,河流才能再次獲得重生的力量。
春缺、夏洪、秋幹,冬枯,塔裡木河的水情始終在季節的變換中搖擺。臺特瑪湖位於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東端,專家們把這裡作為塔裡木河的最後終點,並把它寫進了權威的辭書和地理教科書,實際上臺特瑪湖早已只是紙上的終點和地圖上沒有實在內容的地名。臺特瑪湖實際上僅僅是塔裡木河一個時期的終點。這條在沙漠裡奔騰不羈的河曾經有很多終點。有時候,它流入羅布泊,有時候,它只能到達一個小湖泊,有的時候,它甚至遠遠不能到達下遊。現在塔裡木河的尾閭是大西海子水庫。從臺特瑪湖到大西海子水庫,塔裡木河縮短了300公裡。實際上,作為塔裡木河的現代終點(上個世紀50年代),大西海子水庫裡存的已經不是塔裡木河的水。塔裡木河自大西海子水庫上溯100多公裡也已經斷流。
帕米爾高原位於新疆西部,天山、崑崙山、興都庫什山、喜馬拉雅山在這裡挽成一個巨大的山結。山結四周雪峰林立,零下50度的極端氣溫在過去數十萬年間,將大約24000億噸水以冰川的形式凍結在群山之巔。受地球自轉的影響,在南北緯30度到60度的廣闊區域中,形成一條強大的行星風帶——西風帶,西風攜帶大量大西洋上空的水汽,跨越6900公裡,橫貫整個歐亞大陸,最終到達新疆上空。有一些降水作為降雪的形式,在當地積累起來,時間長了就形成了冰川。冰川像一座巨大的天然水庫,每年將171億立方米的水注入到塔裡木河水系,這些相當於半個三峽庫容的水,佔據了塔裡木河流域地表水將近一半的水量。
但是,開啟這座巨大水庫的鑰匙並不掌握在人類的手中,因為冰川融水的速度和體積完全由氣候和溫度決定。冰川本身是一個固體水庫。2008年,新疆出現了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二嚴重旱災。實際上,那年的降水並沒有顯著減少,但是氣溫卻比往年低了將近5度,低溫造成的雪線下降,影響了冰川消融,由於河流缺乏補給,造成了嚴重的旱災。大自然以神秘而恢弘的方式昭示著自己的律法。冰山腳下,數千年的生活經驗塑造了塔吉克人如雄鷹般驕傲的性格,也教會了他們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虔誠。也許正是基於這種情感,每年春天冰河解凍時,塔吉克族人會以最隆重的儀式,迎接母親河的賜予。
每年夏季,隨著洪水的到來,塔裡木河從「嬌羞的少女」變成了「悍婦」,它帶來生機的同時,也帶來了毀滅。「任性」的母親河,為什麼要這樣考驗自己的兒女呢?大的洪水既是一種災害,但也對生態的形成和演變,河道的變遷起到了一個決定性的作用。洪水,是塔裡木河自我保護自我延續的最主要機制。由於塔河的水量主要受冰川的影響和控制,所以在夏季冰川消融時,塔河必須以洪水的形式,把儘可能多的水輸送到下遊,這樣不僅可以保持沙漠中的河道,更重要的是洪水形成的漫灘,為沙漠植被提供必須的生存條件。
輪臺,位於塔裡木河中遊,沿沙漠公路往南,跨過塔裡木河大橋,一片一眼望不到邊的金色出現的沙漠之中。這裡,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胡楊林,3萬8千公頃的胡楊樹依偎在的母親河的懷抱中。胡楊,是塔克拉瑪幹沙漠中最主要的植物之一,成片的胡楊林切斷了沙漠,擋住了肆虐的沙塵暴,為數十種動植物提供了生存空間。塔河南岸的胡楊林最遠可以深入沙漠腹地100多公裡。作為綠洲的屏障,胡楊的生長和更新離不開任性改道的母親河。胡楊的發芽、萌芽、落種都在洪水期完成,它靠洪水把種子遍地撒在整個河道的沿岸,通過洪水漫溢的河道,再由下一年的洪水把它滋潤。兩三年後,它的根系接觸到地下水就不需要灌溉。在生長出強壯的根系之前,胡楊的幼苗完全靠洪水才能存活,如果持續乾旱,地下水得不到有效抬升,胡楊林將因無法繁衍而最終逐漸枯死。
遠離海洋的塔裡木河,只有爬上世界屋脊才能獲得寶貴的水源,為了能夠積攢下每一滴水,它不惜經歷數十萬年嚴寒的考驗,為了能闖過世界上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它只能將自己變成暴躁的「悍婦」,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流得更長流得更遠,才能給無數個嗷嗷待哺的子女帶來生的希望。#喚醒好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