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十一五規劃」無疑將是最熱門的詞彙。小到一個行業大到整個國家,2006年的中國將邁出新的5年發展階段的第一步。
對於中國汽車工業來說,未來的5年發展同樣關鍵。
上周四,在力帆520的上市發布儀式上,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透露說,2005年重慶市的汽車產量達68萬輛,位列全國第四,而剛剛閉幕的重慶市人大二屆四次會議通過了重慶市的十一五規劃,其中對汽車工業布局的規劃目標是力爭在5年內使重慶的汽車工業產能翻一番。
黃副市長的話意味著,到2010年,重慶市的汽車產量將從現在的68萬輛提高到130萬輛以上。而這還只是重慶一個城市的產能數字,對於上海、長春、天津、湖北、廣州、安徽,甚至包括北京在內的汽車製造業同樣相對發達的省市來說,對未來5年各自汽車工業發展都有著一個宏偉的目標,如果只進行簡單的數字相加,展現在眼前的就已經是一幅足夠壯觀的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藍圖了。
然而,僅僅是龐大的數字顯然並不能代表一切。不能否認的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整體實力、規模、技術水平仍參差不齊,特別是自主開發水平不強。因此,中國汽車工業下一步的發展,自主創新將成為至關重要的一點。這已經成為業內業外的共識。令人欣喜的是,國內目前的幾大汽車集團和多家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在未來5年的規劃中,自主創新至少在文字上都已經被提到了最重要的一環,下面要做的就是看如何落到實處了。
除了自主創新,未來5年中國的汽車工業還將面臨幾個關鍵點。有關專家分析認為,「十一五」期間,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純電動汽車以及整車和零部件的關鍵技術,促進節能環保機車的產業化將成為中國汽車工業重要的研發方向之一。預計「十一五」期間,中國自主產權節能環保汽車將形成規模化的產品,從而逐步完成汽車技術更新和產業升級,提升中國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
而通過逐步培育中國汽車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跨國汽車企業集團,擴大出口也將成為「十一五」期間中國汽車工業的另一個主要發展方向。有關人士表示,中國汽車工業在「十一五」期間將力爭實現汽車出口增長30%以上的目標。
還值得關注的一點是,據有關專家介紹,由於技術標準日益成為規範市場秩序的基礎,「十一五」期間的中國汽車工業將加快淘汰落後的和無效的標準,補充完善一系列涉及汽車工業的標準,包括車輛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性的標準,車輛防盜標準,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標準,車用無鉛汽油燃料標準等。
而隨著汽車尾氣成為空氣汙染的重要汙染源,環境與產業發展所產生的矛盾日益凸現。有關專家表示,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將繼續加大對機動車生產、使用過程的監管力度,在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大的情況下,通過進一步嚴格執行標準,控制汙染物的增量。與此同時,也將進一步鼓勵和支持清潔汽車的生產和使用,以達到節能和環保的目的。
(責任編輯:俞勁柏)